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美育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实践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公共艺术课是高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话剧作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门类的一种,可以将理论鉴赏与审美实践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文章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红色话剧课程为例,采用红色剧演、思政育人相结合的新颖方式,通过增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趣味性、灵活性和实践性,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本次公共艺术课程实践的探索,也为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红色美育的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美育的特征以及美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美育的基本特征
美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美育称为审美教育,目的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并能以积极健康的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其基本特征有:
1.形象性
在审美教育中,通过直观的形象,才能感染到人,使人内心产生美感,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1]。例如公共艺术美术课程,当学生欣赏了我国的珠穆朗玛峰图片或是攀登视频,感受到“山高人为峰”的豪迈和探险精神;音乐课中聆听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体会音乐中贝多芬与命运的决战,最终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形象的选择需要把关,不是所有的形象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对于丑陋的、不积极向上的等形象需要摒弃。
2.情感性
美育中产生的情感,并不是生活中“喜怒哀乐”。它是通过人在美的体验中,内心产生的具有审美评价的反应。例如歌曲《国际歌》,在施教过程中,学生被歌曲传递的情怀所感染,内心激起了爱国爱党的炽热情怀。通过这种情感传递效应,使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融合,形成一种高级情感。这种情感不仅具有理性的美感形式,同时还具备审美和教育的双重价值。教师在课程中需要对学生内心情感激活,引起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共鸣,从而转化为积极的精神力量。
3.愉悦性
是指审美刺激而引起的个体心理上的快乐感受,是审美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特征。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多产生审美感性愉悦、审美领悟愉悦、审美精神愉悦。感性愉悦是指审美刺激而带来的直观感受,是一种和谐适宜的美感状态;领悟愉悦指人通过对审美对象的深刻理解、感悟所产生的愉悦状态,它不像是纯感官的快乐体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审美教育、文化修养来达到审美享受;审美精神愉悦过程中,人将会扬弃个人得失,陶冶情操、心灵净化,是一种高尚的审美享受。
(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美育课程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已经颁布公共艺术课程实施指导方案,强调建设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开展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内容进行指导与解读[2]。在高等教育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则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教育,往往忽略了高职生对美育素养的理解与追求,这使得美育课程开设被边缘化,普及性不够,从而导致很多高职毕业生缺少对“美”以及艺术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公共艺术课程是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接受美育教育,提升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校园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传统艺术教育课程形式,很多大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以一种学分好拿的心态来选修公共艺术课程;也有高职院校学生认为公共艺术课程形式单一陈旧,对艺术教育课程毫无兴趣。此外,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以普高、单招、中高职一体化生源为主,具有生源类型层次复杂与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此,开展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实践研究,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兴趣、增强美育教育培养,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话剧《初心》教学审美实践与探索
从20世纪初至今,话剧在中国土壤里生根发芽,走向成熟,与中华民族的气息、审美相结合,传达我们的情感、思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美德[3]。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话剧艺术课程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其他课程,它不仅需要理论鉴赏的铺垫,更需要与走向“舞台”这一实践活动相结合。本次话剧课程内容以嘉兴学院的原创话剧《初心》为蓝本,全景呈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光辉时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鉴赏与审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采用“阅、观、思”方式开展理论鉴赏
在话剧课程的理论鉴赏方面,注重以文化人的角度深入挖掘话剧《初心》人物语言、形象的内涵。在教学初期阶段,发现部分学生对于20世纪初的中国所面临的困境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组织学生通过阅读原著、小传等资料来了解革命先辈们的生平与事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高职学生由于枯燥阅读而失去课程的兴趣,需要借助多媒体、视频、网络等媒介,通过组织学生们观看、讨论,加深他们对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以直观的方式使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适值国家广电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展播《觉醒年代》,通过鼓励学生在课下观看讨论这部电视剧,让历史人物形象从教科书走向学生们的内心,激发学生对话剧《初心》的表演欲望。教学进行到中期阶段,在前期“阅”与“观”的铺垫下,学生会对各自所要扮演角色的人物特征有一定的思考与分析。例如,话剧《初心》中的女革命先辈王会悟,剧中这位机智从容的女革命先辈,扮成歌女哼着曲,坐在船头观察着四周,静静地守卫着一大顺利召开。在她身后,改变中国的星星之火悄然燃起。扮演王会悟的学生深深被这样一位开天辟地的女杰形象所折服,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一角色在话剧中重要性。在钻研剧本中的台词、动作、神情等的同时,她通过了解王会悟的生平和荧屏中所呈现的形象,认为在表演过程中不仅需要张显其坚毅、果断的卫士形象,还需在举止投足间透露出江南女子的婉约柔情。如何将这两种矛盾的气质有机统一在一起,是在舞台上呈现王会悟这一历史人物的关键。通过这样一种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地消除讲台与课桌间的距离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心理上更放松,从而可以更积极参与到话剧《初心》讨论与排练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转变了在课堂上的身份,而是作为一名导演,带领演员们在历史的纵深处回望初心,感受共产主义先行者们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理想之美。
(二)教唱《国际歌》,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艺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美育人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艺术技能。《国际歌》作为一首传唱世界、无产阶级不朽的战歌,它出现在话剧《初心》的结尾处,就在董必武等众人一饮而尽下,激动、兴奋、低沉而有力地喊出“共产主义人类解放者万岁!共产党万岁!共产国际万岁!”口号时响起。“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它的情绪是激动的、震撼的,在激昂的副歌部分,节奏坚定而有力,旋律线条呈波浪式,激励着我国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斗争。克尔曼在《作为戏剧的歌剧》中所言“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白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地超越这个层面。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4]在音乐歌唱过程中,不能把歌曲美的感受直接告知、教授于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技术的培养过程中以及实践中感受美感。他们通过学习歌曲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式、音程等音乐要素,加之对音乐文本的理解,将意象空间转向逐渐亢奋起来的内在心灵世界,在感性体验中形成内省的审美能力。歌曲本身所蕴含的党的历史意义,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演唱者的言行举止。通过激昂的旋律、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美育观念。
(三)课程走向舞台实践
学生们开始在我校剧院的舞台上进行话剧《初心》排练。当他们对人物神态、动作、台词有一定思考后,他们与美的“亲密接触”的旅程也就开始了。通过排练,学生们合作演绎话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与每一个细微表情。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己对话剧的理解将其进行“二度创作”。最终,在自身实践创造美的同时,也通过扮演话剧人物这种特殊途径感受到话剧初心的“美”,更进一步地强化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美育的过程,相比单纯的欣赏话剧,更为主动、丰富、完整。
三、结语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5]通过排演话剧,学生们对党早期革命先辈们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产生深刻的共鸣。课程中通过对历史故事深度挖掘、学习、温故、舞台再现等艺术经典教育,被这场红色文化深受鼓舞激励。恰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校上下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之际,话剧《初心》面向全校师生一共巡演了5场,做到全员全覆盖。通过红色剧演与思政育人相结合的新颖课程方式,将红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育人价值。全校师生在观看富有本民族特色和健康情感的艺术话剧作品时,唤起了他们情感的巨大能量,强化了文化主体意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传播中国价值。话剧《初心》这一教学实践,带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特色,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王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证研究——以公共艺术教育与公共体育比较研究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3]黄爱华.“春柳社开端”说与中国话剧诞生问题[J].文艺研究,2020(12):102-112.
[4]孙立华.音响效果在话剧中地表现和空间处理[D].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5]李西顺.学校美育:如何教?如何评?—基于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解读[J].中国德育,2021(05).
作者:李佳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