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浅谈传统语言艺术的转型之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德云社”代表的相声语言艺术是现代转型的成功范例,转型的原因、困境、表现和影响四个方面体现了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原因剖析社会发展的推动,接受心态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等三个方面;困境围绕相声创作遭遇瓶颈,与受众需求脱轨和感染力削弱展开;表现主要以商业化、现代化、平民化为代表。
一、转型的原因
1.社会发展的推动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服务技术日益完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具体到传统语言艺术来说,在2006年“德云社”兴盛之前,相声是处于一种历史文化标志的状态,相声演员们用同一个相声接待一批又一批不同的游客,相声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不景气。科技进步了,新的传媒方式产生了,相声作为一个传统的舞台艺术发展越来越受限制。侯宝林、侯耀文、马季等一代相声大师都相继落幕,新生代的相声演员为了生计,有改行做主持的、演员的,也有从此离开舞台开始职员生活的,相声本子落了灰。传统相声得有讲的,有捧的,观众的掌声越多,演员还得返场。而这些在新兴媒体的平台上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面对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这个世界,传统语言艺术的转型可以说迫在眉睫[1]。
2.接受心态的变化
当然,经济加速和社会发展对传统艺术的影响不止如此。相较于各种层出不穷的综艺节目,咿咿呀呀的戏曲,空口说天下的相声都已经不再符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了。经典文学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历史的考量,是真正的好作品,值得细细品味,但却依然克制不住自己对低文笔质量的言情玄幻小说的追求。说明这些作品抓住了读者的心理需要,就像韩剧给女性观众创造了理想梦幻的场景,满足了观众的所有想象画面。这也就是审美的娱乐化消费倾向,追求的是心理满足。相声在之前为什么受追捧?因为它满足了当时大众的心理需要,有说家长里短的,有讲历史英雄的,有谈民间故事的,有声有色[2]。人们在茶馆里,喝着茶水,听着相声,暂时放下心中的计较与一日的操劳,大声叫好,畅然一笑。谁都知道相声界出了个郭德纲,开了个德云社,把相声传播得很好,甚至掀起了相声产业的又一波热潮。所以说,传统语言艺术也通过在保持原有筋道的同时,加入一些当代元素,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文化转型。
3.自身发展的需要
就相声来谈,相声起源于清末[3]。传统相声的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生活趣事、传说和历史典故等,加之当时艺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相声表演的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底层人民对社会现状的描绘和发泄。因此,除了幽默之外,相声的另一大特点便是讽刺,这种讽刺承载了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性[4]。老相声演员马季曾表演过的《宇宙牌香烟》就是一个典型。通过相声表演的幽默形式,揭示出当时社会发展中严重的商业宣传欺骗问题,进而讽刺不良的社会风气,引人深思。由“德云社”可见,为焕发传统艺术的生机,让古老的智慧结晶继续流传,传统语言艺术的现代转型是具有必要性的。
二、转型的困境
1.创作遭遇瓶颈
相声演员周晓春表示,相声曾一度因电视的普及而达到顶峰,但因缺少犀利的讽刺和经典的内容,相声界日趋平庸。近年来“德云社”相声总体发展势头可观,撇开“德云社”已有成就不谈,细观其在经典作品的创作上,似乎遭遇瓶颈,收效甚微。相声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嘻哈包袱铺”铺主高晓攀认为,相声的发展在保持相声精髓、坚持相声传统的基础上,需密切关注时代潮流,根据时代需求对相声的表演形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2.外来文化的冲击
大数据时代,与相声语言艺术竞争的外来文化,类型迥异,表现形式变化多样,均以各自独特的闪光点在中国文化市场立足,极具创新性,如风格各异的欧美音乐,梦幻浪漫的韩国影视剧,场面宏大、刺激超前的美国大片,精致奇幻的日本动漫。此类外来文化外表光鲜靓丽,极具创新性,直击目标受众,迅速捕获多数年轻人的芳心,并渗入人们日常生活中,进而衍生新文化及产品,夺取中国文化市场份额。外来文化无疑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但换个角度来看,某种程度上外来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包括作为传统语言艺术的相声遭受猛烈冲击。比如,韩剧《太阳的后裔》先录后播的电视剧模式成为韩剧发展的新出路,其剧作公司在向中国出售版权时售出史上最高价,后向英、法等19个国家出售版权,创下历史新纪录,给韩国影视业、旅游业乃至整个韩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实力可见一斑。
3.感染力削弱
首先,就传统“剧场相声”本身而言,其对于“逗哏”“捧哏”与观众的互动性需求极大,而“电视相声”只能让观众通过屏幕观看“逗哏”与“捧哏”的表演,无法让表演者与观众处于同一空间,因此,不能营造良好的剧场氛围,进而削弱传统“剧场相声”的现场整体感染力。其次,周晓春表示,“剧场相声”才能真正体现传统相声的功底,“电视相声”过于单一。最后,“电视相声”在时长上限制相声现场所进行的“逗哏”“捧哏”,传统“剧场相声”对于时长限制不严谨,这使得“电视相声”的效果不及传统“剧场相声”。
三、转型的影响
以“德云社”为例,传统语言艺术的转型有利有弊。从益处来看:
1.重新发掘相声魅力,吸引更多观众群体
传统语言艺术通过现代化的转型,吸引了众多的当代观众群体。郭德纲深知有观众才有相声,并致力于把相声艺术创新成观众喜欢的语言艺术,让人们重新寻悟到相声的独特魅力。“德云社”还用专门的相声舞台来保证演出时间,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性,让观众也成为相声的参与者,就这些方面的成果来看,“德云社”的艺术转型无疑是成功的。现在郭德纲的人气就说明了一切,后起之秀小岳岳也吸粉无数,成为不亚于韩剧欧巴的男神。
2.传承前人经典艺术,推动社会更好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爱看相声,喜欢相声,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品味传统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德云社”的成功转型并不是偶然,如果我们国家可以多几个郭德纲,多一些有心人,那很多传统艺术都是可以传承发展下来的,让先人的智慧和匠心进入我们的血液和骨髓,缓缓流淌,是多么美的享受。这样的转型为相声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人们有了一种更好的休闲与排遣压力的方式。虽说网络游戏和相声都是消遣,但在相声里可以学到语言艺术,可以体会人情冷暖,可以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学会调侃生活,调节心理压力。而相声里的讽今说古,对时事的辛辣指摘和对正能量的宣传,对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发展,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3.直面争议,不惧改变
当然,转型过程中势必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世俗化是很多人对当代相声的评价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世俗化并不是一个否定词,传统相声艺术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又是一种大众艺术,本身就是具有世俗性。对目前相声的受众而言,听相声是为了什么?并不是去受教育的,而是想要通过相声排遣生活的压力,在说学逗唱的相声中释放心情,故世俗化虽然是很多人诟病的一个点,但也是相声艺术得以复兴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日]藤田香.中国相声史[M].王决,汪景涛,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
[2]汪景寿,等.相声溯源[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马惠梯.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
[4]郭德纲.过得刚好[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作者:颜佳丽 陆姝霖 马萱琳 单位:宿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