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鄂温克族造型艺术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鄂温克族造型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的崇拜之源

泛灵崇拜是人类早期最早的自然崇拜,水、火、风、日月星辰、天空、大地、山川、河流、森林、雷电,当地球诞生之日并孕育其中的自然之物,是人类早期崇拜的原始图腾。对于陌生强大事物的恐惧与崇拜,这是世界上每个新生的民族都经历过的过程,在这样的历程中,从未知强大事物中吸收灵感,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写实或者抽象的造型艺术。鄂温克族人民也不例外,比如对于火的崇拜,火能造福人类,又能毁灭人类,对于火的使用是人类原始文明进步的一大特征,鄂温克族人民对于火充满了敬畏与崇拜之情,在狩猎活动中要保留火种,吃饭、喝酒前,都要滴火上一些,并且不能大声喧哗,以防引起火神的不满,种种对于火的禁忌习俗,体现了鄂温克族人民对于大自然的尊重与崇拜。

二、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的符号生成

鄂温克族的造型艺术的图案,由植物纹、鹿角纹、蝴蝶纹、几何纹、星座纹、文字纹、组合纹、动物纹等组成了其表象内容,它涵盖了生产、狩猎、祭祀、建筑、器乐等多项内容。从深层次来说,是物化的象征性符号,其反映了鄂温克族人民对于自然的崇拜,对于山林无法割舍的故乡情怀。笔者通过整理分析将其分为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结果,经过艺术取舍达到简洁明晰,剔除了更多的理性思维因素,只保留其客观形态的特征。它有符号的特质,简单易认,它是抽象的形式,由自然现象的感官认识得到普遍的初级的提炼,它体现着原始文化中人类普遍的、初级的感想认识的共同性。几何纹的出现早于其他任何一种纹饰,它说明了在原始狩猎民族中,对于几何形的认知是从生产劳动而来的。动物纹是指现实动物或者想象动物经过艺术化处理提炼,具有活动性和神秘性的具象符号。动物纹在装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反映了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人们表现动物所具有的并借助动物的超人力量,从心里上战胜外力的一种观念。鄂温克族的动物纹几乎占据了鄂温克族人图案纹饰一半比重,多以驯鹿纹、鹿角纹为主,蝴蝶纹为辅。植物纹在鄂温克人的图案纹饰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原始艺术研究学的角度来讲,身为狩猎民族的鄂温克族,植物纹饰的出现似乎毫无道理,其实恰恰相反,那是因为原始的狩猎活动,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有的时候是满足不了人们生活最低的物质需求,需要以采摘野生植物来作为狩猎活动的补充。由于鄂温克族特殊的社会分工,男人负责狩猎活动,而女人负责采摘植物、制作桦树皮器皿、做饭等等生产生活活动,制作各种器皿的同时还要采摘植物,植物纹饰的出现便显得合情合理了。鄂温克人使驯鹿的民族,他们在饲养驯鹿的过程中,对于驯鹿有着深刻的感情,希望驯鹿所吃的植被永远也吃不完,永远根深叶茂,这样驯鹿便能膘肥体壮了。植物纹样又可分为树叶纹、花草纹、花朵纹、树形纹等,生成多是由大自然各种植物的花、叶、茎、根等完整的植株,以连续出现,最终围和器壁的装饰手法出现的,它赋予了其生机勃勃的生命寓意。

三、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符号的重构创新

从鄂温克族的造型艺术中提取文化符号,并进行原型梳理,使他的艺术形态特征更加突出,具有标志性。笔者经过整理认为有以下四种主要转化形式:一是尺度转换,一些别具民族特色的器具、雕塑、装饰品可以通过尺度转换的形式,进行成比例的放大,称为具有可识别性,别具民族风情的公共艺术品。如克莱斯.奥登伯格善于把日产生活中的东西成比例的放大,成为一种特殊性雕塑,用以来取代传统意义的雕塑。他的实物雕塑是无所不包的,各种物品到了他的手里都能成为别具风格的艺术品,吃剩的苹果核、自行车轮胎、望远镜、剪刀等。二是直接使用,通过原型梳提炼的造型符号直接使用到艺术作品创作或者设计之中。三是提炼创新,鄂温克族有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艺术家们通过再次的艺术创作,根据神话故事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雕塑设计等使神话故事、民族风情以具象的、真实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并产生互动,使人们有更加真实客观的感受。四是抽象提炼,在造型提炼的基础上,抽取可独立存在的、具有标志性特征的二维或者三维民族符号,根据历史演变、文化多样性与经济类型的变化,原始纯形态的基础上,通过一元、二元或多元点线面的组合,分离关系的变化,创造出有规律、有秩序的新形象。生成的新形式浓缩了鄂温克族文化的特征,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钥匙,对于鄂温克族民族文化、民间美术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鄂温克族造型艺术具有地域性、流变性、象征性与独创性,通过对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符号的梳理与转化,将使这些可贵的造型艺术文化遗产成为可视、可触;可感、可用;可身居其中、可审美、可传播、可升值;甚至可听、可读、可互动的符合当代需求的文化产品、生活用品及建筑与艺术作品。这样不仅是对鄂温克族造型艺术的升华,也是对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闫雪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