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比拟语言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比拟神妙
精妙的比拟常让人读后忍不住赞叹:亏他想得出来!真乃神来之笔!《石榴》中的比拟就是这样,尤其是第6段中写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情态:“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在作者的眼中,石榴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孩童,在咧嘴取笑人们识不破它神奇的“戏法”,又仿佛是在为自己“戏法”的高妙而得意地龇牙窃笑。这样的拟人,把石榴成熟时绽裂开来的情状描摹得活灵活现,令人浮想联翩。“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这一句和第5段的“一段妙幻的演艺”相呼应,把石榴从花到果,再到果实开裂,比作石榴在变魔术、演戏法,恰如一场神奇的表演,委实是形神兼备、神妙绝伦;又把石榴绽露出来的粉红透明的籽实比作“皓齿”,简直是太形象入神了!又如第1段中“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一句,把茂密的树冠比作“伞盖”,用“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来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树木的茂盛、花事的停息,把树木写活了,极富情趣。第3段中把石榴花比成“夏季的心脏”,不仅表现了花的红艳,而且写出了这样的意蕴:在少花的夏季,正是因为有了石榴花的艳红,才使得夏季充满了热血沸腾般的激情,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又如第4段把“裂为四瓣”的花朵比作“红玛瑙琢成”的插上了花的花瓶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此时花的殷红美丽、灵秀可爱,宛如一件件华贵的袖珍艺术品。再如第5段,用“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这一借喻,传神地写出了石榴从瘦身圆肚的胆瓶状长成小口大肚的金罍状的过程,表现了石榴成长结实的妙幻过程,贴切而形象。那么,这种高超的比拟功力是如何形成的呢?
1、细致的观察。“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如果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决计不会有如此精妙入微的刻画的。
2、广博的学识。郭沫若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位贡献卓著的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深厚渊博的学养使他在描写石榴时,自然而然地把石榴与“希腊式的安普剌”“中国式的金罍”“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巧妙而贴切地联系起来。如若缺乏这些专业知识,也是决计写不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字来的。
3、丰富的联想。建立在广闻博识基础上的联想,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上文所述的那些令人击节叹赏的比喻、拟人,以及石榴与梅柳的对比,无不是从丰富的联想中孕育出的绝妙好辞。
4、玲珑的心思。一个心思玲珑的人,才可能“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中见乾坤”;才可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故曰:心思玲珑,则目光敏锐、情思敏感、才思敏捷。
二、句式多变
文章除了散句外,也运用了一些诸如“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等骈句,使得文章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文中还使用了一些问句,如“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这些问句,或深沉,或含蓄,或俏皮,既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具备了一种亲切感;又在句式的变换中,使表达意蕴灵动,给文章增添了一种轻松活泼、摇曳多姿的别样的语言美。四、意在言外表达含蓄,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就使得文章的语言具有极强的张力与弹性,带给读者多样解读的巨大空间,无形中拓展了作品的容量,让人回味无穷。《石榴》一文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句子。例如,作者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又说“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很显然,夏天象征着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而石榴正象征着冲破束缚、昂扬向上的动力之源、精神之核。如果联系当时抗日战争的背景,把石榴理解为“不惧威压,勇于抗争”的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不无道理的。亲爱的同学,读罢此文,你应该从郭沫若的《石榴》中学到了不少遣词造句的技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