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环境美德培育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环境美德培育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环境美德培育

摘要: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出发,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大学生环境美德培育的必要性,进而探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环境美德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环境美德;道德;培育;途径

一、培育大学生环境美德,是时展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内容和任务

人与自然如何共进、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培育大学生的环境美德则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内容与任务。“2005年高校思政课实施方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程,授课的对象为高校的全体学生,受众面普遍而广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教育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规律的重要阵地,也是培育大学生环境美德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环境美德①(EnvironmentalVirtue,EV)是指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品德,是对传统美德的拓展与升华。“人类应当将自己的美德发扬于尽可能广大的领域、尽可能多的自然对象,而无须追问自然对象与人类的相似性如何,无须根据自然对象与人类的相似程度确定自己施善的边界与程度”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德”不仅仅是指传统道德观念,还包含环境美德,具有环境美德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给出的新要求。第一,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对大学生进行环境美德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性关系,还有利于他们提高作为人本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协调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增加参与环保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其环境美德的培育,对营造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显现的引导作用。“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时期树立起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③第三,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一个群体,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对环境美德的了解与理解掌握,他们的环境美德理念将在很大意义上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对他们进行环境美德的培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的环境美德的途径探究

(一)树立榜样

环境美德的培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借鉴日常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发挥榜样人物的道德示范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介绍、分析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绿色思想和行动的绿色人物的范本或者楷模所具有的人格特征。比如,索南达杰、梁从诫、张正祥、杨善洲等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展现的一种新的道德品质,人面向自然的美德———环境美德。在树榜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大学生明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立在关爱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关爱他人、关爱社会,还要关爱自然,以敬畏之心善待自然,要与自然和谐共生。”④形成“人与自然平等原则、人与自然共享命运原则和自然大于人原则的环境美德。”⑤

(二)挖掘素材

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将“天地人和”视为美德的最高境界。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育大学生环境美德,可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敬”、“俭”、“仁”、“好生”、“不忍之心”、“天人合一”等理念。“敬”不再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由“畏”而“敬”的道德态度,而是指基于理性的、道德态度上的“敬”,包含着对自然事物利益、价值的肯定,对人类自身破坏性生存的制约的道德态度;“俭”包括节检、惜用、节省、节欲、节制等意思,是中华民族推崇的重要美德之一。“‘俭’作为环境美德既有节约劳动,又有节约资源与维护社会稳定等意思。将这些传统的环境伦理思想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善待自然的情感和意识。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元素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环境美德的素材,将大大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三)重视实践

大学生环境美德的培育,既靠教育也靠实践,实践是良好美德养成的重要条件,是培育大学生环境美德的源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课内实践教学、课外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等实践教学形式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知行合一,产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美德意识,才可能有与自然共生、共进的环境美德的实践行为。当然,大学生环境美德的培育既需要高校思政课加以引导,也需要大学生个体自觉践行。只有将环境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培养出较高水平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建设目标。

作者:江盼 单位: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著,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PH

[2]姚晓娜.环境美德及其教育研宄[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曹孟勤.在成就自己的美德中成就自然万物一一中国传统儒家成己成物观对生态伦理研宄的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宄.2009(07).

[4]薛富兴.铸造新德性:环境美德伦理学刍议[J].社会科学,2010(5)

[5][美]桑德拉•简•费尔班克斯,环境友好型人格与环境美德面临的挑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5).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