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简述书法雅言的妙处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学
简单地说就是“天分”与“学养”。天分是与生俱来的,人的天分高,接受能力强,有天生的领悟力和洞察判断力,容易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是后天难以通过各种渠道能够获得到的。学习书法虽然需要天赋,但仅凭天赋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才行。
2详述
作为书法的点画、结构和章法,属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而作为书法的形而上的抒情表意性,有先天的成分。项穆认为“天资”与“学养”同等重要,必须取得平衡,书法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所谓“资贵聪颖,学尚浩渊”、“苟非交善,i巨得从心”。但天资与功夫的均衡毕竟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均衡的,因此要更注重于学。但学的范畴太过宽泛,牵涉到方方面面。简要地说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从美学原理来说,凡是能体现美的东西,就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视,也会相应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意念感受来说,人们看到美的事物,思想上必然产生联翩遐想的映象,引起心理上的喜悦和快慰。这就是常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就难以涵有欣赏条件及欣赏水平。那么即使美的东西放在眼前也发现不了,更不用说鉴别了。因此,书法的实践必须由审美来指导,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是要广采博取。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艺术来自于生活,涵寓有浓郁的大自然的生活气息。黄宾虹说“法从理中来,理从造化中来”,所谓造化,就是大自然的万象也即生活。所以作为书家,不仅要专事临摹古人的法帖,更要走向大自然,去观察、体验、探求世间万物的运动规律和美的状态,集万物精粹,表现于笔端。在书法历史上,这类故事不胜枚举。蔡琶在鸿都门外见工匠用刷帚而创飞白;张旭见担夫争道、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得书法的神韵;怀素见夏云奇峰和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得用笔结体之意;黄庭坚见梢公荡桨而得书法开张之势等,不一而足。
三是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炼。
学习书法不仅要掌握书法本身的知识,还须吸取多方面的营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丰富想象。所谓字外功夫,主要是指社会经历,实践结累,学识水平,艺术修养和人品素质等方面。由于书法注重格调、风采与气势、神韵,这就有赖于人们的胸襟学问和修养。历史上一些有名的法书,如《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等的作者,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同时也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与学者。
四是书品人品俱进。
中国书法的品藻之风,一直将书品与人品揉合在一起,甚至直接说书品即人品。诸如“书如其人”“书为心画”“心正则笔正”等一直被作为书法铭言广为传颂和引证。因此争取书品人品俱佳作为书法修为的一个方面。当然,客观地说,人品于书法艺术造诣的关系不大,这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所形成的旧的道德观念在起作用。正如苏东坡所说“人的相貌有美丑,但不能依此来定是正派人还是邪恶人,人的说话有流利和迟钝,但不能依此断定讲得正确与否。书法的墨迹有优劣,但不能依此确定书写者的人品是高尚还是低下”。
3总结
书写者在其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境界,有赖于对书法先天的真赋和后天学养的积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书法艺术能否达到理想的境界,两者缺一不可。即使有较高先天察赋,也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王羲之可谓天才,也“钻坚弥高,忘其疲劳,夕畅不息,仄不暇食”。其被为之破,池为之黑的用功之勤。相传羲之少时即访名山名碑,重游历积累,善于思考。在其五二三岁辞官归里后,更是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注于书法,同时王羲之对生活的社会、环境、人文、趣尚等的融合、积淀和升华,成就了他的书圣地位,王羲之的不可超越,不只在其笔墨技巧,更是因为其深厚的精神内蕴和文化基础。
作者:任正雷沈丽萍单位:杭州市余杭崇贤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