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抽象的政治理论研究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抽象的政治理论研究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抽象的政治理论研究探析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抽象具体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抽象的学科。对于如何上好政治理论课这个课题,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遵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原则,注重对理论具体的分析,把抽象理论具体化,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思想政治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进行必要的认识成果形成过程的复原。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倾向,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一、遵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任何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知识来源于人的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不能像一般学科教学那样借助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接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探索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但这绝不意味着感性经验可以忽视。一个感性认识十分贫乏的人,是很难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知创造条件。

在学习高中二年级《哲学常识》第一课“世界物质性的论证”以后,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一步搞清意识的现象和本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世界物质性的论证,才能真正排除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列宁也正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对物质作了科学的界定。教学一开始,我紧握双拳让学生回答:我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只凭主观臆想,怎么也猜不出来。接着,我摊开双手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学生立即回答:一块是石头,一块是海绵。我问:你怎么知道?学生说:我摸出来了。这表明,感觉作为最基本的意识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这种教学形式具体、简单,但它使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使教学内容有信度、有力度。

然而,对更为复杂的理论,不可能完全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不变。例如:在讲价值规律前,应让学生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在讲国际关系前,应先叫学生看几份报纸,了解一下国际形势的动态。心理学告诉我们,为了掌握一些复杂的概念,应当采用直见和词语的正确结合。词不仅能使直观材料更加鲜明和突出,而且能指引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对概念和理论作出规定和解释。不少学者在其著作中论证了这样一个思想:学生在特殊的对象活动的基础上,应当学会从所掌握的知识资料中区分出基本关系来。在政治课教学中,这种基本关系首先应该是具体与抽象、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讲商品的概念,必须区分物品、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三者的概念;讲民主,必须把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相区别;讲国际关系,必须把国际现象与国际阶级斗争联系起来,等等。总之,只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只有感觉的材料丰富并符合实际,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总结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二、注重对理论作具体的分析

任何理论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论,如果我们不把它产生的条件和发展的历史搞清楚,那就难以真正理解。曾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个重要概念的剖析,来说明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只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由无产阶级实行,为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由此我们可以将民主总结为:

1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必须同非国家形态的民主相区别,即国家形态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

2民主是一个阶级范畴。民主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作为国体,民主是相对于专政而言的;(2)权力主体是民主阶级性最根本的表现,并通过政体的具体形式来体现;(3)原则离不开权力主体,“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只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才有意义。

3民主就其实质而言,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见1991年高考题:“真正的民主意味着把实际的政治、经济权力割让给大众。”——英国罗伯特?费默)民主也只能为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服务,而绝不会为其他阶级服务。(见1995年高考题:“国家,就是运用强制力量为社会谋福利的。”)

4从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可以看出,民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1)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这是它的历史进步性;(2)资产阶级民主只是极少数统治者的民主,这又是它的历史局限性;(3)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扬弃”,它继承了“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其权力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第一次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以上仅是根据民主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民主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进行的具体分析。在民主的内涵和外延上,在民主概念的有关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这种分析的优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这种把抽象概念具体化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概念形成历史的逻辑的再现。

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最终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是为了重现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飞跃,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克服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唯理论”的教学模式。说:“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上,更表现在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飞跃上。这一次飞跃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当然,在教学认识活动中,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都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并进入到科学储备中的知识。但是,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实现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让学生对所得结论的真理性进行检验。在国际上,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都一致认为,不论教学是在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上实现的,只要学生还没有把他们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那他们的知识就必然带有抽象的性质。只有进行运用,才能达到在认识开始时被分割开来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才能克服知识对象的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最根本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结论,因为这种结论对学生来讲才属于未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已失去了它们在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所以,特别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这里所说的“运用”对学生来讲就是我们常说的“练”。这种“练”不仅仅是课外的作业练习,更主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练习。如我们在讲解民主的概念后,让学生辨别“在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上,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有何异同”;在讲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进而得出商品总价值W=C+V+M的公式时,让学生辨析这个总价值的含量中C、V、M的不同内容,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即C+V与V+M的不同含义。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学过程中这种“练”解决好,才能有助于其他所有“练”(包括考试在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益。为此,不少教师提倡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讲有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断认识论和认识发展阶段论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以下三个方面有机统一、完整运用的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具体-抽象-具体”,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也是教学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