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汉代画像砖装饰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汉代画像砖题材分为现实生活与浪漫神话故事两部分,其内容涵盖了汉代社会文化生活与意识形态。
表现现实生活的汉代画像砖题材有乐舞百戏、车马出行、狩猎骑射、庖厨宴饮、舂米酿酒、市井生活、盐井桑园、播种收割、池塘采莲、耕织冶炼、收租借贷等等。嫦娥奔月、伏羲女娲、东王公母、金乌蟾蜍、后羿射日、玉兔捣药、日神月神、仙人六博等则是表现当时的神话传说与迷信思想的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内容丰富,极具研究价值。汉代四川地区的画像砖装饰手法多变,造型手法高超,将视觉平面二维创作传达出跨界的听觉上的节奏与韵律。在形象塑造上,写实的,造型逼真生动;变形的,传神活泼有张力;装饰的,精美不失活力。劳动题材的画像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通常具有节奏与韵律的特点。例如,1972年在大邑县安仁镇东汉墓出土的戈射收获画像砖,该砖的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刻画几人正在射天上飞窜的大雁,下半部分描写的是正在耕田的农民。天上的大雁仿佛受到惊吓正呈V字形往左右两边飞去,具有平稳的动感。左边三个收割者的动作一致,仿佛能听见锄头与土地碰撞时所产生的声音,就像乐曲里隐藏着的稳定的节拍。旁边两个正在挥举锄头的两人动作却不太一致,一个锄头高举过头,一个锄头则刚过腰际,二人的动作却好似连环画一般,让刻板固定的耕田动作也活泼起来,富有律动感。
二、汉代画像砖作为陵墓的一种建筑材料,同时具有装饰功能。
由于画像砖制作工艺、当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原因,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多采用正面律,高度简练概括。它力求再现客观对象的气韵与精神,画面上所表现的形象大多经过夸张变形的处理,极富主观性。其装饰手法有:变形、夸张、重组、拉伸、缩短,等。形成一种活泼,雄浑,有力度的形式美感。造型上,以《骑马》砖为例,该砖为阴线刻,画面上一男子骑在一只奔跑的骏马上,男子身上背着行囊,神态淡定的目视着前方。骏马眼睛圆瞪,张着嘴巴,努力奔跑。画面中人物与马身子的线条柔中带刚,生动流畅,骏马四腿的线条则刚劲有力,表现出奔跑的速度与力量。整个画面以线构成,同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白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人和马作平面处理,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画面的分割上同样表现出汉人高超的装饰水平。《戈射收获》砖刻画的场景贴近生活,生动而富有变化。上下两个画面相对独立,却也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看似不相干实则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场景安排在一起,暗示了鲜明的社会阶级,统治阶层腐朽的生活下面是劳动人民受压迫的生活处境,具有浪漫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的情怀。
汉画像砖在三维空间的处理上一般采用散点透视,以平面化、装饰化的手法来表达。形象刻画的全面而具体,制作者不是呆板的临摹客观物象,而是把情感宣泄与寄托在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简单的块面上,有着创造的真情。巴蜀地区出土的《制盐》画像砖,再现了制盐工人在盐井里打卤水、煮盐、制盐的劳动场景。画面具有空间感,近处有工人在拉车、劳动,远处也有人,还有树。前面的人比后面的人略大些,按照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其中盐工都是弯着腰在工作,暗示了他们狭小的工作空间,揭示了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四川地区画像砖的构图饱满,均衡。如庭院砖,刻画的是一个典型的汉代民居,一个大院有四个小院子构成,人与动物点缀其间,饱满而不累赘。双阙砖对汉代阙门的刻画结构准确,描绘清晰,打开的大门让观赏者想走进其中,门上站着的鸟儿为其更增添一份神秘,让人想一探究竟。播种砖构图采用从左推进的楔子形,将播种的场面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质朴而率真。采莲砖内容丰富,在多余的空间里,加上了一些动物与抽象的几何形,使画面变得热闹起来,烘托出采莲时的欢快景象。
三、总结
每个时代的艺术品都能不同程度的映射当时的社会精神。汉代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使四川地区的画像砖也有着自信、奔放、雄浑、现实等鲜明的艺术特征。题材的丰富造就了画像砖艺术审美格局的完善,雅俗共存、精粗并置,其释放出来的造型美、构图美、韵律美、意境美仍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我国古代装饰艺术历经原始社会到秦朝的不断发展,再到汉朝时已别具一格,装饰手法既写实又概括,有程式却无拘束,富有生命力的装饰艺术特点至今打动着我们。其夸张性、装饰性以及象征性为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审美积淀了丰厚的财富。
作者:夏晶晶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