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逐步普及,而怎样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不断影响着中国的青年一代。而我们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应该拥有自主的审美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构建当代大学生审美观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已历经30多年,但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经济的发展呈二元结构,即南方比北方发展迅速,东部比西部超前。而教育作为促进现代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和谐的基础,处于重要地位。但目前出现的问题是,教育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公共艺术教育更是如此。在中国较落后的地区,普通素质教育的开展往往都十分困难,更不用提及公共艺术教育。不同地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呈现不均衡局面。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高
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地域原因,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同,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高校之间的实力差距也十分明显,这个差距主要包括硬实力(硬件设施、教师配备),以及软实力(学苗素质、教学能力)。发达地区的高校往往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而落后地区的高校虽然数量较多,但往往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小,师资配备较低,师资水平不高,这些原因致使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水平整体不高。
(三)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
现今,很多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原因是大学生对大学课程有一定的功利性,认为课程对其今后工作、生活有益处,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会高一些;认为课程对其无用,就不会重视。这些错误的想法导致高校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往往无人问津。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建议
(一)开发地域资源,因材施教
普通高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域的不同特点,在课程中融入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元素。这样不仅有助于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而且有助于中国传统艺术更好地传承。高校要善于挖掘地域资源,完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其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现今,国家推行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而丰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方向,更有助于高校向国家输送综合型优秀人才。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应该认识到不同地域的学生具有差异性,而任课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利用普通高校生源地广、学生基数大等优势,真正达到高校的办学目的,把每位学生都塑造成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由于多数普通高校都处于较落后地区,而我国的传统艺术和特色艺术也都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覆盖范围内,因此普通高校应该从这些艺术门类着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使学生在接受公共艺术教育的同时,培养爱国热情,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能量,这是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
(二)重视教学课程的开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普通高校应明确理顺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地位,成立单独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教学设备,规划课程内容,开展实际有效的教学课程。另外,可以通过组织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以科学地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为目标。教师不仅要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还要开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注意教学理论与实践培养的有机统一。唯有此,才能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符合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和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注重课堂知识的补充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普通高校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往往都想拥有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且多数学生认为,一场课外艺术活动远比枯燥的课堂教学更有收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更要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有益的艺术活动,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创造力。学校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设,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使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散发出更多活力。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形式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往往忽略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对公共艺术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将人文艺术、地域文化等课程设置成公共艺术教育的必修课,让学生了解所在地域的文化艺术,打下鉴赏艺术的基础,提升其审美素质,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作者:王弘德 崔英娜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