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民革命理论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民革命理论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农民革命理论

摘要: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最终成功地实现民主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也是一条已经由实践验证的成功经验。是这一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农民革命论,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的农民革命理论对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革命;民主革命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问题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一)突破城市中心论,提出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

马克思主义产生在工业较为发达,城市人口占较大比例的资本主义社会。因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革命的主力是工人阶级,革命的主阵地也应该在城市。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正是一条“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并且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一切文献,一讲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也是同工人阶级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曾坚持马克思创始人的观点,反对搞农民运动,他认为:“农民不是无产者,他们还有锄头、瓦屋,故他们是不革命的”。中共六大前后,由于共产国际和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干涉,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仍然是以城市为中心,因为共产国际担心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农村活动会失去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变成“农民党”。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把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如何引导农民起来革命这不但是中国农民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是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第一人,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他充分肯定了农民革命的重要地位和功绩,他强调说:“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他实际上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他认为农民革命左右着革命的全局,农民革命的胜利是城市革命胜利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完成民主革命的前提,“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由此,得出了中国农村农民运动比城市工人运动更为重要的观点;“论功行赏,如果把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为十分,由市民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中的功绩要占七分。”

(二)认识到农民自身的缺陷,并提出要把农民提高到无产阶级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经典学家都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缺陷,虽然他们从来就把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盟看成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认为无论从现实阶级状况还是发展前途来看,农民都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可靠的同盟军但他们并没有把农民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更没有把农民运动提到无产阶级革命的高度。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通过对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调查,在充分肯定农民的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农民自身的缺陷,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他根据中国的国情,以农民革命动力论为基点,进而提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可以主要依靠农民的力量取得胜利,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他曾说:“所谓的人民战争就是农民战争,基本上主要的就是农民战争,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同时,他还讲到了另外一面,“强调对党来说,就领导思想而言,我们要同农民划清界限,要把农民提高到无产阶级水平,不要把党同农民混同起来,没有这一条,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见,所说的农民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新型革命,它不同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斗争,这种革命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他是要用无产阶级的理论来改造农民共产党。

(三)从土地问题入手,解决农民的根本利益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何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加革命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问题,吸取俄国十月革命后对农民过分剥夺的教训从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成功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革命的不同阶段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理论和措施。他提出了把土地从封建剥削者手中转移到农民手中,把封建地主的私有财产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综观中国共产党实行的过程,可以看出: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十分重视的,其方法也是逐渐完善和符合实际的,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不仅从根本上废除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十分渴望的土地,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中国革命的积极性。可以说抓住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土地问题,这是唤起亿万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二、的农民革命理论的现实意义

(一)消除对农民不公正的体制,建立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国家工业化,又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他曾说:“过去打仗主要是依靠农民,现在我国城市资产阶级很快地服从社会主义改造,也是因为农民组织起来了”。中国的农民在中国革命时期是革命的主力军,在建设时期也是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在获得一系列实惠的同时,城乡差距也一步步拉大:由于过分向工业、城市、向发达地区倾斜的投资政策削弱了农村贫困地区获取资金的渠道,加上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城乡身份鸿沟,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合理流动,加剧了农村社会的封闭性,同时,这种人为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体制分割还造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农民工群体现象。这种对农民不公正的体制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何保持农业持续发展,避免在一些国家曾出现过的农业萎缩、农村萧条、农民受损失的问题是一个极具挑战性而必须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

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中央在“三农”工作方面又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顺应工农和城乡关系变化的两个趋向,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方针。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在民主革命时期就认识到了农民自身的缺陷性并提出了要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教育农民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在于改造农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而要提高农民的觉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广阔的农村阵地。今日中国传统农民的局限性在农民身上仍然表现得十分明显,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民也因此成了被改造和变革的对象,没有传统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前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培训,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需要,进一步搞好农民专业转岗培训工作……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农民在中国人口中的比重占大多数,农民素质如何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素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合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抓住了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土地问题,唤起了亿万农民积极投身革命,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一重要的思想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土地问题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实现粮食基本的自给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耕地,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又必然要占用一定的耕地,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而当前粮食面临的最大制约就是耕地大量减少,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甚至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给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力,因此,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谨慎处理好农民的土地问题:(1)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2)必须妥善安置被征地的农民。《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指出:“在城市规划内,政府应当将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规划外,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当地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区域为被征地的农民留有必要的耕作土地或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地农民应当异地移民安置”;(3)要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妥善处理土地纠纷,及时化解矛盾。不能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或者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一些地方发生的政府与农民的重大矛盾冲突也大多数发端于或者包含有滥占和低价强占土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