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音乐欣赏课在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音乐欣赏课在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音乐欣赏课在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平台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统一,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功能。在高职院校,作为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第二课堂”,各类主题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竞相绽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公共艺术教育的“二课”“三课”之中,通过真、善、美的艺术弘扬,可以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其特殊性,在内容和形式上越来越呈现出“雅俗并存”的多姿景象。通过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及各类积极向上的艺术活动的开展,把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素质、增长了知识才干,更重要的是寓艺术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使学生在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中锻炼独立性和创新性,在传承本校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大学生培养成艺术专业人才,而是把其培养成具有审美品位、高尚情操、富有创新思维的各类专业人才,在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养及内在品质方面,艺术教育发挥了其天然的引导作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领域的奇葩瑰宝,已经成为许多财经类、商科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争相选报艺术类选修课程的主要源动力。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理解力的滋养,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对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引导,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特定功能

高职院校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音乐欣赏课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类课程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导向作用,它集理论性、系统性、娱乐性、实践性于一体,主要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1.道德教化功能。音乐欣赏课的功效之一即为以乐辅德,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高尚品德。通过聆听音乐、讲解赏析、意念想象等一系列特殊形式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进而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音乐的道德教化功能可见一斑。例如:在欣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时,人声朗诵、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的交替出现,铿锵有力的节奏、雄伟气魄的旋律、慷慨激昂的人声交织在一起,会立即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并激励当代大学生珍惜先烈用献血换来的美好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审美教化功能。时任教育部部长和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曾极力提倡“美育”,他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大学音乐欣赏课在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他们对音乐整体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判断。例如:在欣赏俄国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时,随着悠扬静谧的主旋律响起,加上芭蕾舞演员优美的舞姿,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美”的画面中。随着旋律的上行,节奏的加快,音乐的密集度增强,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主题被音乐和舞蹈同时呈现出来,为学生带来视觉盛宴外的深层次精神震撼。可见,音乐欣赏课在培养大学生正确审视美的同时,也契合了素质教育中以乐怡情的教育目的。

3.智能教化功能。音乐欣赏课具有以乐益智的功效。李岚清同志曾说过:“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都有帮助。”还有人对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天才的重大特征不全是智商高,而是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发达。尤其在高职院校,学生在汲取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选修音乐欣赏课,通过欣赏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特征的音乐艺术,能锻炼和发展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提高认知功能,对学生的智力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4.身心健康功能。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通过音乐欣赏课,净化青年人的心灵,使青年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处于和谐的健康状态,达到以乐促体的音乐教育功效,进而为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心理与文化支持。由上可见,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德育、美育、智能和健康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智能、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音乐欣赏课在新时期高职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优化发展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助推审美艺术教育深层次化发展1.在课堂上加强多元音乐文化的创新性教学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反映,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在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还要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音乐文化,更应该在课堂上增加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元素——使大学生在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树立平等、时尚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从历史发展、空间变换、风格迥异等不同层面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从而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例如,笔者在音乐欣赏课的入门第一堂课注入“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授课内容,挖掘西方古典音乐在当下中国流行歌曲中的运用元素,在调动学生欣赏兴趣的同时,也实现了该门课程的创新教学效果。2.在课堂内外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主导作用丰富的想象力是音乐欣赏课教学客体(即学生)的主导能力,它来源于生活的经历和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为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学主体(即教师)应督导学生加强对课外生活的观察和文学作品的阅读,积极地进行各种艺术欣赏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大量恰当形象的语言、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将思维转化为物质,丰富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确保艺术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从目前高职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施成效来看,有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出现了重视程度不够、缺少长远规划、课程设置生搬硬套、课堂教学敷衍了事、任课教师素质偏低、教学效果毫无创新等一些突出问题。而在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中,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已成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增强教师文化底蕴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知识修养、崇高的敬业精神尤为重要。而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大多为专业艺术院校毕业,文化底蕴相对薄弱,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信息时代,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就成为当务之急。艺术教育教研室要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经常参与课题研究,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体现个性的教学风格,自觉提高施教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2.拓宽艺术教育渠道,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高职院校要鼓励音乐专业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提高业务水平。例如:通过举办“艺术教研室教师基本功展示比赛”“教师专场音乐会”“艺术教育读书学习会”等全校性活动,真正以身示范,通过弘扬本民族优秀音乐精粹、普及国内外音乐作品赏析,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高职艺术教育观念,使高职大学生真正领略身边高雅艺术的魅力。

(三)强化隐性课程的激励机制,保障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的全面性隐性课程是指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出的课程,它的“隐性”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显性”来定义的,它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也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类隐性课程一般是指课外学生艺术团的训练、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等,它们是艺术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由于此类隐性课程大多在课外进行(如合唱队训练、舞蹈队排练等),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和机制保障,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学校整体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此情况下,学校对待艺术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应当一视同仁,从管理机制上规范化,从激励机制上制度化。例如:教师定期参与音乐类隐性课程教学,工作量算作课时量,甚至视课外活动时间的长短予以不同的计量标准。种种体制和措施的规范化保障对师生都是一种激励和制约,也为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在课堂和课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为高职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在量和质上提供了硬性保证。

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总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但还存在着一些差距。新的形势下,艺术教育工作者需清醒地认识艺术教育服务于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将艺术教育与整个学校教育融为一体,以音乐类显性课程优化创新为重点,以隐性课程挖掘开发为载体,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进而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深层次、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聪慧单位: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艺术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