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装饰艺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装饰艺术

青砖装饰艺术研究

摘要:传统青砖装饰艺术结合了传统文化与技艺,参与了中华文明的缔造,是我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文章以传统青砖装饰艺术为例,对其装饰构件、装饰技艺进行了介绍,展望了现代化青砖装饰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青砖;装饰艺术;构件与技艺

作为一种传统的装饰材料,青砖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中,青砖装饰艺术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文章从传统青砖装饰艺术入手,对其装饰构件、装饰技艺以及现代化青砖装饰艺术的发展前景加以探讨,以期作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参考。

一、传统青砖装饰构件

在传统青砖装饰中,砖雕与画像砖是应用最多的装饰构件,在建筑装饰艺术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而因为南北文化的不同,砖雕和画像砖装饰不仅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又各具艺术特色[1]。

1、砖雕艺术

点击阅读全文

羌族民居装饰艺术探索

羌族在中国的历史比较悠久,羌族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服饰、饮食、信仰、民居建筑、习俗节庆、民间艺术等都别具一格、个性独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迄今仍散居于宁强境内各地的少数羌人后裔,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劳动生产、建筑格局以及宗教信仰等习俗,与现今羌族聚居地区的风土人情无一二致。古羌文物、羌族文献、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民间文化传人等文化遗迹记载着宁强历史的变迁,也深深地影响着宁强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宁强烙上了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羌族之所以是羌族,是他固守着自己的文化,宁强人也始终坚守着自己固有的羌族文化,主要体现其民居建筑、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至今仍保留有“万物有灵”的灵物崇拜。在羌族的建筑文化中,含有比较浓厚的多神崇拜思想,并在多方面有所体现。宁强羌人的居舍既有所有羌民建筑的共同特点,又不断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貌,并深远地影响着当地近代民居建筑。他们定居宁强的数百年里,在建筑中总结了丰富的地理生活经验,练就了高超精湛的工艺技能,特别是明清时期最繁盛的木楼建筑,更是融汇于实用、工艺、坚固、防御为一体,可以说宁强近代的民居建筑从格局、选址、修造、装饰等方面都是羌族建筑的翻版和延续。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陕南羌族人民的建筑也在不断地变化,由原来的穴居、崖居到茅草房、石头房、竹木房、土木房、吊脚楼,直至先进的楼房。羌民族在传统的民居建筑类型上的分类方法较多,大多的学者是按建筑的外观形态或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来化分,大致可分为碉楼、民居、桥梁、栈道、村寨这几类。羌族民居装饰艺术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泥石修砌民居,房屋四周用泥石砌筑,俗称石头房子,就是全用石料建筑的房子,这里又分为墙承重与梁柱框架承重两小类。第二类是黄(泥)土夯筑而建的民居,当地人称之为黄泥巴房,房屋的四周都用黄泥夯土筑成墙,或是用土胚切成筑成墙体的。第三类是板屋,人字顶的两坡斜屋顶,内墙是以木梁结构框架使之承重,房屋建筑的四周是用木板来围护的。承重墙的结构是底层用石板或黄泥在四面筑成墙体,再将横梁直接搁在承重墙上,在横梁上铺设木楼板。

而以梁柱为框架的承重结构是在底层先立梁柱,后再穿横梁形成框架的结构,四周用石板砌筑或是用黄泥夯筑而成的墙体,这样还能使房屋起到冬暖夏凉作用。在陕南羌族民居建筑的格局上,清、民时期基本上是“长三间带转阁”、“长五间带转阁”、“四间两头转阁”等。这种格局早在三百多年前的羌民居中就已定型。加之陕南羌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对清、明时期居舍影响很大,至今延续不衰的是木楼结构,而宁强现今境内现存的八十余年前的青木川大院,一百五十年前的苍社乡“杨家书院”和近二百年前的子砭庙子岭周家贡院(残迹)等遍布宁强的百年老屋,就是和羌族的木楼一脉相承。这种传统传承的羌族民族元素对垂花门的沿用,也从而体现了当地羌族民众对门神的尊敬与崇拜。无一处不体现羌族对石砌文化的传承、对羊神的崇拜。当地羌族也同样沿用着雕楼。屋顶采用的是平屋顶,房屋的四个角堆砌着白石,楼梯是用青石片做的贴面,房屋的阳台部分是用木质的条子做成封闭式阳台,墙是用万字的花格或各类团花图案纹饰来装饰布置的。平屋顶的沿用与对白石神的崇拜,对羊角花(杜鹃花)的喜爱,这也源于雕楼阁楼,羌绣图案。在当地羌族民居的门窗、屋脊、山墙上有不错的雕刻装饰,门、窗都用木质框架,瓦头上也有烧制的花纹。大门的门楣上会设置两个门爪,门楣上方做一门头板,上边要么作画,要么写一些吉祥祝语。门槛两端会设置石质或木质的门枕,门槛内部分凿圆窝,称之为门盏,门槛外部分雕为方形,俗称门墩。在民居装饰纹样及图案中,他们沿用着羌族木质窗与羌族十字形窗子形状,在粉墙回廊上往往镂刻一孔孔或一扇扇的花窗,这些花窗较小,利于防寒、防盗,门窗多依据房屋坐向而定,大多开在房屋的前面,还可利用院中天井、屋内天窗来增加屋内的自然采光,通风排烟的使用是以天窗为主。另外,烟有熏屋固墙防蛀的功效,对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花窗也叫镂窗,是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一,犹如一幅立体的浮雕,其种类大致分为砌砖、石雕、瓦拼、木刻四类。透过花窗,院内的景致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花窗的实际作用,除了能采光、通风之外,还能使高大、连绵的建筑一扫沉闷压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建筑空间增大拉长,深邃无穷。

宁强县的青木川古镇的民居古建筑风格兼容南北,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在一些古旧民居、家具、器物、寺庙等建筑上面的雕刻版绘也十分精到。在其雕刻的装饰纹饰有如意云头纹、冰裂纹、卷草纹、回纹、雷纹等;形饰有拐子龙形、如意形、菱形等;图饰有双龙戏珠、状元及第、麒麟献瑞、丹凤朝阳、三星高照、四季太平等。在羌族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彩绘图案主要以人物历史故事和动物为主,人物都穿上靴子或毡靴,头上插着翎毛,这也是从事游牧业羌人的着装特点所在和羌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那些动物兽头图案不仅是为了装饰美化庙宇建筑,也是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羌民族对图腾的崇拜的真实写照。在宁强县毛坝河镇,草川子坝是羌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其神仙洞上端的出口处,临崖有“鸿蒙一家、何必问津”的摩崖,可得知当地的羌汉民族和睦相处,犹如一家。在石刻上的瑞兽更是丰富多彩,如石狮子、寿龟、瓦猫、貔貅等,动物如鸡、猴、牛、羊、马等及各式人物造型、神话传说故事、吉祥之物等,这类图案在陕南羌族地区羌人的墓碑、水缸、柱础雕刻随处可见,上面的图像生动再现了羌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在展示羌民族的精美石刻、木雕艺术的同时,也表明了羌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理想志趣。

陕南羌族的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有很高的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能充分体现羌族民居装饰艺术的建筑特色。对我们今后在研究汉水上游陕南羌族文化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羌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装饰美、色彩美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气质、文化内涵、研究价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居住艺术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合理运用,也为今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借鉴,也为汉水上游陕南羌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多种可能性。

作者:蒲波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

点击阅读全文

陶瓷装饰艺术管理

摘要:千年的历史,浩若星辰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颗嵌在艺术史项链上的钻石璀璨明亮,为我们留下一个巨大艺术宝库,供后人享之不尽。一个民族站在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面前,应该如何面对过去,又该如何把握末来。21世纪人类已进入一个信息与太空的时代,人类的遗产密码在不断地破译,既定的定义被新的论证所取代,在这样一个激烈变革的时代,人的意识正在经历着一场困惑的危机,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许多人无所适从,我们应该找到一种平衡,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是什么?该如何继承学习,又该通过何种载体来体现。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陶瓷装饰艺术结合一、传统陶瓷装饰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就像一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空中我们也只能是艺海撷贝。

宋瓷的发展,深受宋文化审美的影响,在其装饰风格上,和宋画一样追求一种细节的真实和诗意的“灵气”,画面多为飘逸潇洒,一气呵成。在宋的五大名窑中,以磁州窑、耀州窑的装饰为上品,折枝莲花、花叶、卷草、缠枝、牡丹、莲瓣飞鸟衔草、凤穿牡丹等等,题材内容广泛,造型饱满,构图生动,尤其称道“刻划法”的装饰手段,它集装饰、工具材料的美为一体,在瓷土上行刀自如,腕力顿挫抑扬,最后的一层青釉把装饰美与工艺美完美无瑕地结合体现了出来。瓶、碗、盆边脚在连续纹样装饰上,此时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它既衬托了主纹饰又丰满了器皿的整个造型。此外,民窑在装饰风格上的较为随意,从而坯体刻划装饰形式,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但追求质地之美,还体现材料间交合之美,釉与坯体、坯体与装饰的划痕迹美。它们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美学特征,对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推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龙泉窑绿而晶润的梅子青,耀州窑的葱绿,磁州窑的黑白化妆土等,都是坯体装饰与表釉结合的经典代表。

传统装饰艺术虽历经千年的衍变,确未在变迁中暗然失色,反而愈加有东方民族的特色,历经时间长河的冲刷,更显出其独有的魅力。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中,生活的多元化、意识的宽泛化,使艺术的传承薪火相传。

陶瓷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性,是一个历史的扬弃与发展的过程,从装饰题材到内容和形式,从创造方法到技巧,我们今天无一不是在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秀的装饰纹样如“牡丹纹”、“莲花纹”、“卷草纹”等等在继承和改良的基础上,仍然被今人认为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广泛地运用,正是这种历史的积淀使这些“纹饰”大受欢迎。具有民族性,也就是具有世界性,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艺术在时代的变革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容纳百川,囊括经典,汇成了变异多彩的艺术长河,在流淌过程中,产生了继承性和统一性。

点击阅读全文

圆形装饰艺术管理

论文关键词:圆圆形装饰艺术图案

论文摘要:在幽幽的历史长河中,“圆”这个图案被很多的艺术载体所运用。观察“圆”这种艺术形式的历史足迹,分析它在传统图案中的运用方法,会使我们更加了解“圆”的魅力,发现其内在无穷的艺术生命力,这对当今的艺术创作会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圆在古代中国的萌芽

追述这古老的历史,沿其源头而下,当中国进入文明时期有了文字之后——商周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关天象的字,也多与圆有关。也就是说,从古老的汉字结构中也可以约略看出“天圆”观念的痕迹。例如:日——(.),月——).),星——晶,等等。

古代中国把玉工艺品作为人与天(自然宇宙)交往的媒介物。《周礼•春官仲伯》记有这样的礼仪规定:“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圜就是天,所以祭天的玉壁必须是圆的。明代永乐年间在北京始建祭天的“天坛”——祈年殿、皇穹字、回音壁,圜丘等建筑物照例也都是圆的。由于天象中的“日月合璧”成圆,而“五星连珠”则是圆的连缀——在中国图案学中通常称为“连珠图案”。图案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这里蕴藏着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研究中国图案,不难看出圆和圆的连缀就是至大无极的“天”、“天象”以至“天道”的视觉符号。

二、圆形在图案中的运用

点击阅读全文

空瓶装饰艺术

一、教材分析:1、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形状的空瓶,装饰一番,变成一个个美伦美奂的花瓶。通过将废置了的空瓶变成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从而给小朋友带来了的是成功的喜悦和乐趣。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变废为美”的环保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创造空间,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大胆地设计装饰自己喜欢的花纹图案,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通过一番设计装饰,为空瓶添“新装”,学生掌握了一些简易的图案知识。例如,单独纹样、组合纹样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设计图案的基础知识及提高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把空瓶设计装饰成漂亮的花瓶,使他们掌握简易的图案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2、通过装饰空瓶,启发学生的设计装饰图案意识和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制作能力并使他们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3、塑造学生在实践中“变废为美、美化生活”的意识。使他们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点击阅读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