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字化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现状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如今新闻摄影已经步入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工作者既要对当前发展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底线思维。新闻摄影的发展要往何处走?哪些方面需要改变?哪些方面又必须坚守?本文结合实例探析数字时代给新闻摄影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新闻摄影;发展策略
一、数字化时代给新闻摄影带来的挑战
(一)新闻摄影入门门槛降低。随着数字化时代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数字相机已大规模普及。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尤其是在摄影、摄像方面,依靠精准的数字算法,部分高端机型在成像素质上已经可以与一些数字相机一较高下。加之可以随身携带的便携性优势,手机摄影正在快速普及,甚至逐渐成为一项值得专门研究的领域。手机摄影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新闻摄影记者采集第一手材料的特权。同时,基于当下数字媒体环境的发展,全民摄影时代已经到来。新闻摄影的传播方式、形式变得更为复杂多元,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影像)材料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新闻摄影的入门门槛正在逐步降低。
(二)新闻摄影作品量的扩张与质的下降。数字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紧紧依托于互联网进行传播[1]。以抖音、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迅速扩张,无论是平台的用户基数、活跃度,还是信息传播的数量、频率,均呈现出跨越式的增长和发展。数字化摄影与数字化传媒协同并进,使得影像在传播数量上呈现出飞跃式增长。而“量”的增长也给影像在“质”的把关上增添了巨大难度。“移花接木”扭曲事实真相,“无中生有”编造虚假信息等情况屡见不鲜、屡禁不止。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及审美价值等要素受到挑战。
(三)视觉语言的不合理运用。数字化技术运用不断深入,一方面加快了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力度,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绝大多数自媒体平台或个人都未经过系统化的新闻摄影专业培训,因此,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思想内容的表达上都缺乏专业性,具体表现在:第一,片面追求夸张化的视觉效果。不少摄影者人为塑造极具冲击力的影像效果,不考虑实际需要,滥用超广角镜头夸张的畸变效果营造画面张力,最终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使新闻传播中最为关键的核心事件未能有效传递出来。纵观流传至今的经典新闻影像作品,其中大多都采用平实的取景角度和构图形式,主要依靠作品内容和影像背后传递出的思想、情感等内在美打动观众。第二,过度修饰而忽略新闻的真实性[2]。例如,某摄影记者在公园拍摄一群孩子在草坪喂鸽子这一场景时,为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主题,后期通过计算机软件,在原有图片中仿制了许多相同的鸽子粘贴在草坪区域的不同位置,虽然其目的在于强化影像表现力,突出主题,但却因此违背了新闻摄影中最基本的真实性原则。此类现象在数字化摄影的环境下屡有发生。视觉语言的不合理运用,不仅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还浪费了一个新闻题材。
二、数字化时代为新闻摄影提供的机遇
(一)新闻摄影的效率与质量不断提升。在传统胶片时代,一幅摄影图像的拍摄往往需要经过一连串复杂的流程,包括拍摄、冲洗、放大等。具体到新闻摄影,其不仅包括前期拍摄的工序,还包含挑选、编辑等步骤[3]。相较而言,数字摄影技术操作简便、成像迅速,可以做到“即拍即现”,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与操作难度。随着5G技术日趋成熟,传输速率加快,在新闻摄影领域越来越多的记者使用大体积的RAW格式进行拍摄[4]。RAW格式影像可在保证画面无损的情况下进行后期调整。5G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新闻影像传送的时效性,更为影像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二)数字技术降低了新闻摄影的技术难度。相较于传统胶片摄影的方式,数字化摄影的拍摄难度显著降低。一方面,设备便携化提升,一部智能手机就足以完成对多数新闻事件的拍摄报道;另一方面,设备功能性增强,一系列智能化操作模式登台亮相。同时,以数字信号记录的RAW格式影像,可在画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后期调整。尽管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可能导致某些道德、法律层面的问题出现,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对新闻摄影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前期拍摄难度降低,摄影人群逐步扩大。有时,媒体甚至可以从大众手中合理地获取新闻影像资料,既可保证报道突发事件时的时效性,也可有效降低媒体的运营成本。
(三)数字技术为新闻摄影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AR(增强现实)技术、MR(介导现实)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再度创新了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作为依赖视觉语言系统进行传播的新闻摄影,其通过与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受众接收信息创造了全新的体验。例如,2015年由《纽约时报》推出的纪录片《无家可归者》即以VR(虚拟现实)技术为载体进行呈现。影片从南苏丹、叙利亚等地的流浪儿童的第一视角出发,真实细致地“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VR作为一种将真实世界同虚拟信息融合的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介中仅依靠二维平面进行传播的桎梏,使观者有如身临其境之感,极具震撼效果,为新闻摄影未来的转型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数字时代进程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策略
(一)新闻摄影应转向深度化发展。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使众多大众媒体及自媒体平台有了充分的信息传播渠道和空间,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各大众媒体App(应用软件)等。新闻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一种快餐化的特征。一方面,社会整体发展速度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新媒体运营环境下,部分媒体只为单纯追求时效和热度,一些粗糙、浅显的新闻信息及影像。正因如此,我们才需清醒地意识到,在普遍的快餐化传播背景下,人们对新闻的质量和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追求。尤其是新闻报道中以影像为主导的新闻摄影,在满足人们快速了解新闻内容的需求的同时,如何通过专业方式使新闻摄影更有深度,更具社会、历史价值,是当下需要考虑的。
(二)创新选材角度,强化新闻摄影作品“看点”。时效性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全民摄影时代,几乎人人都可以加入新闻摄影的队列。而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开展摄影工作,其时间上的滞后性无可避免。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为专业的摄影记者,就要转变工作思路,考虑重点关注新闻中更具有报道价值的“看点”,寻求新闻事件中的新视点,增强新闻报道的新闻性和典型性,以此补偿由各种客观因素带来的滞后性问题。例如,近期《齐鲁晚报》刊发了一篇名为“张玉环案背后两个受害孩子的家庭:生活窘迫,仍然盼望找到真凶”的文章。文章将焦点聚焦在张玉环案背后的受害者及其家庭,通过大量新闻纪实影像展现了受害者家庭目前的生活状况和追讨公道的决心。当众多媒体将视点放在张玉环一方的时候,《齐鲁晚报》的这篇报道可谓是另辟蹊径,让大众从另一个维度了解事件,引发公众的持续关注和思考。因此,透过新闻事件的表象,由表及里,寻求新视点、挖掘新价值将是当代新闻摄影记者应当追求的方向。新闻摄影记者既需要具备扎实的摄影基本功,以提升新闻影像的拍摄质量,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与应变能力,以求在突发环境下准确把握、选择最佳新闻视点进行拍摄报道。
(三)积极推进新闻摄影与5G、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当前,我国5G时代已经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崛起。对于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来说,5G技术几乎可以渗透新闻传播的整个流程,我国的新闻摄影也正面临发展崛起的机遇期。广大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与5G技术相关的数字影像技术,不断提升新闻影像传播的品质与效率。例如,要充分利用画质更佳的RAW格式拍摄、编辑影像,并以更高速的传送速率提高新闻传播时效,使受众获得更好的浏览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自诞生以来,从VR到AR,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强大的复现功能、新颖的操作方式与独特的传播体验[5]。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对媒介传播固有的局限进行了论述:“世界太大,我们面对的情况太复杂,我们得到的信息又太少,因此,舆论的绝大部分就必定会产生于想象。”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强大的“复现功能”,受众无须依靠文字、图片等传统媒介获取信息,而可以借助VR设备在宏大的“现实”环境中捕捉各类细节。虚拟现实技术下,新闻编辑的逻辑使受众不再作为“局外人”,而是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参与到接收信息的过程中。VR等高新技术将带领新闻影像步入崭新的发展空间,新闻摄影的工作方式也应当与这些先进技术相适应。
四、结语
无论数字化摄影,还是数字化传媒,其在当代所具有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优势背后的诸多问题也需要得到客观理性的对待。因此,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新闻摄影工作者都应当树立底线思维,重视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和特性,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同时,努力强化自身新闻意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习并掌握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型传播媒介,以创作出更加优质的作品。
作者:袁帅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