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羌族民居装饰艺术探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羌族民居装饰艺术探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羌族民居装饰艺术探索

羌族在中国的历史比较悠久,羌族的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服饰、饮食、信仰、民居建筑、习俗节庆、民间艺术等都别具一格、个性独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迄今仍散居于宁强境内各地的少数羌人后裔,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劳动生产、建筑格局以及宗教信仰等习俗,与现今羌族聚居地区的风土人情无一二致。古羌文物、羌族文献、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民间文化传人等文化遗迹记载着宁强历史的变迁,也深深地影响着宁强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宁强烙上了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羌族之所以是羌族,是他固守着自己的文化,宁强人也始终坚守着自己固有的羌族文化,主要体现其民居建筑、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至今仍保留有“万物有灵”的灵物崇拜。在羌族的建筑文化中,含有比较浓厚的多神崇拜思想,并在多方面有所体现。宁强羌人的居舍既有所有羌民建筑的共同特点,又不断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貌,并深远地影响着当地近代民居建筑。他们定居宁强的数百年里,在建筑中总结了丰富的地理生活经验,练就了高超精湛的工艺技能,特别是明清时期最繁盛的木楼建筑,更是融汇于实用、工艺、坚固、防御为一体,可以说宁强近代的民居建筑从格局、选址、修造、装饰等方面都是羌族建筑的翻版和延续。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陕南羌族人民的建筑也在不断地变化,由原来的穴居、崖居到茅草房、石头房、竹木房、土木房、吊脚楼,直至先进的楼房。羌民族在传统的民居建筑类型上的分类方法较多,大多的学者是按建筑的外观形态或建筑自身的使用功能来化分,大致可分为碉楼、民居、桥梁、栈道、村寨这几类。羌族民居装饰艺术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泥石修砌民居,房屋四周用泥石砌筑,俗称石头房子,就是全用石料建筑的房子,这里又分为墙承重与梁柱框架承重两小类。第二类是黄(泥)土夯筑而建的民居,当地人称之为黄泥巴房,房屋的四周都用黄泥夯土筑成墙,或是用土胚切成筑成墙体的。第三类是板屋,人字顶的两坡斜屋顶,内墙是以木梁结构框架使之承重,房屋建筑的四周是用木板来围护的。承重墙的结构是底层用石板或黄泥在四面筑成墙体,再将横梁直接搁在承重墙上,在横梁上铺设木楼板。

而以梁柱为框架的承重结构是在底层先立梁柱,后再穿横梁形成框架的结构,四周用石板砌筑或是用黄泥夯筑而成的墙体,这样还能使房屋起到冬暖夏凉作用。在陕南羌族民居建筑的格局上,清、民时期基本上是“长三间带转阁”、“长五间带转阁”、“四间两头转阁”等。这种格局早在三百多年前的羌民居中就已定型。加之陕南羌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对清、明时期居舍影响很大,至今延续不衰的是木楼结构,而宁强现今境内现存的八十余年前的青木川大院,一百五十年前的苍社乡“杨家书院”和近二百年前的子砭庙子岭周家贡院(残迹)等遍布宁强的百年老屋,就是和羌族的木楼一脉相承。这种传统传承的羌族民族元素对垂花门的沿用,也从而体现了当地羌族民众对门神的尊敬与崇拜。无一处不体现羌族对石砌文化的传承、对羊神的崇拜。当地羌族也同样沿用着雕楼。屋顶采用的是平屋顶,房屋的四个角堆砌着白石,楼梯是用青石片做的贴面,房屋的阳台部分是用木质的条子做成封闭式阳台,墙是用万字的花格或各类团花图案纹饰来装饰布置的。平屋顶的沿用与对白石神的崇拜,对羊角花(杜鹃花)的喜爱,这也源于雕楼阁楼,羌绣图案。在当地羌族民居的门窗、屋脊、山墙上有不错的雕刻装饰,门、窗都用木质框架,瓦头上也有烧制的花纹。大门的门楣上会设置两个门爪,门楣上方做一门头板,上边要么作画,要么写一些吉祥祝语。门槛两端会设置石质或木质的门枕,门槛内部分凿圆窝,称之为门盏,门槛外部分雕为方形,俗称门墩。在民居装饰纹样及图案中,他们沿用着羌族木质窗与羌族十字形窗子形状,在粉墙回廊上往往镂刻一孔孔或一扇扇的花窗,这些花窗较小,利于防寒、防盗,门窗多依据房屋坐向而定,大多开在房屋的前面,还可利用院中天井、屋内天窗来增加屋内的自然采光,通风排烟的使用是以天窗为主。另外,烟有熏屋固墙防蛀的功效,对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起着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花窗也叫镂窗,是独特的建筑艺术之一,犹如一幅立体的浮雕,其种类大致分为砌砖、石雕、瓦拼、木刻四类。透过花窗,院内的景致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花窗的实际作用,除了能采光、通风之外,还能使高大、连绵的建筑一扫沉闷压抑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建筑空间增大拉长,深邃无穷。

宁强县的青木川古镇的民居古建筑风格兼容南北,古朴典雅,雕梁画栋,在一些古旧民居、家具、器物、寺庙等建筑上面的雕刻版绘也十分精到。在其雕刻的装饰纹饰有如意云头纹、冰裂纹、卷草纹、回纹、雷纹等;形饰有拐子龙形、如意形、菱形等;图饰有双龙戏珠、状元及第、麒麟献瑞、丹凤朝阳、三星高照、四季太平等。在羌族民居建筑装饰中的彩绘图案主要以人物历史故事和动物为主,人物都穿上靴子或毡靴,头上插着翎毛,这也是从事游牧业羌人的着装特点所在和羌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那些动物兽头图案不仅是为了装饰美化庙宇建筑,也是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羌民族对图腾的崇拜的真实写照。在宁强县毛坝河镇,草川子坝是羌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其神仙洞上端的出口处,临崖有“鸿蒙一家、何必问津”的摩崖,可得知当地的羌汉民族和睦相处,犹如一家。在石刻上的瑞兽更是丰富多彩,如石狮子、寿龟、瓦猫、貔貅等,动物如鸡、猴、牛、羊、马等及各式人物造型、神话传说故事、吉祥之物等,这类图案在陕南羌族地区羌人的墓碑、水缸、柱础雕刻随处可见,上面的图像生动再现了羌族人民生活的场景,在展示羌民族的精美石刻、木雕艺术的同时,也表明了羌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理想志趣。

陕南羌族的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是目前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有很高的民族文化旅游价值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能充分体现羌族民居装饰艺术的建筑特色。对我们今后在研究汉水上游陕南羌族文化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其中羌族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装饰美、色彩美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气质、文化内涵、研究价值。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与居住艺术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合理运用,也为今后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借鉴,也为汉水上游陕南羌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明晰的方向和多种可能性。

作者:蒲波单位: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