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教学模式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教学模式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教学模式

摘要:陶瓷艺术是中国发展史上重要的部分,陶瓷茶具花器等设计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造型艺术的艺术与实用功能应结合设置课程的高校特征,从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角度进行有效性操作。文章提出从地域文化的具体内涵认知入手,结合现代陶瓷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诉求理解,通过探究研究所教学模式的本质化内涵和应用价值,从而具体分析地域文化视阈下陶瓷艺术设计的研究所教学模式构建机制。

关键词:独立院校;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所;教学模式

陶瓷艺术不仅是一种物质载体,更是在我国设计艺术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各个设计专业实践融合,促进了设计专业的发展创新。通过对独立院校视角下的陶瓷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找到培养产品设计专业有效的设计教学方法与设计实践模式,对于如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的指导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开展陶瓷茶具、陶瓷花器、陶瓷首饰、陶瓷灯饰和其他陶瓷艺术品设计,带领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有重要的作用。

一、独立院校中的设计专业境况认知

独立院校在作为我国众多高校中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是依附于当地学生的招生量,对进行本地非遗文化的实地调研与后期的设计活动展开提供较多便利,这是产品设计专业非遗产品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的助力因素,有利于提高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转换。客观来说,我们认为独立院校指的是在特定区域中招收的学生,会限制教师的教学,限制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建构。但同时,独立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结合国家政策、结合本地政府与非遗研究部门开展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机制。可以说,独立院校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与科研单位在进行当地艺术设计学科归纳、高等院校非遗设计研究、高等院校产品设计创新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欠缺,不利于展开创新教学。所以独立院校视域所包含的教学思路是教学范畴与方法势必要多样化,结合多种可实施的不同模式实践,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技术支撑为前提去设置对应的教学环境改革创新,所形成的独立院校具有支撑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性能与实力。在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为此,如何为独立院校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提出系统化教学体系,加强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独立院校+产品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所”的教学框架,提升“独立院校+设计”理念运用能力,就成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关键,也更值得我们深化教学方法与目标。

二、陶瓷艺术设计的文化寓意和产品设计专业发展理解

陶瓷艺术产品设计是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分子,同时也是整个中华设计文化体系构建中的重要分支。仅就茶具设计本身来说就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因此产品设计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陶瓷茶具、陶瓷艺术作品的设计活动,可以更好地展现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实践。茶具、陶瓷艺术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艺术产品和工艺美术,结合独立院校视域地的地方性非遗文化进行陶瓷艺术的非遗文创等产品设计,不仅可以带来与时俱进的设计思维转换产品,还可以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物质的认知意识,有效促进人文内涵结合审美与实用的设计创意表达,为引导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交叉学科的思考角度找到产品创新设计和陶瓷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活动。

1.陶瓷艺术设计的文化寓意分析

《易经》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茶具所承载的不仅是水和茶叶,更是道与用、艺术审美与造型工艺的体现。通过对茶具茶器设计的创新实践,满足当下智能情境下的生活消费和理念需求,就必须注重系统性做好陶瓷艺术设计的连续性,尤其是融入当地非遗文化特质元素,更需要教学方法与内容包括设计概念提出、设计图形的绘制、设计图形的分析讨论、设计点的定案、设计方案的建模、渲染、排版、设计实物的制作、设计实物的展示等都需要投入诸多的精力去带引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设计的每个环节做到以人为本、讲伦理道德的设计、可持续的绿色设计,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观念。以研究非遗文化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为出发点,探究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传统美学意蕴,体会我国陶瓷艺术文化的思想精华,得出当代陶瓷艺术创新设计的启示。

2.陶瓷艺术产品与产品设计专业的联系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陶瓷产品和陶瓷艺术产品的发展始终都围绕着人们的生活用品产生。可见,陶瓷艺术产品时刻和人们的生活与艺术融合共生共同发展。所以,在产品设计专业的陶瓷艺术设计实践授课模式程中,需要量化对待的,不仅是艺术美学内涵,还是陶瓷艺术产品材质、造型与具体设计方案、制作工艺和新技术之间的全面融合。因此,在陶瓷艺术设计实践授课模式程中,我们不仅要体现出历史文化内涵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情感与精神,也要融入相应的产品性格、功能、材质、情感等造型、图案和意境上的符号学运用。

三、基于独立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独立院校的专业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来讲发展资历尚浅,对于新设产品设计专业或产品设计专业发展基础薄弱的独立院校来讲,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会增加学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概率,对于具体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和项目的整体实施来说,更容易将地域文化、非遗文化进行设计转化,制作成实物产品。这种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设计项目的整个设计与制作环节,同时也带给学生实习的工作经历,有利于学生从市场与社会的角度客观面对企业与设计者的职责义务,也为创作创新陶瓷艺术产品设计提供支撑——在研究所实践过程中,其将具体教学理念结合非遗文化进行选题研究,从注重学生所学专业学识运用到具体项目为基础,到建立为学生个体建立良性的设计资料库/设计项目库为目标,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与设计项目教学相融合,构建一体化的产学研教学机制。

1.提升责任感与参与感

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设计对象和非遗研究单位等因素,由教学课程课题项目、专业设计网站的设计竞赛、校企对接项目和非遗转换设计等来实施面对面实践教学。所有参与因素采用工作坊制,通过企业模式下的自由设计团队因子组合完成市场调研、方案提案、设计制作、报告书写等成果作品,切实做到教学实践活动的革新。课程项目将采用单位任务配备实施(每一项任务安排到接收人手上进行课题或项目执行展开),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责任心与积极参与感,通过监理工作坊讨论、学习研讨、沟通交流,充分拓展参与者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真正将教学任务与学生建立个人带动团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责任认知,及时适宜地结合教学大纲进行。

2.提升实践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创新契合度

客观来讲,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机制充分融合的全新模式,以当下新技术为依托,创作兼具人性化、体验感佳、人机功能适宜的陶瓷艺术产品。课程的具体操作主要围绕设计选题——选题资料调研、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设计分析与设计链分析进行展开教学实践,从社会诉求和学生培养机制优化角度出发的全新教学模式即研究所模式,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知识素养理解和设计技能,提升学生培养实践创新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契合度。

3.建立良性“校内研究实践+校外对接定制”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平台

陶瓷艺术设计目前在不同高校都有匹配的教学设置与课程安排,一般来讲仍会以传统手工制作为主,也有有些陶瓷艺术的实验设计课程,这不但需要专业的设备与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教学环境和操作空间。对于独立院校来讲,在这方面仍有很大差距,独立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需要结合学院现有的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陶瓷艺术设计课程辅助提升如产品设计专业的契合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直接体验感,对教学的创新与综合交叉有较大的作用。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开始普及在对我们生活相关的各种产品中,这在一定形式和趋势上都刺激了陶瓷艺术设计的产品升级,只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同时,只能时代的推进也将会再一次刺激产品的定制化发展,因此基于产品设计专业的陶瓷艺术设计研究可以从产品定制的角度带领学生进行设计创作。大家都知道,独立院校处在信息化发展的边缘地带,找到适合学生学习适合学院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在进行改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摸索前行的。建立陶瓷艺术研究所,是借助于平台与技术的双面因子,借助于独立院校+智能化+设计的教学战略,在研究所责任对接的工作模式下,不受地区、文化、职位的不同以及空间环境等问题的约束,建立一个共同分享设计活动实践、弘扬设计创新与积极参与的校内研究实践+校外对接定制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平台。以陶瓷艺术研究所为依托,产品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包括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具有如下优点:以学院所处地域的非遗文化物质遗产研究为基础,由产品设计专业与选择的非遗对象的小组同学分别组成不同组别的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模式。因此,这种独立院校产品设计专业为基础设立的陶瓷艺术设计研究所定制的陶瓷艺术设计产品模式最大优点就是通过对学生建立实际的项目,将所学的产品设计技能与知识运用到陶瓷艺术产品的设计中,从而将一种全新类型的校产经济发展模式创建出来,这种小范畴的校产经济形势将促使陶瓷艺术产品设计定制的服务对象得到了安全信誉保证,促进陶瓷艺术设计作品呈现给更多的企业或者客户或者不同院校间的交流。因此,在独立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创新研究所依托产品设计专业构建发展过程中,实际项目所带动的产学研都需要利用“研究所”教学这一模式,构建责任义务统一、全面积极互动、满足田野调查到市场需求的各个实践环节,满足学校与企业的成果转化论证,实现整个研究所教学应用的最理想效果。因此,认知和应用研究教学模式,客观上看,也为当前独立院校的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活动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本质上的指引。

参考文献:

[1]张爽.基于协同育人的陶瓷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

[2]洪燕,程志山.浅析“工”和“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承教育之功效[J].陶瓷研究,2019(02).

[3]汪芳莉,吴俊芳,倪艳翔.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5(26).

[4]邵汉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困境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1(08).

[5]马敬民,李少博,廖智慧.高职院校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焰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为例[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58-162.

[6]肖雪梅,张战胜,张静.中职美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析与实践——以福建省侨兴轻工学校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5(16):247-249.

[7]金燕红,周建,陈亮.创新2.0下“工作室项目课题制”的教学模式——以东北石油大学NEPUID设计艺术应用与创新设计工作室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2):131-133.

[8]何萍,地域文化视阈下茶具设计的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8(08):210.

作者:吴寒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