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探究

摘要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主体高度分散性、去中心性、平等性、虚拟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要求话语表达必须坚持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统一、话语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话语形式与话语语境相统一、感情激励与传播理性相结合等原则。同时应当从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科交叉相融等方面,提升话语表达的效力和信度。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悄然而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1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必要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之话语,凭借其背后所蕴含的“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大学生突破以往的单向主体性,多渠道、多维度信息源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权威性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具有人文性、社会性、思想性、广泛性、易变性等特点,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对它的影响比对其他课程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不再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途径,从而降低了大学生对教育主体的依赖。除此之外,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跟上网络的步伐,了解、熟悉、运用网络语言,就必然造成师生之间话语交流的障碍,教育主体难以掌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话语表达的方式、方法对于增强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的目标是通过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渗透力的话语表达来掌控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话语权。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和话语优势,理性运用“微媒体”和“微工具”,在平等互信的主客体关系中,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的话语表达能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不断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在理论内涵、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生活关怀、情感共鸣和实效指向等方面的转向成为必然。

2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内涵、特点及原则

2.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话语内容,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技术,转换为能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和反应时代新变化的话语内容,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话语言说方式。其教学话语表达的实质是话语的解读和再创造问题,就是借助一定的方法,如教育方法、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绘画(留白)方法等技术和手段,实现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话语具有高度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话语表达就是要将这些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的教材话语转换为生活化、多样化、生动性、形象性的教学话语[1],并通过言说方式表达出来。

2.2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特点

第一,话语表达主体高度分散化。新媒体时代下,话语表达凸显了多元性、不规范性及不稳定性等特点,既有拥有较高知名度、公信力的专家学者和智慧“草根”的理性思想及积极态度传递给大学生群体,也会有消极片面甚至偏激的负面信息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因此,新媒体话语表达的多元性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固化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容易引起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和逆反。第二,话语表达“去中心性”。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结构中的话语单向表达逐渐解构,越来越向权力边缘化方向发展,这对教师的“话语霸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越来越多自媒体平台的出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教育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也无形中创造出了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话语体系。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话语权利双主体的特点打破了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权垄断地位,消解了教师话语霸权。第三,话语表达的“平等性”。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单向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模式,处于主导地位的话语表达方式往往是控制式、劝导式和灌输式话语。而新媒体时代下,学生网络话语表达趋向于平等、独立、自由发展,直接表现为话语主体的意志表达可以通过网络形成强大的影响力,甚至产生巨大的社会性力量。由此,在新媒体语境下话语表达的“平等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挑战了传统话语表达方式。第四,话语表达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较为单一,现实生活是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环境。新媒体时代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新媒体既是教育工具,也是教育载体,具有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显著特点,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环境。主要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话语表达更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它不仅使得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变迁,教育内容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而且还使得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2.3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的原则及方法

从话语表达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重要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再是以往传统的单一的灌输教导,而是伴随着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冲击,选择和创造出一种既能把握、传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又能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的话语形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认同、接受和传承国家主流意识形态[2]。这就需要把握以下原则:话语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要不断进行话语创新。这一创新不是要完全放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话语,而是在吸取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精华的同时,结合时代新特点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接受程度,进行不断改造和创造性转换,使得话语表达更具有时代气息。同时,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3]。比如,创新中融入时代话语、网络话语、生活话语、情感话语和平等话语,才能增加话语对现实的解释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当前,一些时代话语,如中国梦、正能量、最美等等,提高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在融入网络话语上,如3H学生、挺、赞、杠杠的等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入生活话语,从生活世界中寻求资源、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对话语的理解和接收。融入平等话语,可满足学生渴望尊重、获得平等对待的需要。话语主导权与多样化相统一原则。在当前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握话语的主导权就必须坚持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凝聚、整合,统领整个社会思想观念的作用;此外,要在新媒体时代多重网络环境的影响下,结合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形成百花齐放式的话语系统,以达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性地传播其政治态度。在主导性和多样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减弱。话语方式与语境相统一原则。任何话语的表达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下才能实现,而任何话语都有自己特定的话语环境。从语境的角度考察,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形式要灵活表达、因境致用。一旦话语脱离了它所在的现实语境,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失去它的实效性。如,对一些事实评论则应结合特定的语境采用相对严肃或是幽默风趣的方式来表达。同一知识点的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的语境下,应该选择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在语词的选择方面,在坚持严肃性与政治性的前提下,可适当使用学生、大众中较为流行的词语,形成青春朝气的风格。话语严肃性与生动性相统一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宣传理性精神的部分,教师在维护其严肃性的前提下,应尽量避免用“冷冰冰的理性语言”的灌输。要学会将“理性”内容融入生活化的情感语言,尽量做到生动,达到“情”与“理”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在感官上使大学生振奋的同时,精神上产生极大的神圣感和崇敬感。

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表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具有意识形态性强、价值导向性强、内容契合性强等特征,需要从尊重学生话语权、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加强话语表达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加强延续性等方面进行策略引导,使其表达具有可理解性、真实性、真诚性、平等性和正当性。同时,将新媒体时代元素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更新观念,紧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主旋律,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表达,调动大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性,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和认同度,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更新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媒体时代下,要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特别是在话语表达上尽量避免严肃、刻板、官方话语、政治话语、套话。谨防师道尊严的潜意识影响,防止话语霸权。

3.2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要加强对理论素养的提升和学术积累。要有吃透教材、抓住教材话语的实质和精神的理论功底。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只有拥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在教学中随心所欲地信口拈来,轻松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话语。同时提升自身的话语素养,从历史长河中吸取丰富的话语(如文章、诗词)。从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话语,不断更新自己的话语体系。

3.3学科交叉相融

将其它相关学科的方法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如传播学、科学方法论中的隐喻、类比、修辞学等方法,心理学中的共情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做到学科相通相融相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需求的“耦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引领与指导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陈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1-35.

[2]钟映荷.浅析微信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7-108.

[3]倪瑞华.由独话到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重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0):47-50.

作者:陈燕丽 齐冬莲 单位:湖南商学院会计学院 湖南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