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艺术设计发展现状(7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艺术设计发展现状(7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高校艺术设计发展现状(7篇)

第一篇:传统文化遗产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思考

摘要: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应当在传统文化遗产视野下进行艺术设计教育。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很好地体现出高校的教学特色,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就读。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当在传统文化遗产视野下,结合中国民间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图案造型和艺术内涵,充分发挥民间传统美术的资源优势,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遗产高校教育美术设计

一、传统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精华,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将中国传统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可以开阔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视野,而且借鉴民间传统美术图案、构图、造型等艺术特点,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所以,高校应当在传统文化遗产视野下进行艺术设计教育。这有助于加深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突出高校自身的特色教育理念,从而吸引更多学子前来就读。中国民间美术经过长久的传承、发展,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样式十分丰富。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如,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不明显,其价值受到冲击,传承者较少,部分民间美术面临失传的境地。高校教育对于民间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中国民间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图案造型和艺术内涵与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在传统文化遗产视野下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可利用的民间美术资源

1.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这类高校大多位于发展程度不高的城市或地区,由于受到经济、西方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限制,其基础课程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对滞后。另外,有些高校在自身教学定位上存在偏差,模仿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技法上,忽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学生设计的作品缺乏创造性和艺术内涵。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设计时喜欢模仿西方作品,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本民族的民间美术特色,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民间美术老土、过时的错误想法。教授艺术设计课程的部分教师对民间美术的认识也不够到位,在教育过程中很少讲到关于民间美术的内容,不把教学重点放在民族民间美术传统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融合上,使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单调、枯燥,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求,也无法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2.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可利用的民间美术资源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采用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导致艺术设计教育缺乏特色。如果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没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将无法取得更好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无法获得认可。将民间美术融入艺术设计教育,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民间美术艺术形态多种多样,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传统文化的营养,使现代设计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特色,有利于当地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开发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从艺术形式上讲,民间美术大概分为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剧、剪纸、纸扎灯纸、编织和食品11种,其中绘画包括版画、年画、建筑彩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雕塑包括彩塑(奇观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属铸雕、木雕、砖刻、面塑、琉璃建筑饰件等;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铁制玩具、纸玩具、蜡玩具等;刺绣染织包括蜡染、印花布、土布、织锦、刺绣、挑花、补花等;服饰包括民族服装、儿童服装、嫁衣、绣花荷包、鞋垫、首饰、绒花绢花等;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铜器等;戏剧包括木偶、皮影、面具等;剪纸包括窗花、礼花、挂笺等;纸扎灯纸包括各种花灯、各种纸扎;编织包括草编、竹编、柳条编、秫秸编、麦秆编、棕编、纸编等;食品包括糕点模、面花面点造型、糖果造型等。以上所有的民间美术都有自身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艺术品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象征性,代表着各民族的文化、审美观念,蕴含了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同时也体现出创作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意识,内涵丰富。将上述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激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

三、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积极作用

1.民间美术式样和造型方式及其对艺术设计教育视野的开阔与思路的启示

民间美术的构图和造型方式极其丰富。民间美术创作者经常使用变形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实物形态与特点,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还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规律,使作品给人以美的感受。民间美术的构图具有圆满性和随意性,构图没有固定的方法,创作者根据长期的观察、自身的经验,最终使局部与整体协调,多样性融于统一性,达到圆满、完美的境界。民间美术的造型具有组合性和抽象性,这源于古时人们对强大动物的崇尚,以强大动物的抽象形象作为标志,而这种标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就成了民间美术符号。民间美术图形大都追求对称形式和单纯的色彩表现,与现代艺术抽象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它将事物的典型特征与夸张的表象相结合,其中还包含对生活的客观认知,所以民间美术作品往往充满生活气息。将民间美术元素运用到艺术设计中,可以拓展现代艺术设计思路。

民间艺人在进行美术构图时,结合了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所以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一种主观的真实性,并且在追求事物本真的同时不影响对艺术形象的全方位表现,构造出的图像不仅展现了物理空间的客观存在,而且展现了理性认识的物化形态,这种理性认识与感性认知相结合的构图形式对现代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启发,现代艺术设计者应当多多借鉴、学习。民间美术的造型方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龙的造型,综合多种动物特点,从而构造出龙威武、凶猛的固定形象,这种奇异抽象的拼接组合方式,表现出一种超自然、超科学、超逻辑的自由,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这种大胆创新形成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技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思想,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对学生创新现代艺术设计思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民间美术的审美思想和意蕴及其对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内涵与质量的提升

民间传统文化惯有的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混沌阴阳,而常有的想象逻辑就是象征寓意。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想象逻辑从原始社会开始产生,一直延续到现代社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图腾,人们在原始的自然信仰中创造出了图腾,将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观念转移到图腾上,使人类有了精神寄托的对象,图腾的发展也体现出了人类审美思想的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图腾也不断变化,民间美术的意蕴不断丰富。生存与繁衍、祈福求吉、辟邪禳灾,这些作为民间艺术的生命主题与文化内涵,始终贯穿于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是民间美术追求真善美、纳福求吉审美思想的体现,应当被适当运用于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美术的审美思想和意蕴对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内涵与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为三点:其一,民间美术的意象图形为现代设计提供素材。民间美术一般通过意念塑造意象,艺术符号来源于民间传承,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修改、加工,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

这些艺术符号还与民间生活紧密结合,包含着人们对于事物的情感、理解和幻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龙、凤这一类意象的造型。现代艺术设计中也经常运用这类意象,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凤凰图形标志。其二,借鉴民间美术的寓意性,可以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品质。龙、凤、太阳、蝴蝶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喻示吉祥,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创作者经常用到这些意象。这其实就是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充分发挥吉祥艺术的文化观念,并且由此形成极其庞大的艺术象征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莫大的满足和慰藉。将此类具有寓意的意象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能够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作品的品质。其三,借鉴民间美术作品的谐音取意,可以提升现代设计作品的情感性。谐音取义,就是采用谐音假借、语义双关的表现手法,把名字音点落在吉祥的本意上,为作品添加吉祥的寓意。如,民间美术将蝙蝠、寿桃和双钱组合,在谐音上取意为“福寿双全”。谐音取义注重表达人们的吉祥心理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在情感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所以非常受欢迎。

四、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

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管是对民间美术还是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都有着莫大的好处。对民间美术来讲,教育者为了将其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然会对民间美术进行收集、整理,这样对于民间美术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会接触一大批优秀的民间美术传承人,能和这些民间美术传承人共同推动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讲,民间美术开阔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传统文化的营养支持。要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将民间美术编入教材,同时还要开设民间美术或者与之相关的必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民间美术的基础知识;其次,高校要在校内建民俗博物馆、民间美术工作室和陈列馆,在校外设民间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多接触民间美术作品;最后,高校要成立民间美术研究机构,举办民间美术展览和专题讲座,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够受到民间美术的指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结语

中国传统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与民间美术结合起来,使中国民间美术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振兴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注:文章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利霞.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重视地域文化因素.教育与职业,2010(15).

[2]刘庆庆,徐艳秋.民间美术.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张雯靖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第二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程教学分析

摘要:各种图形图像软件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相关的软件种类也越来越多,说明软件在艺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何有效把工具性的软件和创意性的设计结合起来是软件教学课中一个共性的思考。本文结合软件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个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做了一些教学思考,目的是为了能够改善软件课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设计中对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软件教学;教学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虽然创意和形式美一直是艺术设计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同学在脑海中形成了很好的想法,苦于没有工具性的知识,没办法形成物化的设计成果。所以,当我们心中有个很好的创意时,要借助绘图或者计算机辅助工具来表达,如果对工具性知识掌握十分到位,最终设计结果与我们的创想差异就会很小,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相反,往往结果不尽人意,非常苦恼。如今,计算机图形技术已经能够做出逼真的效果,这对于艺术设计非常有益,所以软件教学课逐渐成了艺术设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动画设计与制作等专业,都要依靠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表达设计想法。常见的图形图像软件有Adobe公司的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Flash等,Atuodesk公司的AutoCAD、3dsMax、Maya等,corel公司的CorelDRAW、Painter、会声会影等,以及一些新兴的相近功能软件,无论是哪种软件的教学,我认为都不应该只是简单教会学生相关工具与功能,因为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如果只是教如何用软件,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很强,但是怎么去灵活应用就缺乏思考了,因此,在软件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思索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逻辑思考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综合应用软件各个功能工具为设计服务。

1软件教学课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软件课的地位上来讲,许多老师不重视软件课的重要性,认为软件只是个工具,艺术设计的核心还是在于掌握专业知识,创意要比技术重要,也可能是源于一些没有艺术素养的计算机行业人士因为会些软件,也涉足艺术设计行业,设计作品差强人意,导致许多人对软件有种偏见,难免有的老师对设计软件不愿意作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机械地教;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软件课的兴趣很高,尤其是初次接触到新软件时,一个小小的实例,哪怕只是按照教材一步一步完成,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换种方式或者做作业就不知所措了。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制作实例时根本没有加以思考,照搬照抄步骤,脱离了当前实例,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因此,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机械地学;再者,从教材来看,一是软件教材缺乏系统性,现有实例基本上都是单个功能的小实例训练,各章节之间的联系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二是没有结合专业特点设计比较实际的实例,即便有,也仅仅是从具体的制作步骤开始说起,只重结果,不利于扩展学生的设计思维;三是实例设计比较随意,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阐述明了,有的步骤不详……,概括起来就是现有教材的内容针对性差,质量参差不齐;最后,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结课作业质量不高,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要领,但隔一段时间,学生遗忘很快。大家都知道软件是一个工具性的东西,长期不用容易遗忘,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与思考,遗忘速度会更快,复习起来更不容易。

2软件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针对软件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人结合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思考,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2.1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软件教学中,比较典型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习,这种方式能够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建议教师不要按照教材中已经设定好的参数机械讲解,应该经过消化后,能够告诉学生为什么要用某个工具,能达到什么效果,是否有别的方式来替代,通过多种方式的尝试让学生明白好的设计是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最佳效果。如果照搬照抄实例参数,做再多实例也不能真正掌握软件。另外,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必要的。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差,按照步骤做出实例完全没有问题,只是主动思考能动性较差,尤其是独立院校的学生。如果能够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情境,在适当时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尝试独立完成实例,教师通过提问和提示的方式告诉学生要点,鼓励学生想办法克服问题,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更能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果中途受挫,教师及时解答或讲解,学生会带着问题听,会做的部分得到了复习,不会做的部分重点听,比如说哪些步骤、哪些方法不当,以及一些自己想不到的制作方式和细节,学习效率会更高。

2.2以教材为基石,补充针对性实例,精心布置作业

2.2针对软件教材存在的普遍

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以教材为基础,不能完全否定教材,毕竟教材是编者花费大量时间做了系统的思考编著而成,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思考,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备课和授课效率,并且书中合适的实例可以让学生作为练习来完成。关于教材针对性差,实例质量不高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授课对象以及专业特性,补充合适的设计实例,尤其是和专业结合密切的实例更有利学生认识软件的实用性。及时布置课后练习,加强复习所学版块内容。课后练习没有具体制作步骤,只给定结果,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但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多花费心思,所布置作业既能够检查已学知识,又不会涉及新知识,没有固定的制作方式,难易程度适合学生完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在Photoshop课程中讲解完工具箱的课堂练习是绘制固定尺寸的八卦图,学生在具体制作过程中,用的方式比较多样,在圆与圆的结合方式中,有的学生用图层的遮盖方式最后合并图层来实现,有的用选区、路径工具的组合方式来完成;在尺寸限制方面,有的同学用标尺和参考线,有的同学用属性栏参数输入方式……,另外,教师设计出能起到综合考查作用的结课作业,对提高软件课教学效果也是非常重要。

2.3引入微型

2.3“项目教学法”:

实现艺术和技术相得益彰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将特定的项目交给学生,从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最终评价,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负责,项目是主线,学生是主体。因此,目标指向一般具有多重性。在艺术设计许多课程中都用到这种教学方法,引入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进行逻辑思考,从目标到结果都有系统的了解。在软件课引入此方法可以实现工具性的软件和创意性的设计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消除部分教师对软件的偏见,另一方面可以弱化学生对软件的过分依赖,让学生明白软件只是项目实施中的一部分。由于软件课不是一门系统的专业知识课,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前期环节多做功夫,所以,教师在前期环节中应起主导作用,学生着力解决实施部分,所以在这里被称之为微型“项目教学法”。比如说,在制作一个新上市汽车宣传片时,教师通过对目标汽车的新特性、宣传要求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关的素材,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广告方案的设计,老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对学生考虑不周到的环节进行指导,鼓励按照自己的主张进行设计、制作表现画面和动画运动方式。

参考文献:

[1]史韬.艺术设计软件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7):67.

[2]赵红玉.对艺术设计专业软件教学方法的探究[J].美术大观.2014(3):145.

[3]韩丽萍.艺术设计软件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8):221.

[4]冯苒苒.电脑艺术设计中创意与灵感的表现探析[J].艺术教育.2016(2):234.

[5]朱寅.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理论.2015(5):185-187.

[6]曾静.关于健康教育工作中电脑艺术设计的应用分析[J].艺术科技.2015(7):229.

[7]段晓允.电脑艺术设计在三大构成中的应用[J].才智.2014(17):54.

[8]张雯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0):85.

作者:李小云 单位:山西农大大学信息学院艺术传媒系

第三篇: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摘要:近年来,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对职业人才的相关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工作项目和职业技能”为方向,模拟职场环境,结合实际工作,使学生进行实战化的练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随着社会行业的发展,各个企业对实用性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质量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是一种创意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建立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其不仅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为高职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特征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将传统学校封闭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其以“工作室”为载体,把课堂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执行生产技术项目的同时,完成相关专业的综合技术能力的训练。1.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作室”是面向市场而开放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其学习直接渗透到生产实践中,课堂不再是教师、黑板、粉笔的组合封闭空间,而是将教学延伸到图书馆、资料室甚至市场中去,有效扩大了教学活动的场景,使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与此同时,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增加了其自主权,通过自己对专业知识进行主动的探讨和分析,然后总结归纳出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项目式的教学内容。在传统高职的专业教学体系中,偏重对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强调,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主要教学内容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不再完全依附教科书以及教学大纲,而是将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延伸,使教育对知识学习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同时,还能扩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3.互动互利的师生关系。从某个方面上来说,工作室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带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法,通过示范性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尤其在实践方面,能够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次序和目的,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操作能力。另外,如果教师本身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知识,也能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充实自己,在与学生互动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的进步和发展。

二、我国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进行研究,发现工作室教学模式在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运行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中,一些院校由于资金缺乏或者实际条件等方面的问题,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使用中,工作室规模较小,数量不多且类型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有的学校在工作室教学中本末倒置,以承揽业务为主,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还有一些工作室,接受的项目课题数量不足,使创新教学浮于表面,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工作室教学则沦为的课程作业的形式。最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弱,工作室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工作室师资队伍建设上,其情况并不乐观,校内的教师严重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经验,由于受院校资金等限制,难以引进校外的专业教育人才,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室运行及管理制度,使工作室教学模式本身在教学中存在着基础性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优化策略。

1.完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其课程体系应当以艺术设计行业的岗位点为中心,在工作室教学项目中,每个课程项目要对应一个岗位点,以岗位点的工作内容和能力为标准,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知识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体系,然后整体构成一个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主的工作室教学体系,有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效率。同时,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取更为灵活多元的教学形式,如方案讨论法、施工现场教学法、企业专家讲授法、单元作业汇报展览、方案(模拟或真实)招投标、课赛结合方式、创客项目、校内服务项目,等等。工作室承接社会项目、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与管理,将项目充分融人到课程知识体系中。老师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实践,从真实案例和实际操作中去感受知识、掌握知识、提升团队和个人工作能力,成为具有“准工作”经验和综合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

2.加强工作室的教学团队培训。高职院校经费来源较少,因此难以引用专业的教育人才。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提高工作室师资力量水平,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可以建立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需要开展一定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专家聘请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协调好其与校内教师的关系和分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实现优势互补,建设出一支具有高水平、高技术能力的师资团队。

3.建设工作室教学评价体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仅是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对评价体系也要进行配套性的改革创新。工作室教学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其教学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对教学效果评价中,教师可以制定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如作品展示、原创主题、诠释设计过程等,通过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其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4.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工作室教学模式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高校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中,加强组织建设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强而有力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协调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教育任务,而科学合理的制度则能够细化项目建设的管理、评估等方面,为专业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中,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使用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着双向的促进作用。对学校来说,工作室教学模式不仅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系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还能提高教师的生产经验以及实践技术水平;对学生来说,在改善学生教学环境和条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度,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然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我们要积极面对并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春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艺术与设计,2010,(08):180-182.

[2]胡承武,万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2009,(04):4-5.

作者:郭甜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及改革思路

摘要:我国社会迅猛发展,如何为社会培育更多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构造应以艺术设计为主。因为艺术设计具有极强的包含性,是必修课。现代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相关课程教授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凸显本校独有的风格,将为社会建设提供大批实践型人才作为追求目标。现代高职院校要善于综合分析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情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现代高职院校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适应时代潮流,不被时代抛弃。所以,现代高职院校应该分析现行教育模式,发现其中隐含的弊端,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个人能力、教师的授课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发展

现代社会各方面均飞速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对教育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等教育模式不断突破,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这些都与我国社会建设息息相关。我国发展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持。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构建起步较晚,还没有完全与时代潮流相契合,社会竞争力也相对较弱,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创一条道路获得长远发展着实不易。所以,高职院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要完善以往的教学方式,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上。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现在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旧观念和旧模式的影响,仍拘泥于书本理论知识的教授模式,忽视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内容以枯燥乏味的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因此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更无法学以致用了。这样过度偏向理论知识教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因为现代企业需要的不是只会背书的学生,而是有很强动手能力的人才。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培养实践能力,就业时就会遇到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应当把培养社会实践型人才作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其二,一些高职院校一般难以把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较好地结合起来,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难以衔接,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此外,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设施供学生锻炼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不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今后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进行革新的必然性

其一,我国高职院校虽然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不符合实际等。这些问题必然影响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大量的符合我国社会建设要求的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出发点。所以,高职院校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必然趋势。其二,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国际大环境中也开始崭露头角,开始参与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为社会建设提供实践型人才,为我国的发展出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存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偏离主旨的现象,没能很好地践行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一教育核心观念,没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导致一些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无实际才干,在求职时市场竞争力薄弱。为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艺术设计教学革新。

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革新的具体措施

其一,要设计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详细规定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开展时间不长,还尚未成熟,所以设计完善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学工作有序进行。要想为社会建设提供社会实践型人才,就要求高职院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仅要教授学生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把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较高的热情,积极学习,自主培养自身能力,以便在毕业之后找工作时能够有一定优势。其二,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安排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多给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机会,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发展变化,提高综合实力,凸显自身魅力。高职院校不仅要在校园内配置一些设施供学生锻炼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多进行社会实践,不要局限于校园那一方天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先进行实践体验,以便毕业之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在进行革新的过程中应根据社会建设的相关要求,针对社会发展要求配置授课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应当招聘大量高素质教师,完善师资力量配置。笔者相信,做到这些一定可以改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力宁.试论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的选择.青年文学家,2010(7).

[2]刘畅.高职院校形式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分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

作者:王红岩 单位:河南省工艺美术学校

第五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下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项目运用思考

摘要:文章结合自身到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研修的体会,具体阐述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广告会展专业以项目教学推动实践探索,教学与科研、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工作室项目研究,明确今后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发真实环境工作室的高职科研与项目为工作重心,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关键词:真实环境;工作室模式;创新实践

2015年8月,笔者有幸作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研修团队的成员,前往德国巴伐利亚州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THD)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国外学习时间虽然很短暂,但给了笔者很多启发。最重要的启发是,笔者发现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所有科研与项目开发都是针对代根多夫市和巴伐利亚州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从而开展各个不同门类的研究,好似一个又一个校中厂,科研与项目的开发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是该校和当地企业都认为失败也属于成功的一种,非常重视研究过程和数据分析报告。这不禁使笔者联系自己所在教学团队从2007年以来一直在摸索研究的工作室制模式,经过8年的努力,现在它已深深植根于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这片沃土,成为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真实环境下的高职会展工作室项目应用研究。

一、基于服务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真实环境下的高职会展工作室项目

当今时代,职业教育深入人心,包豪斯的作坊模式被重新提到了重要位置,因为它具备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某种特质,符合当今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规范。时至今日,工作室教学模式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真实环境下的高职会展工作室模式是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通过8年的实践摸索形成的。当零敲碎打地帮助小型私人企业设计平面海报、名片、横幅,不收钱、没有盈利、等待任务上门的小工作室,变得如行尸走肉般毫无生气时,笔者所在团队及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经过周密研讨论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会展专业的工作室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创业学生为主体,将专业核心课程、校内实训室、真实环境下的项目实践以及会展技能竞赛融为一体,成立“专业+学生”会展孵化公司,直接承接社会会展项目并把它转化为教学资源和学生创新创业的桥梁,开创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真实环境下的高职会展工作室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专业教育与岗位就业的自然融合,使学生能力更高、业务更专、技能更强。

二、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真实环境下的高职会展工作室结构及其运行

1.以服务安徽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

笔者所在的会展教学团队及时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听取专家和广告会展等企业代表的意见,以服务安徽区域经济为根本,结合广告与会展专业的特点,构建了两个工作室:其一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社会会展项目服务、开展会展技能竞赛作品培育而开设的翡翠安财会展有限公司;其二是为专业学生开展数字影像、平面设计、商业摄影、新媒体等社会服务而开设的新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这两个工作室依托社会项目,一边进行市场操作,一边进行专业课程建设、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的改革以及学科竞赛作品创作,起到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作用,融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于一体,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崭新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激发了师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以开发与有序经营企业项目为手段

这两个工作室作为培养人的创业实体,如何使存在企业运行与教学运行两套独立运行体制的两个工作室正常地运行,是摆在教学团队面前的难题。社会会展项目具有行业的特殊属性,每年的4到6月、9到11月都是旺季,而这恰恰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笔者所在团队在真实环境工作室运行中发现,学生的课业成了头疼问题,怎样在企业动力、教学目标、生产要求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好合理互融也是一个难题。通过与教务处协商,并且加以实践论证,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如下安排:指导教师和工作室主创人员针对教学与企业相异处实行以市场需要为主的差别化要求。即会展企业的要求是刚性的,学校引导学生照章执行;而学校的要求相应有一定的弹性,系部教学管理部门根据学生创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考勤和考核。真实环境工作室的学生学习方式为“3wshow”,即通过三个维度“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学生自学”完成。实践演练通过“项目全程设计执行(个人秀)”完成,因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无法分开的,创业项目的执行就是课堂理论的完美运用,而学生通过与导师讨论和自修完成了对社会项目的自我消化。因此,师生在教学和企业项目锻炼中形成了共同探索研究成果的深厚情谊。

3.以工作室创业学生为主体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在学院建设了综合性创新实践基地,一个全真环境下的创业平台——三创中心。创业社团的学生以自己的创业项目参加入驻三创中心的投标,学院专家委员会选拔优秀、可行的创业项目入驻三创中心。广告与会展专业的学生自创公司4家,经过项目竞标有2家入驻,即翡翠安财会展有限公司和新博传媒有限公司。学生自主投入资金,在真实环境中工作,有自己的工商营业执照,每家公司设置总经理、财务主管、市场主管、设计主管、人力资源主管各一名。广告会展专业每年有将近100名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专业小分流,三个方向(会展策划、展示设计、广告传媒设计),每名学生都在学习中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依据专业兴趣点创立了多个学生社团,如会展协会、摄影协会、创意协会、动漫协会等。平均每个社团的学生人数在60人左右,他们通过展示自己的个人实力(演讲能力、设计能力、沟通能力等),在大一下学期就可以向学生创业公司递交申请参与竞争,加入翡翠安财会展有限公司或者新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任职,跟着公司的主创者和专业教师做社会项目。

三、对真实环境下高职会展工作室模式的思考

通过在德国代根多夫应用大学为期28天的研修学习,结合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基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真实环境下高职会展工作室模式的运行实际进行对比分析,笔者发现要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1.注重对工作室导师与骨干教师的培养

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工作室实行教授负责制,每个工作室安排有10到50名工作人员,包括教授、项目负责人、工程师、技师和一般工作人员,他们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研究和生产。如,一个老年人辅助机器人实验室,有教授4人,项目负责人8人,工程师技师22名,另有学生实习人员若干。触类旁通,笔者认为,目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工作室模式中起骨干作用的师资较少,教师几乎都是术业有专攻,各有其研究方向,因此,应该加大工作室中独当一面的教师的比例,应该有骨干教师多名,助讲若干名,这样可以以老带新,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尤其是高职学院,应该以这种工作室模式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年轻教师快速融入社会,直接投入社会项目。

2.加强学生在项目运营中的主导作用

其一,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联系会展及相关企业接洽项目。教师不要事事要求学生早请示晚汇报,而要让学生自己开会商讨如何接项目,如何安排项目。教师要让学生从了解项目背景、项目申请、项目资金管理到完成后的评估总结、风险控制,完全独立操作,熟悉完整的项目流程。其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项目式实验。一些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害怕失败,什么都不做,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应该像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那样,过程重于结果,要重视项目实施中的分析和记录,通过查找资料、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寻求答案,理性分析项目过程的经验和可取之处,进行详细总结。其三,教师要教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会展社会项目一旦开展,学生需要完成项目任务分解、流程分析、现场管理、结果分析、总结展望。总之一句话,学生要掌握撰写总结评估报告的方法,及时分析成功与失败,为下一次的社会项目执行积累经验。其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更能节省成本、提高效能。因此,面对一个会展社会项目,学生团队要及时、准确地做好项目任务分解和人员分工安排,并通过现场协作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项目中学会尊重他人,听指挥执行任务。

3.注重服务周边区域经济,主动开发项目

参照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做法,笔者所在团队以广告会展专业为例,加强校企、政企间的深入合作,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一,结合目前注重服务周边区域经济的广告传媒设计方向建设思路,以商业摄影、网页设计制作两门专业课程为切入的契机,重点开发网店平面设计、电子纪念相册等项目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和服务社会项目课程标准开发。其二,注重安徽区域内所有展会的现状,加大对会展策划与现场管理服务的学习。主要包括这样几门课程: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现场管理、会展礼仪与接待。目前合肥市提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口号,安徽会展业正在蓬勃发展,各个会展公司都急需会展项目经理。本专业急企业之所急,加大自身专业优势建设,让学生在校期间多接触各种社会会展项目,实现与知名会展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培养企业所需会展项目经理为己任,多角度联系实践,使学生对会展流程了如指掌、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邓知辉,朱运航.基于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实验室运作模式思考——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考察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14(5).

[2]王飞.真实环境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模式探析.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朱大发.包豪斯的作坊对当下设计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启示.齐鲁艺苑,2012(3).

[4]谭立新,肖成.基于服务区域发展的高职项目开发模式研究——在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研修的启示.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2).

[5]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作者:彭庆云1丁蓉2 单位:1.安徽艺术学院;2.安徽财贸职

第六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文学素养培养路径

一、引言

多姿多彩的生活离不开设计,美轮美奂的设计需要艺术,艺术设计的殿堂不能没有文化,文化的传承依靠教育。艺术如果脱离了文化,注定会没有生命力,而忽略了文学素养的艺术教育也必将是不完整的教育。随着各行各业对创意与创新的需求,艺术设计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在艺术设计领域,较高的文学素养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观、审美观,能更好地为艺术专业教学服务。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重技术轻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往往文化素养不高,造成了艺术类专业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偏差,甚至引发了人格上的失衡。由此可见文学素养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重视文化课,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二、丰富语文课堂,培养文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然而现阶段,据调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对语文课兴趣不高,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因素:学生多数文学底子较差;对语文课的认识有误区,仅仅是应付考试的需要;从教学方式上来看,已不适应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法。艺术设计需要的是创意和创新,这就要求语文课堂也要有新意。要上好一堂课,仅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还是不够的。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集声、形、色于一体,在授课时或播上一段音频朗诵,或穿插一段视频,或进行动画展示,或设计微课……这样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把教材内容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语文教材涉及内容广泛,包罗生活万象,通过教材让学生能感悟到优美篇章中所流露的生活态度,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口语交际中所展示的生存技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皆有语文,语文也是生活的必需。再次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或小组讨论或游戏比赛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教材的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好,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学兴趣的一个途径。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享受喜悦的同时感受语文课的乐趣,进而提升对文学的兴趣。

三、阅读中外经典,提升文学素养

文学是文化的沉淀,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当时当地文化的精华。它所包含的文化内容非常宽广,也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而一些设计者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生思索,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是非观念和道德情感,艺术设计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对生活态度的真实再现,而文学作品将起着引领作用,所以阅读文学作品至关重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餐阅读的盛行,手机的大量使用,网络文化的流行,文学经典已渐渐被冷落,现如今在校园内,很少有学生对经典名著感兴趣,也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地阅读文学作品。语文教师要在有限的时空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面临诸多困难。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示文学的魅力。文学作品可以令读者如临其境,学生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不仅是欣赏与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赞赏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美,受感染受教育的过程。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等诗歌让学生感受到积极乐观而坚强的人生态度,进而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阅读《子路》《鸿门宴》等文言作品,可以软化学生心理矛盾,引导学生行为,进而对学生性格进行自我完善,塑造学生良好性格。阅读《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再别康桥》等作品可以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拥有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进行文学熏陶。仅仅教材上的几篇是不够的,更多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包括各种史论、知名杂志、时尚刊物等。从中了解最前沿资讯,获取最新创作理念。

四、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融入文学素养

中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孩子,有的略有底子,有的稍有天分,但据调查研究,从学校历年的固生率来看,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因学业困难而中途辍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好本专业,还要看其本身的文化素养。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动脑动笔写,遇到布置写作方面,很多学生就会首选百度,复制内容敷衍了事,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更不用说创意与创新。要提高文学素养在校期间可以让学生参加各种艺术设计之类的活动,或是通过参观活动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或是完成一件作品书写自己的创作灵感,或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艺术鉴赏,或是对作品进行评论……让语文应用能力很好地服务于艺术设计,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灵感,彰显自己的创作个性。如在设计平面广告时可设计优美动听的广告语,不仅让设计打动人,更让文字吸引人。艺术无边界,设计要有格调;艺术无止境,设计要有品味。培养文学素养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能让学生成长为一个高尚的、和谐的、内外兼修的人。

参考文献:

[1]赵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

[2]陶涛.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素质关系研究[J].艺术品鉴,2016(10).

作者:张亚 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秀文化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文章从优秀文化历史的价值及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存在的问题和措施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复兴的积极意义。首先,肯定了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价值,从底蕴和市场两方面加以分析、肯定。其次,对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术研究的深入程度、文化创新意识四个方面进行分点阐述。最后,针对优秀文化历史传承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存在的问题,逐项提出解决措施:结合引进与走出,多元培养;强调熟悉优秀历史文化,挖掘素材;融合文化与设计,独创风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艺术设计者应秉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念,立足优秀文化历史,积累独特的文化元素,独创风格,在艺术设计中融会贯通。

关键词:优秀文化历史;传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复兴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优秀文化历史不胜枚举。它们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全球化的来临和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多元文化碰撞的新纪元,不同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部分追逐“韩流”、热衷洋节的学生渐渐漠视中国优秀的文化和历史,这些现象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中都有所反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深入接触中华悠久的优秀文化历史,一些学生被动地学习艺术设计,借鉴西方国家的艺术设计,乐于模仿,导致所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带有西方的审美烙印,而缺乏精神内涵。中国优秀的文化历史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西方设计师已经开始在设计中加入中国元素,而且善于发现中国元素的美。这些现象说明,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在优秀文化历史的传承上比较薄弱,高校是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场所,高校艺术学科教师应该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复兴民族优秀文化历史,引导学生把现代的设计表现方法与优秀文化历史结合起来,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力。

一、优秀文化历史的价值

1.有底蕴,才有设计

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打造了艺术设计坚实的基础,助力艺术设计者创作有底蕴的作品。当今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谓“韩流”,就是把具有韩国本土特色的民俗风情、房屋建筑、服装特色、生活用品等通过韩剧等方式进行传播,由此产生了韩版服饰、韩式家居等引领潮流的韩式设计产品。只有保护好本国的优秀文化历史,并以此为设计创作的底蕴,才能孕育出个性的、民族的、世界的艺术设计作品。

2.有市场,才有发展

任何一件设计出来的艺术品,都需要有市场的支持,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复兴之路》,从鸦片战争开始,截取一百多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细、真实的历史资料,展现中国近现代从屈辱到复兴的沧桑巨变,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带领中国百姓品读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品味历史中流露出来的民族精神,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民族认同感,喜爱民族文化。该节目也由此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优秀文化历史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的课程设置

在众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中,艺术设计理论类课程占据半壁江山,如工艺美术史等理论课程占据了课程设置的主体地位,民间艺术品的赏析课程在课程设置中也较为常见,这样的课程设置对文化内涵较深的课程缺乏考虑,导致优秀文化历史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联系不密切。优秀文化历史方面的内容通常被归类到图案与色彩等课程中,优秀文化历史的文化内涵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积极意义被人为降低,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艺术设计时从优秀文化历史中汲取设计灵感较为困难。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教材的编制过程中,一些编写者并未意识到中国优秀文化历史的积极作用,导致中国优秀文化历史相关内容在教材中越来越少,相应的教具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容乐观,在教学阶段要将优秀文化历史传授给学生存在困难。从宏观上看,艺术设计整个课程体系不完备。

2.缺乏多样的教学模式

在涉及优秀文化历史的相关课程教学中,多数教学停留于书本知识讲解,没有联系实际,教师仅仅枯燥地讲课。中国优秀文化历史广博高深,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不在少数,所以它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在以往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与优秀文化历史相关的课程匮乏,传统文化的讲解与宣传缺失,导致学生无法从课堂教育中汲取优秀文化历史知识,只能从网络和课外读物中寻求知识。这种形式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地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3.缺乏深入的学术研究

教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对优秀文化历史的认识,直接影响优秀文化历史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地位。通过了解如今部分高校教师对于优秀文化历史的认识,不难发现他们对于优秀文化历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不再将优秀文化历史作为钻研的对象,更有甚者,认为优秀文化历史已被时代淘汰,忽视了优秀文化历史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关联。正因如此,部分教师在日常学术研究与探索中摒弃了优秀文化历史,局限于片面的艺术设计教育,不再以优秀文化历史作为题材申报优质课程。

4.缺乏文化创新的意识

通过分析学生的设计成果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设计并未与优秀文化历史完美结合。一些设计仅仅流于形式,或者以著名的传统民间文化为载体,选取一些简单的素材应用于设计中,导致优秀文化历史的深层次内涵无法体现在作品中,多数作品缺乏创新,千篇一律。

三、优秀文化历史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复兴措施

1.结合引进与走出,多元培养

教师应该在课程设置中拓展艺术设计的学科内容,增加人文内涵深厚的优秀文化历史课程内容,带领学生从根本上加强对优秀文化历史的认识。如,将儒家思想、剪纸、中国结等内容列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同时,打破以往的单线课堂模式,改变学生单纯的倾听者身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还可以请民间传统艺术家走进课堂,让他们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带入课堂,现身说法、实物展示,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民间艺术品,从而易理解、易接受、易模仿。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民俗馆、博物馆、文化展览馆、古村落等地方,实地了解往常只能从网络、书籍中看到的蕴含优秀文化历史底蕴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增强学生对优秀文化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优秀文化历史,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艺术设计中融入优秀文化历史,真正具有热爱和弘扬优秀文化历史的热情。

2.熟悉优秀历史文化,挖掘素材

要将优秀文化历史运用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首先要对优秀文化历史烂熟于心,全面梳理,加大对优秀文化历史的研究力度,把握优秀文化历史的精髓,引导学生从根本上认同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当学生再次遇到多元文化冲击的时候,能够对外来文化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在优秀文化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传统书法、中国结、旗袍、汉服等,都是良好的载体,教师可以将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最终让每名学生挖掘自己感兴趣的独特元素。设计作品要在世界舞台上引人注目,必须立足传统文化,并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数不胜数,学生要以独立的审美意识,寻找具有特色的元素,并将其运用在艺术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3.融合文化与设计,独创风格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在整理与归纳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以批判的精神选择性吸收,因为并非所有传统文化都能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学生必须具有敢于否定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审美意识,选择、吸收优秀文化历史,并从中选择独具个性的内容与自身的设计相结合,独创风格,自成一派。学习优秀文化历史不能流于形式。学生从古典文学、传统图形等方面可以学习到许多优秀的文化历史,这些内容将是今后艺术设计的重要素材。艺术设计者需要不断思考,将各个元素有序串联、理解升华,才能真正赋予其灵魂。决定艺术设计质量的主要是设计思路与设计灵魂。所以,学生在艺术设计中需要思考如何合理运用优秀文化历史,突出艺术设计的灵魂。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真正融会贯通,就要理论联系实际。设计者在艺术设计实践中应该运用优秀文化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诠释优秀文化历史,将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渗透在优秀文化历史中,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设计审美标准。教师可以合理配置理论课与实践课,让学生既可以运用电脑设计软件设计作品,也可以动手创作设计作品,从多方面亲身实践,设计出既有优秀文化历史内涵又有现代艺术价值的艺术品。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展览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设计理念、作品的文化内涵,共同提高。也可以在艺术设计学院定期组织一场有关优秀文化历史主题的艺术品博览会或者展销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邀请历史专业等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参观、指导。

结语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应主动承担起复兴优秀文化历史的使命和责任,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历史。尤其是高校艺术教师,更要把传承、创新、复兴优秀文化历史的理念融入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既有民族文化意识又有现代创新设计理念的学生,帮助他们创作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感的艺术设计作品。注:文章为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晓飞.谈艺术设计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成人教育,2006(9).

[2]李曼丽.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大理学院艺术学院民间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艺术教育,2010(1).

[3]高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当代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思考.装饰,2010(11).

[4]束霞平.基于文化自觉视野下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研究.民族艺术研究,2012(4).

[5]谭苏,刘红梅.浅论高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教师,2014(2).

作者:巩研裴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