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及对策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正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问题。因此,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建设的需要,政府格外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尤其是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更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其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也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困境。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文化困境
在全球化的急剧变革中,世界面临着多元化的文化困境。一方面,多元的文化让我们以更加多样化的角度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思想文化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混乱,混淆了我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杂,这些多元的文化使当代大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尤其是受到西方淡化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没有自己的主流价值观,而是人云亦云。再加上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将信息碎片化、切割化,更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且进一步加剧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
(二)认识困境
长期以来,国家和政府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文件加强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高校领导、学校教师还是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存在认识上的问题。首先,一些高校的管理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国家强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过就是所谓的面子工程。因此,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程安排和人数安排上都将其边缘化,而且对公共政治课的教师和专业政治课的教师实行两套衡量标准。其次,部分高校教师也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认识。一些教师由于认识不足,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为满堂灌的枯燥课程,由此产生恶性循环,加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最后,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学校管理层和教师没有讲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本身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没有什么兴趣,甚至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空洞,毫无新意,既不能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也不能帮助就业,是一门空有其表的贵族学科。
(三)方法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仅在文化和认识上走入困境,在教学方法上也走入困境。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一言堂形式主导课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社会实践少;只注重传统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多媒体的应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适当地进行思想政治辅导,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最后,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大学生当前存在的思想问题,结合其自身特点及实际需求,为其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科学设计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国家的主流价值思想,又要贴近当前的社会实际生活,更要体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教师应努力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价值。为此,教学内容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这些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这些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首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师生研讨等形式,将以往教师的单向教学模式改为双向互动模式,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拓展教育资源和范围。
三、结语
当前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发展,要想带领其走出困境,就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青嵩,刘纯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1(9):52-54.
作者:弓玉彬 单位: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