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索民间玩具造型艺术源头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探索民间玩具造型艺术源头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探索民间玩具造型艺术源头

一、生产劳动

随着人们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民间玩具从新石器时代仅仅只有一个球体的小物体变化到殷商时期的青铜小盒盖,东汉时期的泥车、瓦狗,隋唐时期的烧陶玩具小鸡、小狗、小人等,宋代春天捏“黄胖”、秋季做“磨喝乐”的泥塑玩具,元代的货郎挑担卖货的情景,明清时期专门出售民间玩具的商品“耍杂铺”和专门制作玩具的专业作坊,以及现在把部分民间玩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经过时代变迁,民间玩具的造型艺术精髓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优秀的民间艺人几乎不用背诵造型口诀,他们根据物体有节奏的动作以及各种美好的自然形态去感受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效果。

二、原始信仰

在原始时期,由于人们对自然世界缺乏认识,便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寄托于一种神灵,当人们无法面对灾难和危险的时候,就会谦卑下来,仰望高于人类的神明,并祈求神明的庇佑和帮助,于是产生了种种信仰崇拜,主要表现形式是巫术活动。巫术活动的内容多样,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低级阶段,通过祭祀、歌舞、诅咒、厌胜等各种形式去除疾病、预知未来、期望丰收、安抚亡灵。由这些形式衍生出的面具、道具等成为了民间玩具造型艺术来源的一个初始形态。如今流传下来的“社火”活动便是由古代在社日举行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演变而来。“社火”是一种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大型的“娱神、娱人”活动,其包括舞龙灯、舞狮子、跑旱船、走高跷、扭秧歌、抬芯子、花车以及穿戏装、戴面具或画脸谱的骑马游街表演和驱鬼小戏等等。辟邪用的脸谱发展到后来被画在喂马料用的小马勺背面,形状大小各异,大的可做宅院的装饰品或辟邪,小的可带在孩子身上,既可驱邪又具有玩耍功用。在早期的一些墓葬中,因为信奉灵魂,因此在主人的墓葬中可以看到很多主人生前用的物品以及伴随主人的各式人偶,而这些人偶形态便成为玩偶的最初版本。由原始信仰而出现的早期崇拜包括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生命生殖崇拜等,这些崇拜均成为民间玩具造型艺术中的重要灵感来源,早期创造者们根据自己的崇拜意识创造出的玩具形象,无不表达出自己对神秘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现实的憧憬。河南淮阳泥玩具“泥泥狗”中的代表作“人祖猴”,其创作来源于民间认为伏羲与女娲结合始有人类,便称伏羲与女娲为人祖,而制作“人祖猴”的艺人们则自然的认为他们的手艺是人祖爷流传下来的“。人祖猴”的独特之处在于作品身上绘有象征女性生殖器的纹饰,这体现了古老的生殖崇拜意识。

三、民俗活动

民俗活动是人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中对社会和自然界的理解,逐渐形成信仰和崇拜、神话、宗教观念进而产生了一系列活动。通过群体间不断的交流和传承,形成了民间习俗。早期人类由求神驱邪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到节令、娱乐、婚庆等各种习俗活动,产生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民间玩具造型,而“纳福求吉”、“求生避灾”的美好意愿一直贯穿在中国历来的民俗活动当中,中国民众用自己独特的智慧运用物化的形式表达出对民风民俗活动的敬意。在北京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供奉“月光码儿”和“兔儿爷”,而“兔儿爷”是北京的一种节令玩具,传说月亮里不仅有嫦娥还有能捣制医治百病的仙兔。其造型多为兔首人身,元帅打扮,手执药杵,有的骑虎、骑鹿、骑麒麟,还有的坐在莲花座或云纹花卉座上。它不仅是一种由民俗产生的节令玩具,更是一种很受儿童喜爱的民间玩具。民间玩具的创作高潮伴随民俗活动的高潮形成,传统节庆活动成为民间玩具造型艺术展示的大舞台。民间玩具与其他民俗物品的参与,增添了民俗活动的情趣和气氛,促使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其造型反映了独特的民俗意识和群体人生观,为“纳福求吉”、“求生避灾”产生的麒麟送子、张仙送子、五福捧寿、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等民间玩具大都是以自创和欣赏为主,流传民间,用于各种活动的实用造型。结语民间玩具历史悠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通过对民间玩具造型艺术根源的探析,了解到民间玩具是历史进程中民族的劳动、信仰、传统、知识、爱好作为一种物化的形式展示于世,并承接着前后历史的精华,为我国工艺美术研究作出了光辉的一笔,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纯朴的造型艺术引起世人的瞩目和重视。在历史的演变中,民间玩具遭受各种损害,作为一个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担任起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之精髓的重任。不仅让中国民间玩具享誉世界,更让其造福现代社会科学经济的发展。

作者:李韧王坤茜单位: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