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重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是改革中的关键一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突出各种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关联,看重的不在仅仅是对各种艺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相关技能的学习,更加注重的是通过将不同的艺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与境界。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虽然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始终存在于高校教育体系之中,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处于一种放任与忽视状态。虽然采取了一些办法与措施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对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的实际经验使得我国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仍旧存在一些不足。
一、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
现有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更多的是以选修课程参与到高校教学实践中,这就造成了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专业性。对各种艺术基础知识的轻视,造成了学生相关知识储备的薄弱,加之现有的艺术教育课程以艺术赏析为重点,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构建起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同时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们在进行公共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进行充分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缺少必要的引导,实际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们并没有获得真正需要的知识,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的提高。例如高校学生在进行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赏析时,我们教师除了对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社会背景做出必要的介绍之外,还要从专业的音乐角度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音乐构成与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教授《英雄交响曲》的精神内涵,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这种将基础知识与音乐表现手法的结合起来,一起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较为分散,关联性不强
现有的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较为分散,关联性不强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长期以来由于公共艺术课程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提升学生就业率也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使得高校公共课程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没有形成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分散的课程设置、无序的教学安排使得进行相关教学的老师得不到较为稳定的编制,大大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主观上加大了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难度。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他们许多的教学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取得了诸多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但是就我国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作为我国素质与能力最为卓越的高校学生,其在艺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令人堪忧,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如果缺乏必要的艺术造诣,如何才能振兴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才能进行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我们必须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给予极大的重视,加强艺术基础知识的教育与艺术实践的引导,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与课程安排,形成一个高效、科学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质与能力。
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虽然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都属于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大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课程结构、教材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得公共艺术教学的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也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学生选修公共教育课程更多的是把公共艺术教学课程的学习作为自己获得学分的一种手段与方法,自身对于学习艺术知识并不重视,这就更加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由于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必要的检验标准,造成了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缺少方向。因此必须要提高老师与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对课程设置做出必要的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将公共艺术教育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将公共艺术的基础知识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让大学生们在大一、大二时进行学习,夯实了学习基础,为之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大三大四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公共艺术作为自己的选修课程,继续深化自己对艺术的认识与审美水平,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生活情趣。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从而在宏观层面上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提升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基于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有必要对现有的模式进行调整,吸收西方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促进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与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作者:唐玲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