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略论医学特种摄影的做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略论医学特种摄影的做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略论医学特种摄影的做法

1内外斜位

在内外斜位图像上裸体实质不能到图像后部边缘,在图像后缘应见到乳后脂肪间隙。当患者体位摆放较好时,在内外斜位一张图像上即可见到胸大肌及完整的裸体组织,包括裸体下部和腋尾部。

2头尾位

头尾位图像是标准的裸体轴位图像。摄影时患者面向设备站立,将头偏向对侧,身体略向前倾;将一只手置于乳房下将其上提,使乳房皮肤褶皱展开,图像接收板就摆放至该水平。用双手将乳房在胶片盒上尽量向前拉伸,展平皮肤褶皱,肩关节应轻度后旋,使腋前线的皮肤展平,乳头要尽量位于前方。头尾位作为内外斜位的补充,可显示裸体内、后侧组织。体位较好的裸体头尾位片,从胸壁侧胶片边缘到乳头的距离,与内外斜位片上乳头到胸大肌前缘的距离相比,相差应小于1cm。

3补充体位

3.1纯侧位

因为内外侧位可能无法显示裸体后部和腋窝区域,所以内外斜位代替了内外侧位成为常规体位。但内外侧位在定位病变时仍是很重要的,并且可能有助于区分病变和重叠的腺体组织。内外侧位是真正的矢状位,将接收板置于乳房外侧,压迫器从内侧压迫乳房。内外侧位对于显示内上象限位置较高的病变十分有效,此处病变在内外斜位上可能无法显示,对于裸体内下方或外下方较深部位,接近胸壁的病灶,行内外侧位检查也很有效。内外侧位可以被用来显示在内外斜位中出现而在头尾位未出现的病变。如果一个病变在内外侧位的位置低于斜位,那么这个病变较偏外侧;相反,如果病变在内外侧位的位置高于斜位,那么病变则偏于内侧。外内侧位也是90°的侧位,但是乳房是从外侧向内侧压迫,X线束从外侧向内侧穿过。在这个体位上,裸体内侧部分与接收板更为接近,对于显示位于裸体内侧的病变更为有效。

3.2外内斜位

外内斜位的优点是可以较好地显示位于裸体内后方的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只在头尾位中有所显示,或是可被触及,但是在常规裸体X线摄影中无法显示。行外内斜位时,球管和胶片盒架向对侧乳房倾斜45°~60°,被检乳房内侧置于胶片盒架上,同侧上肢置于接收器上,上提乳房,压迫器从外侧方向压迫乳房。这些体位也同样适用于脊椎严重后突或是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此体位对于显示靠内侧的并且在内外斜位上没有显示的病灶也很有帮助。上下斜位(SIO)与内外斜位一样,也适用于脊椎后突或是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这是倾斜投照体位,X线束不是由内向外垂直投照,而是从外上向内下投照。压迫器置于外上方,向内下压迫。

3.3夸大头

尾位当病变位于裸体最外后方或内后方时,在常规头尾位图像上可能无法显示。当在内外斜位上见到位于裸体深部的病变而在头尾位上未见显示时,夸大外侧或内侧头尾位(XCCL或XCCM)将有助于病变的定位。行夸大外侧头尾位摄影时,将乳房的外侧部分放置在胶片盒上,为使腋尾部较好地与胶片接触,患者身体应略后倾,同侧上肢外展。行夸大内侧头尾位摄影时,患者身体前旋,胸部向前伸展,这样可以摄入位于较内后方的病变。如果病灶位于内上象限靠上方的部位,那就要上移胶片盒架,并且压迫乳房最上方的部位。夸大头尾位常用来定位仅在内外斜位中显示的靠后部的病灶。首先行夸大外侧头尾位,因为大部分裸体实质及大部分裸体病变尤其是裸体癌位于裸体的外上象限。

3.4点压摄影

尽管在内外斜位上可以显示裸体的腋尾部和腋窝下部,但有时仍需要附加腋窝位摄影以评价腋窝上部病变。球管和胶片盒从内上向外下倾斜45°~60°,患者背向机器转动15°,同侧上肢与裸体成90°,胶片盒置于肋骨后部并使其边缘超过患者的肱骨头,患者身体略后倾以便与胶片盒更好地接触。腋窝是惟一要被摄入的区域,因为该部位有较多的组织,因此无法实施有力压迫。腋窝位专门用来评价该部位可触及的肿块,或是在内外斜位上方出现的肿块。大多数裸体X线机都有一个较小的压迫器,可用来行点压摄影,在常规图像中显示的可疑病变可行点压摄影。利用压迫器将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推开,技师必须从原图像中判断出病变位置,并且必须仔细操作以确保病变在点压摄影范围内。点压摄影在评价结节的边缘、区分局部致密是真病变还是重叠组织时十分有价值;点压摄影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评价在常规摄影图像上显示不清而临床可触及的结节,尤其在评价较小结节或钙化时,技师旋转病变使其处于切线位,之后点压迫该部位,同时结合放大摄影。当病变仅在头尾位中显示时,行滚动头尾位摄影有助于判断是否为真性病变,并且可以在矢状水平定位病变。行滚动头尾位时,压迫乳房前患者的体位与头尾位相同,轻轻移动裸体组织。行内侧滚动头尾位时,裸体上方的组织在压迫前向内侧移动。行外侧滚动头尾位时,裸体上方的组织向外侧移动。阅读滚动头尾位影像时需事先了解裸体的滚动方向,如果病灶在滚动头尾位中仍然存在,则是真病变。病变定位与裸体移动方向有关,如果病变在内侧滚动头尾位时位置向内移,在外侧滚动头尾位时向外移,则病变位于裸体上半部分;如果病变移动方向与裸体滚动方向相反,则位于裸体的下方。

3.5切线位

切线位是一种附加体位,主要作用:评价可触及的包块;观察肿块切除或放射治疗后局部瘤床情况;判断钙化是否位于皮肤上。对于临床触及的包块或肿块切除后瘢痕,将其放置切线位且沿此方向施压摄影。对于可能的皮肤钙化,需要行切线位判断。将定位压迫板放置在被认为有钙化的乳房表面,获得一幅图像,确定好钙化坐标,将一个标志物放在坐标上。之后移开定位板,将标志物下的乳房皮肤放置在切线位,如果钙化位于皮肤,则在皮肤上可见到钙化灶。对于隆胸术后患者来说,显示乳房植入物周围腺体的X线摄影非常困难,尤其显示假体及其后部更为困难,所以必须采取手动技术行标准的内外斜位和头尾位摄影。

作者:严华单位: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