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再探民族艺术的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再探民族艺术的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再探民族艺术的发展

1.少数语言

阿波波支“哦热阿”:是阿波波先民虽然生活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但是他们也有欢乐的时刻,当他们打到野兽围着火塘高兴时发出“哦热阿”的声音,并手舞足蹈,打仗胜利、庆贺等特别高兴地时候发出的“哦热阿”声,因而得名。后来就形成了目瑙纵歌盛会中边歌边舞的阿波波支“目脑哦热阿”,载瓦支“纵歌哦日啊”,在“目脑纵歌”节上少则数百人,多则上千上万人,大家在热烈的高涨音乐声中,男子手拿长刀,妇女手拿手帕或扇子,边歌边舞,人多演唱不可能完全一致,就十人或数十人一伙一样,自然形成此起彼伏,但总的歌曲旋律是一样的,为上下结构,五声音阶徵调式,节奏鲜明,旋律高亢热烈,使节日气氛浓烈,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节日高潮。

2.唱法

阿波波支语“达过”、载瓦支语“直过”,浪峨支“勒闪闪”同属(跳新房或象脚鼓舞):跳新房舞蹈歌起源于清康藏高原时期,阿波波迁至青海湖沿岸,一部份阿波波先民首先盖起了茅草棚,当茅草棚第一次搭起来时,人们高兴地欢呼新房搭起来啰,新房盖起来啰。自此将脱离穴居和树居生活,一家盖房大家帮忙,新房盖好全寨和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在众人欢呼声中有高有底,你搭窝,他搭窝,次数多了欢呼的语言变成了歌曲,大家在象脚鼓、铓、镲的伴奏和领舞下,围着新房的火塘边舞边唱,一边唱着跳着慢慢跳出房门,一直跳到把整个房子围住跳,直到通宵达旦,意思是把房子周围不好的鬼把他们撵走,从此新房的主人安居乐业,五谷丰登没病没灾,就形成了它独特曲调,一人领唱众人跟唱逐渐形成二声部,三声部,极少数也会出现四声部,曲调节奏鲜明热烈,载瓦、浪峨、勒哧曲调大同小异。

3.理解

阿波波支“格本咚”、载瓦支“布滚过”、浪峨支“本央”即(丧葬歌舞老人死后跳的舞蹈):阿波波对死亡大致分为两大类即: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并且已经有子孙的人,因病在家中死去的人都属于正常死亡;未成年、未婚、或被枪打死、火烧死、水淹死和虎、豹、熊、蛇等野兽咬死等等死亡现象(阿波波称为“撒瓦死”,俗语称“不得好死”),以及难产死(阿波波称“恩旦死”),婴幼儿死亡(阿波波称“恩巴死”);这些都属非正常死亡。而丧葬歌舞仅限于对正常死亡的老人或者子孙满堂的老人举行的隆重葬礼,是阿波波对一个死去老人最高的怀念礼节。这种仪式通常要经过三个重要表现形式:即格本戈、荣洞戈、金斋斋:丧葬歌舞是阿波波传统文化中最早出现的舞种之一,丧葬歌舞产生于青藏高原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家庭早已成建立,对于正常死亡的老人,不单受到家庭的尊敬,也受到部落群体的尊敬,每当寨中老人去世,全寨男女老少都来吊念死者,边舞边唱,这种丧葬歌舞并不悲切,阿波波认为老人去世并不是死亡,而是老人为家庭和部落幸苦劳累一生,做出了贡献,被祖宗招回去过上神仙生活去了,所以为表彰老人一生功绩,大家都来到死者家中唱歌跳舞,曲调由吊唁朗诵而形成歌,演唱内容主要是死者生前所做的好事和功绩,怀念死者生前所做的一切,曲调悠缓,节奏鲜明,上下结构,为五声音阶商调式,四分之二拍,歌声配以大、中铓,发出咚、叮、咚、咚之声,由领舞者领跳,围着停放遗体的位置跳到外围,人多围得圈就大,大家一边唱一边跳,唱家史、唱史、唱送魂歌至祖宗发祥地。

4.历史

阿波波支“石若芒卡”、载瓦支“罗增突”(官娘哭虎死调):官娘哭死虎调产生于青海湖沿岸一带,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阿波波首领有一定的特权,对物质享受特权还处于萌芽时期,由于首领享受欲望产生的要求,在他管辖区,凡打到老虎得人都要先报告山官,山官官娘要前往悼祭一番,意思是山官是山大王,老虎也是山大王,雌虎为山寨之母,雄虎为山寨之父,官娘哭祭时称妈妈或爸爸,悼祭后官娘带走一只后腿,一般人只是见者有份,分的一、二斤。官娘的哭悼言词的主要内容是:你来了他们不知道,你是碰上枪口了,他们不是故意的,不要怪罪他们等等,由说白到哼鸣、到韵白、到唱出歌词,由于多次打到老虎,多次的祭祀活动,曲调得到了发展,只是词的韵律不像其他民歌那样严格,有一定得随意性,在多少年的悼祭活动中形成了官娘哭虎死调习俗,解放以后随着山官制度的废除,哭死虎调的习俗也就随之灭亡,但是曲调是阿波波的财富,应该保留下来,证明阿波波曾经有过那样的一段历史。

作者:拉马子轨单位:云南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