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控制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控制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控制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方法

1.1质量管理方法

1.1.1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又称为预先控制,是指达成一项护理目标之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1.1.1.1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对全科护士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学习质量标准,熟悉考评细则及奖惩办法,并组织质量缺陷分析专题讲座,从而提高护士将质量标准落实到护理工作中的自觉性。

1.1.1.2规范护理行为

根据专科性质修订和完善护理相关制度和规范,其中包括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护理质量管理流程、护患沟通规范、护士行为规范等。组织护士系统学习、演练和考核,促进护士在工作中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1.1.3实施规范化培训

采用“三基”培训与专科知识培训相结合的分层级培训模式,对年轻护士强化“三基”培训,对主管护师以上人员重点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培训,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1.1.1.4实施三级质控体系

成立护理质控小组,科室质量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负责制。护理质控小组对全科护理工作实行全方位监控。

1.1.2同期控制

同期控制也称为过程性控制或环节质量控制,具有监督和指导职能。同期控制是对护理工作进行过程的控制,主要由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负责完成。

1.1.2.1人员调配

护士长合理调配科内人员,根据收治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工作量大小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强化护理规范操作,培养良好的、规范的操作习惯(如手卫生的落实、各项护理操作的核对、各种安全标识的使用等)。

1.1.2.2护理督查

针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点重点督查,关键点包括重点制度、重点患者、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时间等,采用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护士长每天利用晨、晚间交接班加强病房巡视,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评价护士执行的护理措施是否正确有效,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1.1.2.3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和护士的管理作用

护理质控小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分析问题存在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备有“护士分工自查登记本”,每人分工自查,收集科内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利用每季理论考试机会,要求每人书面提出科内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从中找出共性问题,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1.1.3反馈控制反馈控制又称为事后控制,护理质量的反馈控制主要是指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后,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予以整改。患者床单位不洁、护理体位不符病情、输液滴速过快或过慢、管道标识脱落等护理不到位的个性问题,需及时整改。限期整改护理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如健康教育、护理书写、药品管理等存在的问题,需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计划,予以持续质量改进,并及时评价。

1.2评价

1.2.1评价指标

1.2.1.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采用本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身体舒适护理、生活护理7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预评价经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Cronbach’sα系数为0.841~0.877,重测信度0.791~0.836,内容效度CVI值为0.91。

1.2.1.2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参照Mueller/Mccloskey满意度调查表(MMSS),结合本科特点,自行设计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由5个维度20条目组成,维度包括休息时间、工作成就感、人际关系、工作压力、安全感,每条目从非常不满意到满意分别计1~5分。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表预评价经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Cronbach’sα系数为0.839~0.885,重测信度为0.797~0.824,内容效度CVI值为0.93。

1.2.1.3护理质量评价

对科室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症患者护理、护理记录、急救器械和药品、病房管理、护理安全7方面进行检查,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共700分,进行护理质量评价计分时,总分汇总后换算成100分制计算。

1.2.2评价方法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从本科存档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中抽取200份,其中2011年1月至10月抽取100份(每月抽取10份)、2012年1月至10月抽取100份(每月抽取10份)。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由护士长对科室16名护士在应用控制理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前后作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护理质量评价:由质控小组成员在应用控制理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6个月每月1次检查评价护理质量。

1.3统计学方法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应用改进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与应用前比较,t=18.64,P<0.05。

2.2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应用改进管理模式后,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各项得分提高,经与应用前比较,t=2.588,P<0.05。

2.3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价比较经质控小组成员在应用控制理论前后每月1次的护理质量评价显示,应用前6次护理质量总评分为(75.13±5.42)分,应用后6次护理质量总评分为(79.61±4.57)分,经比较,t=5.287,P<0.05。

3体会

3.1应用控制理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作为一项质量管理评价方法,是最有说服力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原因可能是控制理论的应用不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更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同时管理实施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负责制,各层次分别开展质控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护患沟通的力度,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在各项患者满意度的指标中,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升幅度最快,由改进前的(3.36±1.66)分增加到改进后的(4.53±0.60)分,从该项指标中,可以看出患者对促进健康的方法非常重视,同时,也对护士的专科知识掌握要求更高,作为基层管理者需更加重视护士的专科知识培训,提升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

3.2应用控制理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控制理论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各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指标中,护士的工作成就感明显增强。原因分析,可能是护理管理强调人性化管理为主,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护士长通过弹性排班,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保证了一定的休息时间,通过护士新老搭配,保证了护理安全,从而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3应用控制理论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能提高病区护理质量

任何一项护理目标的达成依赖于全科的护士,只有护士将质量标准自觉落实到护理工作中,护理目标才能高效、高质的完成。前馈控制中通过组织护士对质量标准的学习、实施和考核,强化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使质量控制呈现出凡事有人负责、有章可循,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因此,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自觉按照质量标准落实每项治疗和护理,使护理质量的提高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利用同期控制的监督和指导职能,使得在护理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最后,通过护理质量的反馈控制,对护理质量检查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信息反馈、分析原因、积极整改,从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进管理模式前护理质量总评分为(75.13±5.42)分,实施改进管理模式后护理质量总评分为(79.61±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玉桃徐玲芬顾菊观单位:湖州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