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析民间舞狮艺术特点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精益求精的造型工艺。
抖狮舞所用狮子制作工艺精湛,狮头最为繁杂,需先请一巧匠用上好木料雕制狮头模子一个,其上涂以一层用猪血与棉花拌和而成的细泥,然后贴上一层桃花纸,待半干后,再重复前道工序,如此层层叠加,反复数次,直至厚度适中,取下木模,凹凸有致的狮子头型便即制成。而后用油彩、金粉描绘出极富民间门神画装饰风格的眼耳鼻嘴,内用红布衬底,外以苎麻为毛,整个狮头便栩栩如生。其次为狮身,狮身以上等白藤扎成骨架,饰以染成金、红、黄三色苎麻为毛,缝挂与狮身及四肢,活灵活现。再次为木笼,木笼长二米,宽一点八米,高三米,周身雕刻祥云、蝙蝠、飞凤等祥瑞图腾,华丽威武。最后配以绣球、幼狮、绳索、滑轮等附件,整个制作过程融合了雕刻、绘画、编织等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灵动活泼的表演形式。
“抖狮舞”根据木笼大小,扛笼者少则四人,多则六至八人,另需一人抛球引狮,八人牵线舞狮,再配以威风锣鼓演奏若干,声势浩大。其中引狮人尤为重要,需兼备舞蹈和武术功底,再加收放自如的现场掌控能力,与牵线人默契配合,逗引头狮做出跳、抖、搔、扭等各种动作,配合小狮子踏着民乐鼓点摇摆起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憨态可掬,时而诙谐有趣。舞狮队亦可根据场面即兴发挥,比如在观众集结之地,引狮人突然一招“欲擒故纵”,将绣球佯装抛向远处,控狮者随即一放长线,笼中狮子凌空跃出扑向彩球,紧接着控球人一个“鹞子翻身”,收球在手,控狮者长线急收,狮子扑球未果,随线悻悻然回归笼中,一边摇头张嘴无可奈何,一边瞪眼抖毛伺机待发。只有如此灵动活泼的表演方式,才能尽展“抖狮舞”的神韵和风采,赢得观众满堂喝彩。
第三、独一无二的氏族传承。
一、薪火相传,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民间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然而中国乡村缺乏特性的城镇化发展导致民间艺术的自然生态与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破坏,众多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令人欣喜的是,“抖狮舞”作为诸暨的一种特色民间艺术没有消亡,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诸暨人所了解和喜爱,以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诸暨传承,越来越多的诸暨人从中感受到了本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历史底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诸暨人的文化的根。
二、水乳交融,促进民俗文化交流。文化从来不是孤立一方的,艺术也不能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碰撞,不断融合,不断交流,才能吸收新的血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7月,台湾三立电视台专程赶赴草塔,拍摄了《草塔抖狮子》的整个表演过程,并采访了朱维法老人和村民,制作成纪录片向台湾同胞介绍抖狮舞,使诸暨的这种特色艺术走进了台湾同胞的视线。抖狮舞还与大头娃娃两项民间艺术被合编成民间舞蹈《金狮欢腾中国年》在各地文艺演出中表演,获得群众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这不仅促使抖狮舞本身得到了改进,也使得各地之间的民俗文化得到交流和发展。
三、雅俗共赏,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所谓“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艺术不应该有高下之分,雅与俗不可简单割裂,只是形式不一、受众不同罢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强。人民群众需要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来丰富、充实自身的文化生活。草塔舞狮队重新组建以后,首先在全镇老年文艺会演中一鸣惊人,后又连续多年在诸暨元宵、国庆等重大节日中崭露头角,抖狮舞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经成为诸暨节日庆典的常用节目。目前已经有上百青年人学会了抖狮技艺,抖狮舞队伍不断的发展壮大,已成为诸暨极具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团队,正是有了这支团队,诸暨人民不仅能在影院、剧场欣赏文艺剧目,也能在节日里感受舞狮、舞龙的热闹氛围,感受诸暨悠久历史带来的文化精萃。
第四、结语
早在明末清初之时,每逢农历二月十九传统庙会,诸暨草塔五大房要迎社、行抬阁,前店村朱氏家族便以抖狮技艺闻名,抖狮子与赵氏行抬阁同时产生,被称为“朱赵两艺绝”。抖狮子只在朱氏家族代代相传,中一度被废,险些断代。所幸该村唯一一位既会扎制,又会表演的耄耋老人朱维法尚健在,为保护和抢救抖狮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文化部门和镇政府的重视和多方努力下,朱维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山收徒,培养了一批抖狮传人,使得这项几近失传的民间绝技重获新生。氏族传承虽然能体现独一无二的专属优势,但却不利于民间艺术的发展延续。抖狮舞作为诸暨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有其巨大的文化价值,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抖狮舞,意义深远。
作者:赵雅笙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