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

【摘要】目的:探究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方法:入选8例血站工作人员,随机双盲导入,各4例,观察组给予护理质量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采供血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采供血差错发生率(P<0.05)。结论: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能够避免差错事件发生,同时能够促进采供血工作顺利完成。

【关键词】血站采供血;护理质量;管理

临床上,血站是为我国临床提供血液资源的主要机构,近年来临床对血液需求量大量增加,给血站工作带来压力[1]。血站采供血工作环节中的护理措施质量对献血者十分重要,为保证临床患者的输血安全性及输血质量,减少献血者输血不良反应情况为血站首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的管理措施能显著保障血站的工作质量[2]。因此,本次研究选取血站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管理,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的血站工作人员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导入,分为两组。纳入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均具备工作资格证;均为女性。排除标准:无精神异常以及语言障碍,能够良好沟通。①观察组年龄30~48岁,平均年龄为(40.02±1.41)岁。②对照组年龄31~47岁,平均年龄为(40.58±1.27)岁。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保证采供血工作能够顺利实施。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管理:(1)招募部分成员主要负责宣传教育,提高小组成员的执行力,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公民普及健康献血的好处;采血部分成员要提高穿刺、采血技术,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准则进行采血,减少献血者紧张感;制备部分成员按照用血医院要求规格进行血液制备,制备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操作,不可随意更改血液成分,要求保证质量[3]。运输交付部分是重要环节,需要严格检验制品,坚决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向医院,并保证科学管理,按规范储存、运输血液,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医院感染部分贯穿小组所有成员,所有护理人员心中必须牢记无菌观念,将无菌操作贯穿采血、制备、储存、运输所有环节。(2)培训内容采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管理办法等,对全体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定期考察,主要内容包括质控方法、改进措施、质控职责与范畴、质控检验、记录的方法等内容;每个小组成员必须保证至少有1本质控手册,工作中严格按照培训内容进行,结束工作前进行自我审查,及时找出现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予以纠正,每周进行阶段小结,由组长提出工作中易犯的错误及发现的漏洞,并对问题进行整改,鼓励小组成员再接再厉,争取做的更好。(3)实施措施:①为每位献血者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保证等候室内的温湿度适宜和空气清新,在等候室内设置电视以及沙发,缓解每位献血者紧张情绪,改善生活区域,准备饮水机、一次性纸杯和微波炉,准备点心和牛奶给予献血者食用,让每位献血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感;②血站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献血者,在献血者进入血站后,应发放健康教育卡,对献血者进行人体血液知识介绍,在采血过程中应保证无菌操作,选择粗大血管,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在献血者面前拆开一次性采血装置的密封包装,从而消除其顾虑;并对献血者身体各个情况进行检查,在抽血过程中应指导其放松全身,缓解心理压力;③献血完毕后,护理人员应指导献血者使用中指或者食指按压针眼处,对献血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让献血者在血站休息片刻,告知献血者在24h内应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为其补充营养,同时为每位献血者准备小礼物或者纪念品,留下联系方式并进行电话随访,提高其的献血信心[4]。④在采供血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导致问题的因素再实施管理对策。在采供血过程中,工作人员均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若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应对问题根源进行探究,从而制定一项改善措施,保障管理质量。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采供血差错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数据,若数据见存在差异,当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名工作人员,统计操作10次,采供血差错发生率为10.00%(4/40)。对照组4名工作人员,统计操作10次,采供血差错发生率为40.00%(16/4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采供血差错发生率(P<0.05)。

3讨论

在血站采血环节中,护理质量水平对促进采供血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且血站采血环节各项工作均由护理人员进行,为了减轻献血不良反应、提升献血者的动力和信心,应实施一项良好的护理措施[5-6]。在采血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对献血者身份识别,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从而能增加采血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在门诊采血常规管理中,一般是实施人工方式对不同患者的献血者进行识别,易在核对过程中发生差错,不仅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易造成严重后果发生。血站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后,通过采用智能识别技术使采血中心的控制程序得以规范,同时对献血者身份进行反复核对,不仅能提高采血的准确性,还能减少工作繁琐环节,减少护理人员的每日工作量,在保证采血供血治疗时效性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采血风险情况发生,使工作人员能迅速完成采血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采血差错情况发生,避免护理纠纷事件[7]。而研究认为,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构筑高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机构,高效的管理机构综合了的智慧结晶,能够有效的精准寻找护理服务中的短板,及时纠正并提高护理服务治疗及技术水平,护理工作是个反复又长期的过程,每一名工作人员无法做到十全十美,而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需要做到及时发现错误,在找到漏洞时,及时努力纠正。工作人员脑中时刻谨记责任与义务,提高自省自查的积极性,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在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应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形成严谨的工作环境,有利于血站采供血工作的实施。在管理过程中应对流程中的危险因素实施分析,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明确,再实施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有效质控的目的[8]。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能保障血液制品的安全、输血的安全性,通过加强血站的建设,能利于采供血的护理管理顺利开展,为临床提供供血服务,通过采用持续护理质量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保障各个措施落实到位,发挥显著的管理效果,能将采供血质量显著提高。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采供血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能够避免差错事件发生,同时能够促进采供血工作顺利完成,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作者:王玉娟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