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

摘要:音乐让人赏心悦目,为公众带来极致的听觉享受,具有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的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音乐既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友谊体现,也有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的豪迈情怀,可以说,音乐是人们情感的寄托,也是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价值,将艺术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协调统一,从中剖析二者之间的渊源和历史,则需要将其科学化,本文针对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该学科重要性和发展前景进行思考。

关键词: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思考

1引言

音乐人类学的英文名称为“ethnomusicology”,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音乐学界对其概念认知较为滞后,以至于在目前多数学者仍然存在偏差的认知。音乐人类学的概念大致可以通过字面意义解释,简单的定义为通过音乐和音乐活动来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就像人们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然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存在某种关联,所以所展开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高度的现实意义。

2城市音乐人类学与音乐人类学

城市音乐人类学是音乐人类学中的一个分支,也是对城市范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向。归根结底,城市音乐人类学无论是研究方式还是研究手段,都是在音乐人类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改动,而音乐人类学是十九世纪末所诞生的比较音乐学,最初的学科性质带有欧洲中心论的文化殖民思想,但在当时时代所进行的研究,大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者或是仅能通过留声机获取信息,或是展开的调查不具有全面性,都造成该学科内容贫乏,但二十世纪初期起,马凌诺夫斯基开创性的进行了田野考察模式,并出版著作《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至此便拉开了人类学田野工作序幕。随着学科的名称发生改变,以及学科内容的升华与拓展,在近些年的科技发展当中,人文学科进步加速,民族和文化认同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相继涌现,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向从田野对象转变成为了身边的田野,如此美国学者内特尔所著《八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化》则成为了城市音乐人类学的起始,随后美国哈佛大学谢勒梅教授的《声音景观:探索变化中的世界的音乐》以及日本现代音乐人类学家们所编写的《日本都市的民族音乐学》相继问世,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序幕逐渐拉开。

3城市音乐人类学的价值意义

3.1城市音乐人类学的人文性和综合性

音乐是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产物,所以无论艺术的品类如何齐全,艺术的内涵如何丰满,其学科的研究永远以人文性作为基本。在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当中,所面对的问题不仅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需要将其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交融,从中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全面性,比如在城市音乐人类学与人类学和语言学的融合当中,城市音乐人类学既是对于人类活动和语言转变的完美体现,也是以艺术形式所进行的精确阐述。而在城市音乐人类学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之间的交融当中,城市音乐人类学的人文性价值意义不断凸显,并且其研究内容更加贴合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具有高度的重要意义。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综合性,同样体现于该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融,并且该学科更加具有包容性,可以从本土范围入手,也可以将世界范围作为研究方向,从而不在拘泥于地域性的界定,而是单纯的将学科作为某一具体事物,并与其他科目之间产生和谐并存的发展关系,从而在研究当中相辅相成,双方之间共同发展,形成良好的综合态势,进而凸显城市音乐人类学的价值意义。

3.2城市音乐人类学有利于文化多样性

音乐作为文化形式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城市音乐人类学的长远发展当中,其音乐方向涉及到了移民亚文化音乐、流行音乐、城市传统音乐和城市古典音乐等多种原因载体和题材,而其城市方向涉及到了城市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及跨文化、跨区域的城市音乐的产生、发展、融合和传播等多样化的复杂问题,所以该学科是多种文化的沟通者,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当下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极大的进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文化精髓思想之间的摩擦与碰撞也愈加激烈,而与此同时,作为文明古国,我国则应当保持兼收并蓄,以开放、共享的思想理念面对时代的变迁,正如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举动一样,在音乐的世界当中,无所谓国家,也无所谓民族,有的恰恰是作为音乐学习者的本心,从而促进了各民族、各同胞之间的荣辱与共,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共同发展,所以在此可以将城市音乐人类学看做是多元文化并存的衔接手段。

3.3城市音乐人类学有助于带动本土发展

城市音乐人类学可以对本土历史进行剖析,从中提炼特色文化,从而形成当地发展动力优势。我国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在长远的发展历程中,各个城市所积累的宝贵文化精髓却被掩藏,一旦能够通过研究工作进行深度挖掘,则会成为城市未来发展和转型的助力,所以在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当中,通过对本土历史和地理等硬件条件的了解,以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软件内涵的分析,将会为城市发展转型提供宝贵的资料基础,在大量历史文化重返社会后,城市深度挖掘潜在优势,发挥音乐价值和旅游价值,打造具有独特风貌的人文景观,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本土就业率。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公众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此背景下,党与政府率先乏力,寻求优良的风土人情和方言等特色文化精髓进行保护和传承,而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无疑通过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工作更好的进行,从而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4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现状

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该学科才正式被公众所认知并接受,所以相应的研究工作虽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也正是学科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近些年以来,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学者大量涌现,相关的著作文章也不断增多,无论是学者自身的研究现状,还是高校学生的专业论文,都为学科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通过cnki等专业学术平台的查询,可以发现,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日益广泛,其内容的价值含量不断增加,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可以发现,目前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工作大致涉及了城市音乐人类学思考、中国传统音乐在城市化后的变迁、城市音乐景观调查研究和城市音乐人类学相关文献书评与注释文献等多个方向。(1)关于城市音乐人类学学科思考的文章,大致从研究范畴、方法和意义等方面入手。从研究范畴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范畴尚未得到明确的规定,在学科的名称上也存在歧见的局面,甚至存在大量取消该学科的声音,在此背景下,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人员并未放弃,而是砥砺前行,更加以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广泛吸收西方研究人员的经验教训,并从中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和本土特色的研究方式,并且在研究当中,学者们并未被学科如何进行界定所困扰,而是采用发散性思维,不仅拘泥于某一个工作方向,从而避免了由于学科界定明确所带来的局限性形成,最终提出了音乐人类学发展的成熟,不是在于学科的界定如何明确,而是在于学科所具有的高度开放性和兼容性。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在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同时,也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从问题的成因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点,其一则是本学科领域内与海外的交流与了解不够,其二则是本学科领域内,国内自身的沟通和交融也存在片面性,以学术动态、信息和理论等互相的介绍、了解和掌握情况来看,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与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方向仍然存在大量偏差,比如在出版物当中,我国对于国外的了解和认知大致仍然存在于近百年前的记载资料当中,导致内容缺乏准确性,并且造成部分内容缺失,对于国际形势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则直接影响我国自主研究工作的全面性,并且制约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和谐共处关系形成。我国内部的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工作,由于各地区之间所存在的历史差异,以及地域之间文化特色的多样性,造成研究方向分别具有针对性,而导致行业内部的沟通交流缺乏效率,造成行业标准缺失,研究工作各自为政,各学者和机构优劣并存,难以成为助推城市音乐人类学进步的动力。(2)我国学者杜亚雄在《民族音乐学家,请你将目光投向城市》一文中强调:“城市中来自农村的移民不同程度地保持原来的习俗和价值观念,我们应当研究他们的音乐行为、风格和曲目、关于音乐的思想以及他们如何适应新环境等问题。由于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在农村中的扩散,我国传统音乐表现出文化上和风格上的结合与混杂,这种情况更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这段话所表达了音乐人类学自八十年代以民族音乐学的身份进入国内学者视野后,却由于学者的误读所造成的研究工作混淆。城市与乡村之间应当是保持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关系,而城市音乐人类学也不能仅将目光局限于城市本身,而是通过对双方之间的转化和共融的研究,深入分析音乐城市化的起源和进程,从而得出的结论更加具有可靠性,不仅能够作为参考资料加深公众的认知,以促进社会范围内对于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工作的支持,而且在本学科的原本资源当中也可以作为补充材料,完善城市音乐人类学的内涵价值。(3)目前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调查和研究广泛受到后现代视角的影响,大量亚文化移民与音乐文化的流动、阶级与社会性别、音乐工业大众媒介与流行音乐、音乐实践与多重背景说等内容涌现,其研究内容和结果显然更加贴近于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审美观念,从而提高公众对于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工作的信心,成为研究工作动力支撑来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当下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虽然为城市音乐人类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在其背后却埋藏了巨大的困难,比如在快节奏社会发展中公众审美观念的扭曲以及大众泛娱乐化情绪的高涨,都将成为制约城市音乐人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旦研究工作随波逐流,以大众市场为基准进行调查分析,则直接导致研究工作缺乏内涵,价值理念存在偏差,为社会带来不利影响,而如果研究工作盲目坚守本心,对待工作存在死板的观念,缺乏灵动的应用,则又会导致研究工作缺乏公众理解,从而举步维艰,所以在此形势下,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向则应当及时有效转型,从中制定相对较为和谐的工作方案,兼顾利益与价值,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发展前景

以目前形势来看,虽然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的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阻碍和滞后性,但大致发展前景较为光明,为了能够不断提高学科实用性和可行性,则需要相关的学者和机构充分认知时代背景,并对自身工作理念和方式进行反思,从而进行完善。从城市音乐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大量的音乐学家更加趋向于未知的土壤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对外界文化内容的了解对自身进行反思,虽然能够有效提高行业警觉性,但如果长此以往,我国本土城市音乐人类学工作则会丧失主动性,对于身边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不够重视,造成研究工作舍近求远,工作效率始终不高,所以在此背景下,相应的研究工作则应当分清主次,循序渐进的对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从起步阶段逐渐迈向成熟阶段。在未来工作当中,则需要广大学者专家能够适应时代背景的复杂性,无论是传统、流行还是古典,都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大局观念考虑,实行大胆推测、谨慎论证,从而提高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城市音乐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之一,则需要引入大量新鲜血液作为动力,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所以其研究团队不仅需要多文化领域、多信仰人群的支持,还需要大量的青年群体进行丰富,拓宽研究工作视野,从而使得研究结果具有普适性,被社会所接受。

6结束语

城市音乐人类学对于城市音乐的发展和音乐历史的还原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通过对目前现状的观察,则应当以积极的角度面对问题,打破传统观念的局限性,提高我国本土研究力量,从而形成中国特色音乐学科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汪青.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述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9):117-120.

[2]刘慧平.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综述[J].大观周刊,2013(5):34-34.

[3]李玲璐.中国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现状思考[J].黄河之声,2011(23):55-57.

作者:杨阳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