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解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解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解析

摘要:围绕“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个主题,结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空间四个环节的创新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创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面简称“概论”)是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两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重点阐述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围绕“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个主题,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空间四个向度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岗位型人才,和专业课一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论文百事通根据05思政课改革方案,作为核心课程的“概论”课使用的是全国高校统一教材,此教材理论性强、知识系统、内容丰富,但是,正因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不能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所以在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需要教师根据高职教育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呢?有两个原则:第一,紧抓教学内容的根本——教材。对于“概论”课教师来说,不管采用专题教学还是分章教学,都必须以教材为蓝本,深入把握教材的导向和精神、遵循教材的基本结构、领会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丰富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就笔者来看,“概论”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遵照以下三大原则。

1.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必须把握好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主线和重点,要设法讲深讲透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且在教学中还应力求突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使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体现概论课的培养目标和价值。在这里我推荐一部视频:《感动中国》。近年来国家可说是多灾多难,可是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例如武文斌、金晶、翟默、长江大学大学生等)却照亮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道路,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人物,通过《感动中国》展现和引导,绝对可以重塑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灵魂!

2.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社会现实,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力求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现在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环境里,大多数学生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但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还有一些片面的或偏激的看法,教师就要抓准当今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讲授内容,设法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或不正确的认识,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概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贫富差距、社会主义民主、和谐社会、先进文化这些内容的教学,必须要和现实联系,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否则则是缘木求鱼。

3.反映最新成果。反映最新成果,指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新、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而不是陈旧理论的重复。“概论”课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它的内容体系既是既定的,又是开放的,所以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理论界研究的进展及时地进行调整,因此教师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相关知识素养,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始终站在时展的前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充分反映时展的要求,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概论”课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概论”课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使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

二、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于专业课来说,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评价往往不高,戏称其“睡觉课”、“可逃课”,因此有人称“概论”课程为高职最难教的课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内容相对繁杂、熟悉和枯燥;二是部分教师讲课枯燥乏味,方法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践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专业课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课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针对现阶段思政课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重教师教学积极性、轻学生学习主动性;重抽象的逻辑推理、理论证明,轻理论联系实际或“案例教学”,高职教师应当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构建一种平等对话、生动活泼的教学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接受教育。

笔者认为,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研究性教学法这些互动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贴切、鲜活、真实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问题域的拓宽、发散性思维的诱导、情境问题的建构设计,在课堂上可以设疑提问、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体验、辩论赛等方式来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以主动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启发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激活课堂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素质。

例如,社会主义本质这个专题内容,就可以用讨论法或案例分析法讲授。首先向学生呈现案例:两个“罗芳村”的形成,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村的差异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贫富差异?说明了什么问题?接下来引导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个本质的提出经历了什么过程?本质中两个核心词汇: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怎么与现实相联系?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区别是什么?现阶段贫富差距该怎么认识?这一个内容几乎用上了所有的互动教学法,信息量大,说服力强,贴合实际,引人深思,与全书内容融会贯通,学生思考了、争论了、理解了,教学效果就出来了。但如果这章内容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根本不愿意听——他们中学就已经把社会主义本质背的滚瓜烂熟了!

三、采用多种教学媒介,完善教学环节

传统“概论”课的教学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普遍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为媒介,科技含量低,效率不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投影、幻灯、录像、广播、电影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又一崭新的平台,赋予了教学内容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2]。

1.开展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录像、录音、影视资料、幻灯资料等,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在设计和制作时,要想办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直观、形象等优势,灵活运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加大对学生的刺激,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大力提高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开设网上课堂。“概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上课堂,构建网上“概论”课教学基地。教师可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参考、教学案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模拟试题等全部上网,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享。教学资料数据库中不仅可有文本形式的资源,还可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的资源,这些丰富的资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异、求新的心理,学生可以课后上网浏览,随点随学,从而可以保持课程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实践证明,对“概论”课网络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丰富和拓展该课程的信息量,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展现网络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3.创建网上论坛,开辟教师个人的教学博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论坛和教学博客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表达方式,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等优势,“概论”课教学可以合理予以运用。借助教师教学论坛和博客,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实时聊天、自由论坛、电子邮件等在线和非在线方式传递信息和互动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学习中的疑问及其思想动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上教师既应创造宽松、平等、信任的氛围,又要有必要的监控和管理,以滤除那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论,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真假和美丑的界限。

四、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巩固教学效果

“概论”课与现实联系紧密,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其教学应附着实践化的能力价值。社会实践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概论”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003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并具体指明“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专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特别要重视发挥社会实践教育的作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力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新的突破。”

1.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方式

目前,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合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教学形式有课堂讨论、观看音像资料、做校园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拓展教学等。课堂讨论贯穿于教学中,在热烈的讨论中既让学生学到了理论,又进行了积极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表达和应变等多种能力。播放视频资料不仅能激发学习抽象理论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利于诠释抽象、深刻的理论,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现、剖析社会实际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枯燥的缺陷。比如,《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动中国》、《鲁豫有约》等影片,大型文献纪录片《走进》、《小平十章》、《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指导学生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加深对理论和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在讲授“思想”部分的内容时,要求学生选读《选集》并写读后感;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的内容时,可以展开实地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等,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接触课程所讲授的理论文本,以提升理论的深度。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中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理论的体验与内化得以实现。

2.开拓社会实践教学空间

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课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不仅使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学以致用,而且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历史感和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资料、文献,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如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走向工厂、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相关的服务,通过服务社区来参与社会,在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社会的各项活动,如无偿献血、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儿童等献爱心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到社区进行家电维修、计算机维护等“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等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华.改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0,(4).

[2]贾亚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向度[J].教育探索,2010,(4).

[3]李晓红,葛力力.论职业活动导向下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J].职教论坛,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