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校园公共艺术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校园是肩负重大教育责任的机构,校园空间是师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因此,校园公共艺术是一个交叉课题,它基于公共艺术和教育文化两门学科。成功的校园

公共艺术,具有塑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启发参与者的创造才能、保存校园文化和历史记忆、美化校园公共空间、带动地区经济等功能。研究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有助于把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本质和内涵,有助于解析现有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和遇到的问题。

二、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科学必须将注意力投射到对“理想的、真正的人,对完美的或永恒的人的关心上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必将成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准则。人性化设计能创设为校园人群提供安全、舒适、愉悦、自由等体验的公共空间。创造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需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满足受众人群的生理需求,即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则;二是满足受众人群的心理需求,即符合心理学原则。第一,人体工程学原则。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是围绕“人”这一主体而展开的,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人在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优化设计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尺度。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尺度为设计环境和特定空间提供依据。此外,作为人体工程学研究重点的人的感知系统,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也应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之中予以考虑。如作品的色彩搭配、材料选择、活动内容等,也都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第二,心理学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需要满足校园活动人群行为的心理需求,需要根据在校园环境中人群的心理及精神活动的规律,创造出适于特定人群参与的公共空间。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多关注校园内活动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与校园环境互动的关系,通过考察、分析确立场域特点,并将其运用于设计中。如,在公共空间中,人们更愿意在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中停留,因为这样的空间既便于参与公共活动,又能满足一定的私密性要求。

2.生态化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必须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更科学、持续地对学校人文精神产生影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校园环境。生态学观念的注入拓宽了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范畴,包括在作品中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再利用等观念的呈现。因此,生态化有利于未来校园环境步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校园公共艺术的生态化原则是指校园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尊重自然、改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内人群生活品质的属性。

3.艺术性原则

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无论如何丰富,美化环境、为校园人群提供舒适美好的生活条件,始终是其主要目的之一。校园公共艺术需要满足受众人群的审美需求,给予受众美好的精神享受。

4.公共性原则

当今,在公共艺术理论中,有关公共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笔者认为,对于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应该兼顾艺术性和公共性。通过在校园范围内完成有效的问卷调查、考察分析等前期工作,进而在精英意志和大众群体诉求间找到平衡点作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出发点,其设计过程本身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通过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亦可在专业高度和受众审美高度间选取适当的切入点。校园公共艺术在满足校园人群行为需求的同时,也在其心目中留下校园文化的印象。依靠公共性原则,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可以使校园成为更加多元、立体、个性化和艺术化的综合构成体。通过受众与校园公共艺术的互动,艺术介入并改变校园人群的价值体系,促使校园人群反思人与环境的新关系。这种构建或反思超越了简单的教化功能。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原则在未来会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巨大价值。

三、结语

校园公共艺术具有特定的场域特点和文化属性,对此进行的公共艺术设计具有人性化原则、生态化原则、艺术性原则和公共性原则。文章依据公共艺术的理论特征对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原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可以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提供可行的参考。鉴于此领域的研究著作尚不丰富,笔者也希望此文可以为校园公共艺术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

作者:梁琳琳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