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人性化的错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于注重发挥人的潜能、注重引导和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自身发展的呼唤。实现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优化人性化的教育机制,丰富人性化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以人为本

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内进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刻。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出现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变化剧烈,生活质量差距过大,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开始出现。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个与传统环境大为迥异的新环境。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保持和发扬其优势作用,就必须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发展诉求

人性化表示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向合乎人性要求的性质或状态的转变,就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人性发展的需要,以人性的和谐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的发展需求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具有与一般动物相同的求生本能和生理欲望,同时人又具有超越物欲的精神追求。现实中的人的需求是前者和后者不同比例的组合,也就是说人既有物性,又有人性。人的物性包括了人的生理、身体属性,而人的人性则在于其精神层面的存在。正是由于人性的复杂从而导致了育人的复杂,而作为育人之核心的育德自然远比制器、造物要复杂得多。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规范,对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应当“以人为本”,是指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注重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促进人的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为特定目标,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信任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

其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类知识的激增,通讯与传播技术的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路径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受教育者来说,在吸收知识的同时,需要增强选择和判断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信息量的增大使得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存在局限性,教育者传授给被教育者的知识也必然具有有限性,并且面临被淘汰、更新的局面。如果教育者仍然以所谓的条条框框为指导,一味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将使得受教育者既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又会对现行的教育产生抵触。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行为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和关心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进而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开展学习,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当前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者在受教育者面前始终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受教育者大多缺乏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勇气,缺乏探索精神,有的甚至只是接受灌输甚至唯唯诺诺。而作为社会发展所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恰恰需要探索精神,敢于质疑权威,敢于对旧的框框提出疑问,才有可能激发新的知识的创造,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因此,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此种基本素质,就应该摒弃以往那种总是以固定的标准来简单地判断受教育者行为正确与否的陈旧教育方式,必须从他们的内在需求出发,实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

其二,人自身发展的呼唤。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出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启发引导,促使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把握住自身发展的主动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不屈从于其它任何活动和条件,能为个人驾驭。人对自身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自觉遵循,人对自身发展的主动权的获得,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人的自身发展呼唤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他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2]反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难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绝对地对立起来,强调将群体利益高于个体、自我利益,忽视了个体的存在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位与定位

(一)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位

人的存在价值不在于接受和适应已有的一切,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3]长期以来,在片面的价值论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重教育的主体、轻教育的客体,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和受教育对象的绝对服从。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征,作为受教育对象的人被异化成为消极被动接受社会规范的工具。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位,给学生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对受教育对象物质需要的忽视违背了人的自然性。物质需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人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离开衣、食、住、行、用等物质资料,人就无法生存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动机和欲望受到激发,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社会物质财富大量被生产出来,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重精神,轻物质”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时期,必然导致人们的思想抵触。

2.对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忽视违背了人的社会性。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轻视社会影响的后果,仅仅片面的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学校与家庭、与社会隔离开来,用一元的价值观念和规范标准试图去封闭受教育对象的思想。不可否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学校内外教育理念、内容的趋同,这种教育方式是有效的。但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受教育者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思潮的冲击。西方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社会生活的阴暗面消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社会负面影响冲击下,会逐步地被消解甚至被背弃。

3.对受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忽视违背了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世界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使人具有了理性需要,从而具有了为自身发展而努力的可能性。人不是一种由外部条件盲目支配和随机支配的存在物,他始终具有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指向性,现实存在的一切永远不能满足人,人永远要去改变它。

(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定位

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以维护人的权利为准则,以人性的要求为尺度,以服务于人为价值,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人性结构的优化、人性培育的全面为目的,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注重发挥人的潜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人性出发,关注人性,尊重人的需要,激发人的潜能。人首先是一种实然的存在,具有一定结构的高于动物的潜能。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都是人类自身具有的胚胎形式的潜能。但是这些潜能仅仅是人类体内一种类似本能的微弱冲动,如若要将之转换为现实,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发展、完善和巩固。要发挥这些潜能,一要营造相适宜的发展环境,包括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环境,还包括我们的网络环境;二要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三要有科学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在人类整体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精心挑选出来,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精神与经验。

2.注重引导、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文化与情感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作为个体的人社会化,使个体拥有社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的过程,其根本目标是引导个体完善人性的建构与发展,是把主体价值的培养放在根本位置。强调主体价值并不是要排斥知识,而是把知识结合于价值意义关照之中。由此,对受教育者情感、意志等品德的培养也必然得到关注,这样才能培养出相对完整意义上的人性丰满的人。3.注重发现自我价值和全人类的价值。每个人生在世界上存在都有一定的价值。人本主义者从人的本体出发,认为人的终极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从人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高度发达,世界实现大同,人是自己与世界的主宰。前者重视人的内在价值,后者则在肯定人的内在价值的同时,强调人的外在价值,认为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的实然表现。但是,上述人的价值不是短期内能全部得到发现和认识的。要全部发现和发挥人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不仅让人实现知识的获取,同时教会人如何生存,如何适应环境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引导人们更好地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从而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人就能逐步发现自己所应有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三、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悄然兴起,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已经觉醒,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方式,能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的合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体性日益增强,个性日趋丰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性的本质。要达到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以人为本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是具有独立人格、有需要、能动的、有创造性的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在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被物化并按一定标准来打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承认教育对象的人性,相信受教育者是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完整生命体,如布伯所说的,受教育者“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的特定人格”。[4]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真正把人性本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受教育者,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其核心就在于对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人的自我价值不断升值或增值的过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赋予受教育者的精神素养、心理素养和创造能力,即通过提高人自身的素质而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多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去促进人的发展。(二)培育人性化的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的人性化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外界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促成人的良好品格的形成。儒家正是依据这一认识,提倡教育者应该主动创造优越、良好的外部的环境,使受教育者从中受益。如荀子认为“捧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5]认为好的环境,对人产生好的影响,久而久之,可以塑造良好品格。

我们现在强调的育人环境,主要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尤其是在学校,特别要注重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学校长期育人实践所积淀的共同心理定势、心理特征、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对学生起着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只有置身于健康向上的校风中,通过耳濡目染和内心体验,学生才能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真理的启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在育人环境中要注意营造人性化的氛围,以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龙头,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带动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优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1.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和组织的要求,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满足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激发、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理想的激励模式应该是受激励者经过努力后所达到的绩效正好符合激励者预先设置的目标要求,同时又正好满足受教育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促进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摒弃“空洞的说教”,重视对人的实际需求,关心受教育对象的切身利益。我们只有通过保证受教育者的正当利益,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标。当然,在考虑受教育对象的正当利益时,应当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满足个人的持续性需要。

2.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选择教育影响,同时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应是运用理由充分的道理、话语,通过信息符号的传递去影响他人使之信服的教育实践过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一种不断说服人们的过程,要以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为原则。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以势凌人,不以理压人,不以教育者自居俯视受教育者,要与受教育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给受教育者说话的机会,逐步引导受教育者提高认识。

(四)丰富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性化,就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促进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为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调整的需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优化,层次合理,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实际,多做释疑解惑工作;多用事实来说明处于深刻变动中的当代社会现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不同地区、人群、阶层、职业、收入等背景的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应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内容体现层次性与循序渐进性,体现时代性与实践性。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入,国际间思想文化交流必将日益增多,必然带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思想政治教育要促进各种文明的和谐共存,做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发起全体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尤其要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对人的民主法治观念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这一历史趋势,把对社会主义公民的民主法治教育列入重要内容,把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公平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把激励我国公民勇敢走向世界的平等意识和开放意识的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