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作用(4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语言艺术分析
在高职院校内,课堂教学是美术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最直接的途径。作为教学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作为高职院校内的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一定的把握,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运用更生动更直观的教学语言,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可以传递内心的情感,表达人类的情绪。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职院校内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在高职院校内,开设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了解美的本质,并能将美术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用语言表现美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美术人才。具体表现为:1.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必须具备善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并能够给对美进行分析,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2.提高学生使用美术的能力,让学生能将积累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在毕业之后顺利就业。
二、高职美术教学中的教学语言分析
1.运用语言进行情境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文章中的情感达成共鸣,因此,教师应结合新课内容,运用语言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教学情境。
(1)创设情境的关键是准确的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描述一个事物或传达一个意思时,一定要运用准确和规范的教学语言,并且应做到语言简洁,不拖沓,符合逻辑。只有正确的表达出意思,才能不对学生造成误导,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进入到创设的情境当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2)进入情境的前提是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引导者,面对“死气沉沉”的知识,教师应增加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让美术知识“活”过来。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营造出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更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
(3)加强语境表达需要富有节奏和语调的语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适当的改变语调,通过改变语调的高低、强弱以及节奏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讲授过程中的语言运用
(1)风趣幽默的语言有助于维护课堂纪律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手工或需要与他人合作时,因为要相互交流和讨论、欣赏他人的作品或向别人借工具等等,不少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教室里就会变得比较混乱。如果这个时候教师一味用批评和命令的语言让学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效果并不会理想。美术教师可以转换一下语言风格,让语言更加幽默与风趣,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2)感情真实的语言有助于传递情感教师承担着传递中华文明的重要责任,尤其是美术教师,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的重要人员,因此,美术教师应使用美好的、文明的以及规范的教学语言,并将艺术性融入到语言当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听得懂的基础上与其形成共鸣,感受到美术课程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理解和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教学语言中情感越丰富越真挚,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因势利导的语言有助于启发学生善于提问,并能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增加难度,多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美术教师不能一味用强制性的语言来约束学生,规定学生在课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是应该用鼓励性的、积极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独立思考,去了解事情的本质。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推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把握
(1)含蓄得体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具体的表现情况,从多角度考虑,从而给出客观的、准确的评价,让学生能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优点要给予表扬,对于缺点要适当纠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巧妙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就是最好的奖励。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灵活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应给与一定的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更好的享受美术课堂。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语言中融入艺术性可以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在高职院校内,美术教师应对教学语言提高重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韩娜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分析
从教已近三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生活的重担和工作的压力,身上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激情。思想意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之间有很大差异,所以课堂教学很难吸引学生。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焕发活力,我反复思考,觉得应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下面我就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问题,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的严谨性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备课,组织好课堂每个环节的语言,一定把握住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为只有准确的语言才能向学生讲清楚每个知识;;才能让学生听懂每个知识点。科学的语言可以把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通俗易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主要是概念,定义的提出,,公式推导,定理的证明等,而后是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每个数学定义都是非常严谨的,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所以任何一个定义都有他的关键词,所以老师在讲定义的时候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关键词,不可以随意的增添。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有“只含、一个未知数、整式、指数都是1.,”这些词语都要给学生一一诠释清楚,并给学生正面举例和反面举例进行强化。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定义。在定理的教学中也是这样,例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教学中我们通过证明得出定理,同时我们还要给学生强化:“不在同一直线、确定”这两个词语含义,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举不胜举。这都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生动性和通俗
性有人会说数学语言怎么生动,又不是讲小说。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就是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巧设悬念,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最后水落石出。例如,我们再讲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时,开始引入新课,是师生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引入时可以这样说: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今天来做个游戏,你们把你们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告诉我结果,我就可以猜出你们的年龄,不信试试看。这个游戏就是一个悬念,学生这节课一定会认真听课,总想弄明白为什么老师能够猜出我的年龄?再如:我们再讲几何题时,有时候怎么思考都没有思路,当某个同学灵感来了,一道辅助线天堑变通途。这时候老师应该用陆游的两句诗来描述这样的情境,“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深切感受一下数学的内在的神韵美。这难道不生动吗?而数学语言的通俗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在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为了是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我们运用的最多的是类比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的知识时,我把“移项”,类比成“过桥变号”,我把“找同类项”类比成“找伙伴”,我把“合并同类项”类比成“系玉米”等这样的例子很多。语言的通俗性是变抽象为具体的的桥梁,让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领会。
三、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有幽默感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若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就能更好地减轻学困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润滑知识的教学,调节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同学们回答问题正确时,我把“掌声鼓励”,改为同学们来“呱唧呱唧”,使用方言来增加幽默感。也可以恰当地使用英语开增加幽默感,例如:某个学生上课没注意听讲,我会来一句,whatareyoudoing?这时不注意听课的同学会立刻集中精力,注意听课,其他同学也会大笑起来。
四、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有情感性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唤起学习热情,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无论讲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热情,特别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上进,找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他们的错误,要诚肯地指出,这样做到多鼓励,少指责,多正面教育,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从而达到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即亲其师而信其道。每年寒假开学的第一节课我总会说:“亲爱的同学们,新年好!你们想老师了吗?”学生总会回答:“想了”。这一句话就把分别一个假期感情变得很近,就像孩子见到分别已久的妈妈一样。
再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会说,不要紧张,慢慢来。还有,在课堂上分组活动时,我总会走下讲台,微笑着问一问,你们讨论好了没有?想好了没?有什么问题没有?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春风,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应该是雨露,浇灌学生求知的心灵。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非上述几点所包罗,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结
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若如此,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就会不断地得以提高,也自然会成为学生爱戴的老师。
参考文献:
[1]许正梅.谈数学教学中幽默的巧用.[2]陈树华.
作者:张守娟
第三篇: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摘要]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媒体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便利和捷径。利用新媒体在高校中开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课堂利用新媒体来提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对于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对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是大有裨益。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艺术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现状
(一)新媒体的含义
许多外国学者和媒介机构认为:“新媒体”和广播、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区别。“所谓新媒体已经不再可能是任何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媒体形式,它在实质意义上已经演变成为一组数字信息,一种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信息流,或者说是一种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的信息呈现方式。”[1]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新媒体的概念仍只是对传统媒体概念的补充与延伸,而不应该逃离传统媒体概念。
如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认为:它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的形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演变,新媒体具体所指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上海交通大学的蒋宏、徐剑教授则认为,新媒体就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其界定也是众说纷纭,综合而言,根据新媒体凸显出的特征,我们基本可以概括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媒介,利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也日趋更新,数字化、个性化、专业化、即时化、交互性等新媒体主要特征越来越集中于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载体,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软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宠儿”,课堂上更是“爱不释手”。随着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及普及,党和国家也积极重视起新兴媒体的重要作用,学者们对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也更加宽泛、更具深度。我国目前新媒体技术已日臻成熟,新媒体传播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软件也比较完善,各种终端产品层出不穷,一些通讯技术及载体甚至已经走在世界领先位置。此外,国家高度重视新媒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网络监管,对不良舆论进行严厉打击。近年来,利用网络舆论造势,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新媒体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利用新媒体并将其正面功能不断扩大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去挖掘。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影响
新媒体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社会上各个层次的人群,尤其在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的崛起,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借助新媒体平台提供的平台,思政教师可以将教学语言艺术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展示。
(一)增强教学语言艺术魅力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教育,授课教师的“背书式”教学既内容乏味又形式单一,使课堂上的学生被动接受课程内容,因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方式产生排斥和抵抗心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也加快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信心和步伐。而新媒体的出现,为思政课堂注入活力,使原本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变得生动、多彩、多样。授课教师不必课下“死”备课,可以借助网络、网站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去发掘新鲜资料和数据,讲授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穿插着“网红”语言,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同时使思政课堂的教学语言更具独特魅力。此外,新媒体时代下孕育而生的网络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即时性与交互趣味性,这种特质是传统教学语言所望尘莫及的。
网络语言的即时性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纵观天下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快捷的魅力。而现如今的大学生身处校园的“温室”,除了学习能力外,他们更加缺少辨析“天下事”的能力。如果能将一些网络正面新闻内容与传统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语言互相融合,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吸睛”效果。加之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语言较强的交互趣味性,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或者一个字符,一个表情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内容。如典型的“囧”字,起初是一个网络聊天符号,表示“尴尬”“倒霉”等含义,正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交互趣味性,才一度被人们广泛使用。将这种网络符号用语偶尔穿插运用到思政课堂的教学语言中,会缩小师生之间的代际,让学生认为思政课原来如此有趣,在快乐中接受思想洗涤与理论学习。
(二)丰富教学语言艺术内容
传统思政课的教学语言内容多围绕教材、理论、时事、政策开展,语言内容不灵活,缺乏一定的艺术性。对于文科生来说,大学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或多或少与高中的文科知识相重复,导致一部分学生轻视大学的思政课;对于较少接触文科知识的理工科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文字”如同天书,不改变教材知识体系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们还津津乐道地喜爱听讲?这就需要思政教师花费时间在教学语言内容上下一番功夫。新媒体时代恰恰为高校思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提供契机,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展现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思政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吸纳互联网热词,如近几年流行的“给力”“小鲜肉”“小伙伴”等词汇,简单易懂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亲切性,使枯燥的理论知识鲜活起来。如何使教学语言内容伸缩有度、有的放矢?这本身就是一门讲课艺术。将一些新兴词汇用语合适地安排在教学语言中,能够使骨感的专业知识术语丰满起来。
(三)开拓教学语言艺术环境
“网络逐渐不是一桩事物,而愈来愈是一种环境,它将占满全部空间,大家在它里面做各种事,而不是把它放在箱子里像个应用软件。”[2]新媒体趋势营造的大环境为高校思政课堂教育环境的改变提供可能,其中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有教学楼、教学设施等客观存在的硬件环境,精神环境则包括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多元化,使大学生群体通过数据、语音、图像等综合的多媒体形式获得了多样化、个性化。大学生作为年轻朝气的一代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与求知具有渴望心理,而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提供的校园环境正满足了他们内心的愿景。在新媒体教学环境下,会产生视觉、听觉甚至是触觉上的多种感官上的共鸣,思政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授课,无形中增添了教学“时代感”,体现出现代化教学。课下方面,新媒体还为高校大学生提交作业、发表意见、提供建议等搭建网络平台,如高校期末的网上匿名评课。大学生在课下借助网上浏览的信息,可以提前查阅、收集资料并与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探讨问题,提高思政课堂活跃度,教师也能直接从学校贴吧等网络渠道了解学生动向和对课堂教学的感受,以此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
(四)创新教学语言艺术形式
新媒体综合了电视、广播、报刊等多种信息传播媒体的特点,可以检索成千上万的学习资料,这些资料以语言文字、视频、音频、flash动画多种形式呈现。传统教学形式多是“三尺讲台”之上,教师“埋头苦讲”,忽略学生的听课感受,与学生缺少语言、眼神上的互动交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传统单一授课模式,多种网络媒体与教师传统讲授交互进行,亦或是教师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在课堂上可以实时与学生们讨论互动。目前,“微课”教学、“微博”教学等教学模式逐渐兴起,传统的“大课”也正向微课堂转变,这也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具有简练、连贯、幽默、唯美等艺术特点,使教学语言形式转变为创新性和艺术性提供可能。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运用与发展
(一)正确引导网络文化融入思政课堂
传统大学思政课堂教学话语体系,教师常以“照本宣科”的方式讲授内容,空话、套话居多。这需要多多学习的“话风”,多讲一些平易近人的真话、实话、家常话,多用成语、俗语、谚语。仔细研究的“话风”不难发现,他在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每次讲话都会加入一些“大白话”,偶尔还加入一些网络用语,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同样,在新媒体时代运用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红”语言、“微语言”,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消除学生对思政教师的“刻板”印象。“用接地气的课堂话语把的思维方式、真挚情感、爱民情怀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入耳、入心、入脑,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学习到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3]借此,我们应取网络之精华,去网络之糟粕,将正确的、大众的、流行的网络媒体用语搬用到思政课堂是值得尝试的。
(二)积极构建网络平台导入思政课堂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和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适合媒体教学的公众微信平台、公众微博,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教学形式去传播政治理念,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一些理论知识由课堂口语讲授设计成“微视频”或者以图表、动漫的形式,再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给关注的学生,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能“欣赏”到思政课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延伸时空范围,最大程度地拓展听课人群,让课上的思政教学语言随意转化为课下,这也一定程度上缓解课堂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带来的拖堂、跳课等学生反感的诟病。“新媒体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是因为新媒体传播是带着思想的传播,受众已经学会从单纯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接受和参与。”构建课堂网络平台需要动员学生们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尤其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将思政课的理论知识用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表达出来,以此来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思政课内容,将思政课教学语言由学生的“被动听”转变为学生去“主动学”。
目前,网络时代催生的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并提升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层次。相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迅速席卷各个领域。借新媒体时代“东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对擢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具有非凡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12.
[2]屈春芳,徐丽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4).
[3]杨波.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06).
[4]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3.
作者:范庆宇,许倩,文恺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
第四篇:体育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教学语言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和训练的纽带,语言实用的艺术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和运动的情绪,它对完成教学任务,落实训练计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熟练地掌握运用体育语言技巧,促使教学和运动训练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体育教学;体育语言
体育教学训练与其它教学一样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但它又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体育教学语言包括声音语言,动作语言和口哨语言等形式,并具有规范、趣味、灵活等多种元素,为体育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语言是组织教学和训练的桥梁,因为它直接影响教学训练的效果,对完成教学和训练任务有着重要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体育教学和训练实践表明:只有语言表达出色,教学训练效果才能更好。
1引导、设疑是体育教学训练的核心
现代体育教学训练的科学发展,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过去那种满堂灌输,照本宣科,主观说教的讲授,转变为教师、教练只对学员学习进行一系列指导、诱导、辅导活动的引导。在体育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具体表现在“当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时要启导,使他们正确认识锻炼的正确性,当学员锻炼方法不正确时要指导,使他们反复练习尽快建立稳定、正确的动力定型。当学员完不成训练任务时要开导,使他们努力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当学生对练习不感兴趣时要诱导,使他们在练习时得到锻炼的兴趣,当学员出现了思想问题时要耐心指导,使他们通过刻苦的训练、陶冶情操,总之,教学训练之贵在于引导,而引导的精髓就在于教师教练员的语言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能使学员接受,重在转化,妙在开窍。“疑“是思之开始,学之端。课堂和训练提问又是体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打破学员思维的平静,变无疑为有疑,能使学员的精力集中,思路开阔,所以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精心设计提问方式,要鼓励学员设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使他们由被动的听和看变成主动的想和练,这样才能培养学员善于思考,勤于训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准确是体育语言中最基本的要求
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语言准确是指传递知识信息符合科学性,也就是说在阐述理论知识,讲解动作要领必须正确无误,通俗易懂,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无论是队形的变化和调整,技术动作的要领,都有严格的规范性,要使学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准确地完成技术动作,教师或教练员讲解时运用的术语必须准确,简明扼要。例如:动作的名称,用力顺序,完成的方法,人体各部位的名称及其运动方向,空间的速度位置以及人体器械场地之间的相互技术,必须用术语准确表达和描绘,这样易于启发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进行联系和思考,提高学员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总之,要使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必须认真备课,对教材教法要认真钻研,对整个组织教学训练过程的用语要仔细推敲,以免术语不准,概念不清,含糊其词。如经常出现的“大约是”“可能是”“差不多”“或许是”等模棱两可的语言会影响教师、教练的形象和教学训练质量。
3语言精练,是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特点
教学训练语言的精练主要指教师教练只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教学训练内容,精讲多练是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特点,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员懂得必要的体育知识和练习方法,掌握技术和培养技能,又要经过练习,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精讲就是要依据所学内容抓住主要问题及时提醒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等等。这些必须借助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突出重点和难点,讲到要点能马上看得见,有成效。熟练的运用术语,有时可根据经验口诀,有条理有层次地将整体概念、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组织措施讲解明白,通俗易懂。体育语言的精炼,目的使学员有更多的练习时间,以保证教学训练的质量,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之目的。
4生动形象是体育语言的灵魂
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语言具有趣味性和直观性,它有助于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训练效果。例如:讲解鱼跃前滚翻时可提炼为“两脚蹬地身腾空,好似小兔向前蹦,两臂撑垫伸变屈,低头团身快滚动”的顺口溜,启发学生联想动物蹦跳时的动作形象,这样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比喻要恰当,要贴切,要形象,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达不到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目的。总之,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既易懂,又有趣味性,形象逼真,富有启迪性,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保持学习和活动锻炼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从而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质量,更能够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有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5口令指示是体育语言特有形式
曾几何时,“快、静、齐”成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基本的要求,队列内容成了每节课必有的内容。口令是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组织教学的指挥信号,它是借助于军事口令,内容明确,语言简练,属于体育教学中的特有的语言,准确、合理地运用口令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要有效正确地使用口令指示。如队伍的调动,队形的变换,队列练习,徒手体操的进行,以及对完成动作时的一些要求,都要运用相应的口令和指示。教师,教练员下达口令或指示要准确,响亮清晰,坚定而有节奏变化,这样才能使学员严肃认真地执行,有利于培养他们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应该说,体育口令的表达起到了特殊的教育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反之,就会使纪律组织松散,混乱,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6调节感染性的语言是体育教学训练的重要特色
语言的感染性主要包括音调和节奏的调整,在给学员传递知识信息的同时还应注意感情信息。音调要有高有低,节奏要有快有慢,要做到抑扬顿挫,响时要响得使学员不厌烦,轻时要轻得使学员不急躁,讲解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和距离,尽可能做到使学员都能听到,语言不同的音调和不同的节奏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
7注意无声语言的运用
体育教学训练除应用上述“有声语言”外,往往还要使用“无声语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为一种传递信息的特殊语言,它只是有声语言的伴随者,它主要用眼神、表情、手势和动作等来表达情感和内心倾向,如聋哑人之间借以交往的手语,球类裁判员的各种手势等等,均是向他人传递信息,某种场合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更有效,如排球比赛中的二传战术手势,队员一看即明白要打什么战术。在课堂上个别学生不守纪律,教师可以看他一眼或用手势来提醒一下即可奏效,如需要课堂严肃或活跃时,可以通过教师的面部表情变化来感染学生,即使不说话学生亦明白。
无声语言的潜在感染往往胜过有声的教育作用,伴随语言的广泛应用弥补了有声语言的不足,它们之间完满地协调配合,是体育教育语言的一大特点。体育语言随着体育教学训练改革在不断发展完善,不可否认体育教育中的语言有它的艺术性,我们有责任很好地加以研究和锤炼,它对改进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训练效果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教练员不仅要熟悉体育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还要认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体育语言,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训练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山.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作者:朱继虎 单位:太原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