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策略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策略探究

摘要:为解决乡村景观同质化、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文章基于公共艺术介入乡村的视角,探索乡村景观的建设策略。文章首先对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公共艺术从乡村景观符号的提取、乡村景观的地域性表达、视觉形态表达、功能性表达、氛围表达等方面的介入,探讨公共艺术在乡村景观建设中的作用,为我国乡村景观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乡村景观;公共艺术;艺术介入

引言

近年来,乡村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乡村受城镇化的影响失去特色,乡村文化逐渐流失,乡村自然环境的破坏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对于乡村的建设问题也愈为重视,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解决乡村问题。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纷纷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下乡建设,其中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近些年新兴起的方式之一。乡村景观是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村建筑景观进行研究,探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的策略与方法。

1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研究缘起

1.1我国乡村景观的现状问题与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乡村与城市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乡村的结构和形态也发生着变化,很多地区出现了乡村景观的城市化、模式化,城市的设计手法简单移植于乡村,导致乡村的特色化缺失,与当地环境不协调的状况。在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中,对乡村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景观考虑不充分。随着我国对农村建设的重视,乡村景观也有一定的发展。在乡村景观的建设中,部分农村地区对于乡村景观建设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将城市景观移植于乡村,就是在发展进步,比如常见的在乡村修公园、广场、大面积地铺硬化道路。在城市化的发展下,乡村基础条件虽得到了提高,但也导致特色化的民居建筑、乡村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遭到了破坏。整体而言,我国的乡村景观目前存在着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乡村风貌特色化消失、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逝等问题。

1.2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的必要性

随着二元化与城镇化对乡村的影响,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包括建设资金、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仍然存在人口大量削减、失去特色以及乡村传统文化流失等问题[1]。公共艺术以文化为切入口,对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利用,从而对乡村景观进行特色化营造,避免城市手法的简单移植。艺术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利用,对乡村环境进行美化,比如乡土素材的墙绘表达,对于乡村生产生活用的农具、乡村生活用品,则通过艺术的手段,对其进行再创作,转化为具有艺术性的、乡土气息的装饰小品,从而美化乡村环境。乡村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一部分,随着村民观念的转变,严重向经济方面发展,导致村民流向城市发展,乡村呈现空心化状态,乡村人文资源遭到漠视,逐渐遭到破坏与消逝。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将这些人文资源进行转化,转化成经济效益的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在艺术的作用下,不但不会消逝,反而转变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经济资源,乡村文化景观得到保护与发展。

2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案例分析

2.1日本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

濑户内海地区位于日本九州、四国、本州几个岛屿之间的内海[2](图1)。“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快速恢复,城市化带来的水质污染与生物污染等不利影响,使得濑户内海的岛屿发展逐渐衰弱,人口逐渐向外流失。针对此情况,日本商人富武总一郎致力于改变此现状,首先邀请了建筑师安藤忠雄在直岛进行建筑设计,并设计了直岛的酒店和美术馆,通过此措施,该地区吸引了外界的关注。富武总一郎随后邀请艺术家来岛上进行创作,作品素材灵感均来源于岛上,并因此举办艺术节。艺术节始办于2011年,每3年举办1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岛屿重获活力。

2.2芬兰菲斯卡艺术村

早在17世纪,芬兰还处于瑞典的统治之下,菲斯卡艺术村曾是菲斯卡制铁工业的发源地[3]。在20世纪80年代,菲斯卡发生了产业的转型,随着工业的撤离,村民也相继离开,菲斯卡村遗留的许多空置的房屋,逐渐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菲斯卡村依靠独有的环境和老建筑吸引了艺术家来此入驻创作,并逐渐发展起了附属的配套设施。该村的发展是由人们的想法和彼此间的合作共同推动起来的,这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模式,而是由艺术家与村民共同推导出来的,在这过程中,村落既没有得到公共资金的投入,也没有得到政府的资助。整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为中国其他有自然以及文化优势的乡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3碧山计划

碧山计划由艺术家左靖与欧宁提出。2007年左靖与欧宁来到碧山村时,被碧山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所吸引,加上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实践对其的影响,便发起了碧山计划。2011年,左靖与欧宁在碧山建立“碧山共同体”,计划探索出乡村振兴之路,探寻失落的历史文化传统,重建乡村公共生活[4]。通过邀请艺术家来到碧山进行生活,与地方形成一个互助且自制的共同体,然后对于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历史建筑进行调研与记录,通过与当地村民的合作,对于当地文化进行激活与再设计,重新以一种崭新的视角进行乡村激活与振兴。虽然碧山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对于乡村振兴有非常大的影响。

3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的策略与方法

3.1乡村景观符号的提取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通过艺术的手段对于乡村景观进行介入,在乡村的环境背景下重塑乡村景观。当代艺术介入乡村景观,首先对乡村景观符号进行选择与提取,乡村景观符号主要包括乡村的自然特征、传统肌理、传统文化、民俗活动以及当地的生活方式等方面。乡村景观符号具有独特性,乡村景观符号表达着不同阶段的乡土历史,传递着地域文化信息。比如在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马萨诸塞州Philips庄园和北卡罗来纳州的Biltmore庄园中,大量采用了新英格兰乡村景观元素作为乡村景观符号,汲取自然景观作为设计灵感,将文化与乡土景观完美结合[5]。对于乡村景观符号的提取与运用主要有直接借用、解构重组、材质装饰和引申意境等手法。

3.2乡村景观的地域性表达

乡村的地理区域不同,导致乡村景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现代乡村景观建设缺乏对于本地资源的考虑,容易误入模式化,使乡村景观建设脱离乡村,流于形式化。公共艺术设计的地域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6]。艺术家通过艺术介入乡村,应深入把握乡村特性,对当地人文风情、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考量,从当地汲取设计元素,从而实现设计的地域性表达。

3.3乡村景观的视觉形态表达

视觉形态主要指眼睛对于外界物体的知觉描述。人们对于物体的感知主要通过视觉形态进行。在乡村中,建筑物的形式、街道的形式、自然山体的轮廓,我们通过这些物体的视觉形态,反馈形成对于乡村场景的画面感知。这些视觉形态的产生主要由形式、材质、色彩共同组成表达。当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在形式上将乡村元素进行提取、重构,并运用于乡村原有景观之中,在形式上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使乡村景观在视觉上与原有景观形成对比,但形式来源于乡村元素之中,整个作品融于乡村,使艺术作品具有在地性。在材质表达方面,具体根据乡村特色进行选择,可以选用乡村常见的或者废弃的材料进行利用。在材质比较单一的乡村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将乡村特性与艺术结合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乡村作品。常见的做法有地景艺术,通过种植不同色彩的农作物,以大地为画布进行艺术创作。地景艺术通过艺术创作打破了村落的单调,产生视觉的对比与冲击。

3.4乡村景观的功能性表达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景观的功能性表达是多样的,其中以基础设施表达与景观小品表达为主。在基础设施表达中,比如将路灯与当地习俗的展板宣传结合起来,既有路灯的属性,又能宣传乡村习俗文化。在景观小品表达中,艺术家构建同时具备自然符号、地域符号、文化符号、艺术符号的景观小品,通过景观小品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表达乡土文化,实现景观的在地性,区别于城市景观小品的直接挪用,这样的乡村景观小品才能与乡村整体环境相融合。3.5乡村景观的氛围表达乡村景观氛围表达应基于村民日常活动、生产活动、地方文化习俗之中,立足于保留和还原场景化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展示视觉的图像,更重要的是为村庄留出更多的可交流的空间环境,带来相互间的话题。乡村氛围表达通过对乡村农具物品进行装饰,营造乡村农耕时期的氛围,或者利用乡村节庆文化,以简单艺术化的手段,对乡村节庆活动重新编排,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体验乡村节庆欢快的氛围。乡村氛围具有地域性,根据乡村的特性进行编排来实现乡村的特色化发展。

4结语

面对我国乡村景观存在乡村文化的流失、自然景观的破坏、聚落景观的同质化等问题,本文以公共艺术介入为角度,探讨乡村景观建设的方法。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作为一种新兴的乡村建设模式,目前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希望本研究可以为乡村建设投入力量,促进乡村的真正振兴。

作者:王晓冬 余顺利 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