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大量剩余价值的产生使得人类物质变得空前丰富。不仅在物质方面,在精神层面,文学、艺术滋生众多流派,使人应接不暇。“营养过剩”的人们似乎已经厌倦了“花样百出”的各色事物,开始走向消极,文学、艺术由特立转向平庸,由个性转向共性。除此以外,受到“消费”利益的刺激,艺术开始更多地为商业提供服务,相互影响之下形成了以“商业”形式出现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消费;大众文化;挪用;复制;大批量生产

0引言

“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我是说,我们根据它们的节奏和不断替代的现实而活着。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在他的学术研究和思考中看到了真实的“物质”世界的消亡,人们在无意识中已经进入了“幻象”的消费社会。“消费”是一种每天都会发生的行为,而消费社会则是一个抽象概念,但它又如空气般实实在在地弥漫在人们周围,发生在人们生活中。鲍德里亚认为,在消费场中,人是被一个看不见的“锁链”捆绑住了,在无意识的状态中被某种虚幻的东西支配着,进行一系列的消费,从一个商品走向另一个商品。如出于某种需求购买了商品A,有了商品A就需要商品B,紧接着配套设施商品C也相继出现,这就是消费的连锁反应。而这一系列的消费并不是围绕着生活所需物质来进行的,是根据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功人士”地位的欲望逻辑而形成的。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不再是物质的实质用途,不再是物质本身,而是一种社会符号。换句话说,消费的是某种被制造出来的象征性符码意义。所以,今天的消费已然不是人的真实消费,而是意义系统的消费。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已经在消费社会中死亡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在被颠倒,消费代替了生产,它就是生产。在消费社会中,文化艺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理所应当地发生了转变,由20世纪初期开始的极度个人主义转变为大众流行主义,由了不可触碰的“神圣神坛”走向了商业商品的行列。

1消费与文化

鲍德里亚曾经在他的著作里提到过“丰盛”与“杂货店”的概念。首先“丰盛”指的是“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现象”。过剩的生产力和“丰盛”的物资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物品的实际功能不再被追崇,温饱问题是大部分人已经实现的目标。过剩的资源不断堆积,需要一个场所进行整合,就形成了“杂货店”。“杂货店”指的是商业中心,服装、娱乐、餐饮的综合场所。但“杂货店”消费的实质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商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氛围,文化成为了商业中心的重要部分。购物中心努力打造艺术与娱乐混合的文化氛围,商场中的儿童乐园、奥林匹克跑道、精致的书店、溜冰场和电影院等给消费者提供了多元的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了除了物质以外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表面上看,是文化改造了消费,但实质上文化已经在包装消费的过程中被消费所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被慢慢“吞噬”。文化在与消费融合的过程中起到的是美化的作用,将消费的概念偷换,人们在无形的“操控者”的引导下逐渐消费的是文化而不是物质本身。以主题咖啡店为例,在各类文化潮流的包装下,主题咖啡店比普通没有任何特色的咖啡屋更有竞争力。人们总是强调特色,实际上特色就是文化背景。例如,以“怀旧”特色为主题的咖啡屋里充满了浓浓的怀旧气息,咖啡用具、食品样式、食品名称以及室内布置都是以老旧事物命名,勾起了顾客的儿时回忆,又如珠宝首饰等奢侈品,除了精致的做工和昂贵的材料外,更重要的卖点是其艺术上的价值,艺术家的灵感与创意将金属材料升华了。另外,以文化为背景的品牌效应也大大提升了消费水平。通过诸多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在人类社会的消费的金字塔结构中,越接近塔尖的消费文化价值越高,消费品的实际价值则越低。文化正在被消费着,而且在消费社会中成为了消费的顶端。

2消费社会中的现代艺术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随着社会思潮的改变,艺术也呈现不同形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时代,大量剩余价值的产生使得人类物质变得空前丰富。不仅在物质方面,在精神层面,文学、艺术滋生众多流派,使人应接不暇。“营养过剩”的人们似乎已经厌倦了“花样百出”的各色事物,开始走向消极,文学、艺术由特立转向平庸,由个性转向共性。除此以外,受到“消费”利益的刺激,艺术开始更多地为商业提供服务,相互影响之下形成了以“商业”形式出现的艺术方式。

2.1安迪•沃霍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的领军人,他的艺术涉及绘画、影像、音乐等方面,最为突出的是他的丝网印刷作品,代表作有《玛丽莲•梦露》《坎贝尔汤罐头》《可乐瓶》等等。安迪•沃霍尔的名字一直与消费社会关联在一起,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元素,如罐头、可乐、美元钞票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寻常的事物,这些作品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拉近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这正是在消费社会影响下的思潮所要表达的。安迪•沃霍尔使用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他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直接挪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利用丝网印刷颜色艳丽的特点,使作品醒目,具有视觉冲击。并且他把自己的作品进行复制,将作品投入大批量生产中。这种方式在无形之中改变了艺术与艺术品的性质,将艺术创作的唯一性的概念彻底摧毁了,使艺术品的性质在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向商品进行转换。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思维是突破性的,他将“挪用”“复制”“大批量生产”等概念带入了艺术创作中,使艺术变得“庸俗化”“商业化”。这种“庸俗化”与“商业化”无疑是符合“消费社会”的时代特征的。有人认为是安迪•沃霍尔将艺术带入了“消费时代”,事实上是消费社会中的“通俗”“商业化”的文化特征催生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

2.2利希滕斯坦

同样作为20世纪重要的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藤斯坦的波普艺术相对于安迪•沃霍尔的绚丽、时尚更加理性与冷静。二战时期,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生根发芽,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抽象画画家,如波洛克、德库宁、马瑟威尔、罗斯科、克莱因等等。虽然美国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代名词,但抽象表现主义并没有与美国的本土的“大众”“流行”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很快就被代表着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波普艺术的潮流所淹没。利希藤斯坦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利希藤斯坦“挪用”了杂志中的漫画形象进行创作,他把漫画中的某一片段剪切下来,将其放大并且使用自制的工具制作出印刷网格的效果,然后在图中配上与此无关的文字,使观者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利希藤斯坦的艺术无疑是消费社会催生出来的产物,二战后的美国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人们的消费更趋向于多元化,促进消费的商业广告和商业行为影响着艺术家,将他们的目光引向日常生活。与其他波普艺术家一样,利希藤斯坦需要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没有刻意去批评或者赞扬,只是简单地诉说他们日常的生活。

3消费社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3.1消费社会将艺术引向大众和流行

从安迪•沃霍尔和利希腾斯坦的艺术中我们不难看出消费社会对于现代艺术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分水岭,它分开的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艺术思潮。从“后”字不难看出后现代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的态度。现代主义主张尊重个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强调“个性”与“原创性”。而后现代主义出于对现代主义反叛的态度,主张“大众”与“共性”。而波普艺术就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波普艺术与其说是对于现代主义的反叛,更确切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消费社会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潮流。“大众”与“流行”是波普艺术的关键词。安迪•沃霍尔之所以能成为波普艺术的领军人,是因为他能抓住最为大众的事物,将其与艺术相结合,使艺术的“神性”与大众物品的“俗性”相混合,成为一种特别的又极具前卫意味的新事物。而这种事物正好符合“消费”的口味。

3.2消费社会使艺术商品化

在艺术品走向“大众”与“流行”的同时,艺术已经开始走下了“神坛”。艺术家不再重视艺术品的“原创性”,而引用了大量“复制”与“挪用”的概念。这种创作概念的广泛使用使得对于艺术家的考核标准大幅度降低。也许你不需要经过数年艰苦的专业训练也能成为一名艺术家,你只需要有一个好的想法将身边最为常见的事物巧妙地“复制”“粘贴”到一起,便能创作出一件艺术品。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任何人都能创作出艺术品。艺术品在这种思潮中数量剧增,“有技术含量的”与“无技术含量”的作品混杂在一起,使人们难以辨别。这是消费社会给艺术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改变,大批量生产使得艺术品失去了独一性,而成为了与货架上的食物一样的商品。

参考文献:

[1]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暄晗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