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苏州花格窗装饰艺术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苏州花格窗装饰艺术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苏州花格窗装饰艺术论文

一、花格窗在苏州地区的演变

宋代之前,苏州地区的隔扇多为四抹头,而明代多为六抹头。直到明崇祯七年,次要建筑中的花格窗裙板和绦环板稍作雕饰,窗格简单朴素,格心多“柳条纹”窗格,其中裙板起线脚,绦环板雕刻一些如意纹等。明代的花格窗重视功能,追求线条简洁朴素。清代初期,统治者为了稳定政局,确定疆域,大力发展经济。直到康熙之前,苏州的花格窗工艺风格依然保留着明代古朴厚重之感。康熙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审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雍正十二年清工部颁发的《工程做法规则》,使苏州的花格窗具有了很大的变化。而砖墙的出现减轻了柱子的承重,减少了苏州地区的屋顶出檐,柱身变得细长,扶墙柱加密,厅堂高大宽敞、明亮,从而使苏州地区的花格窗在尺度上比明代的高。另苏州地区崇尚古朴之风,花格窗整体的纹饰比明代丰富多样,同时纹饰自由组合的现象开始普遍起来,其中格心的雕饰更加华丽。到了乾隆年间,花格窗的制作更加精细,精巧雅美,雕刻的难度也加大。清朝晚期,由于受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苏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同时由于受西洋建筑的影响,苏州雕刻艺术停滞不前,传统建筑日落西山,甚至消退。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经济衰落、政局不稳定,手艺人流散,苏州府往日繁华的经济景象消失不见,花格窗的发展也随之急转直下。清朝晚期,花格窗丢失了前期的本质之美,过度追求表面装饰。民国时期,只有部分商人家庭中的花格窗还是雅丽、精致。

二、苏州花格窗繁荣的社会背景

苏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并且苏州地区的门窗在外檐下,木材在这种环境中极易被腐蚀,促使人们增强了对花格窗纹饰的追求。同时苏州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战乱,经济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稳步发展,文化也得到了提高,使苏州成了明清时期“衣被天下”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如:康熙年间,苏州各地的会馆如云,工商繁荣,到了乾隆年间,物产富饶,景色秀丽。由于这些方面的因素促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花格窗的繁荣也自然顺势而为。而苏州民众的文化素质和地域人才密集度的提高,促使教育事业勃兴,人才辈出、书院林立。同时,各地商人在苏州的汇集加速了苏州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也促进了收藏业的繁荣,苏州成了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中心之一。文物的收藏和鉴赏代表着商人的身份地位,为了经济利益,商人也愿意在文化事业上投资。如:商人为了洽谈业务、奉承官府,自己资助戏班或者聘请戏班,为戏曲在苏州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并且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人,还出资建造寺庙、私家园林等,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文化圈,对美有了更高的追求,花格窗纹饰也有了多样性的变化。商人、文人、达官贵人都聚集在苏州这块风水宝地上建造深宅大院。这为香山帮匠人提供了不断施展才能技艺的舞台,房主对艺术审美的见解和对“美”不断的挑剔以及匠人为了生存,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促进了花格窗雕刻技法的进步,使苏州香山帮的工匠具有了“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三、苏州花格窗的艺术表现

1.纹饰题材的分类。清代花格窗的纹饰具有祈求吉祥、免难消灾的含义,以吉祥语、神话故事等为题材,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愿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借喻、比拟等雕刻表现手法,达到了图案和吉祥语的完美结合。花格窗的纹饰主要包括:装饰性、主题性两大类。其中,装饰类主要有:(1)清代乾隆皇帝非常钟爱如意纹,他经常命工匠以如意为主题,加工制作各种工艺珍品。自乾隆之后,清代使用四合如意纹比较普遍,变化形式也比较自由、多样。(2)为了达到以植物、花卉寄托理想或者精神的目的,苏州工匠把自然界中的植物花卉雕刻在生活的周围,大大地美化了生活空间。如:苏州耦园的花格窗纹样。(3)在装饰题材和内容中,文字纹主要表达了吉祥如意、志向情趣等。如福、禄、寿、喜等。通过夸张、变形等手法,字体表现出很强的装饰效果。另外,清代时期,文人明志一般都寄情于山水间,因此,清代的花格窗上经常雕有山水画。(4)添加式组合纹样是一种抽象文书的反复组合,纹饰组合自由度大,常见的组合类主要有喜上眉梢、福禄双全等等。如:冰裂纹的线与梅花的面结合在一起,具有“乱中见整”的艺术效果。

2.纹饰的演变。明末清初,花格窗主要以棂格图案为主,风格古朴,纹饰简单。如:苏州东山杨湾上湾村明善堂的窗格。这个时期的花格窗雕刻以回纹、如意纹等简单的植物纹样为主,多局限于裙板和绦环板上,施雕构建讲究,并和整体梁架和谐,朴素简洁。清代中后期,经过康熙的整治,经济得到了平稳的发展,到了乾隆时期,全国上下一片祥和,国丰民安。这种经济的大发展也表现在了雕刻上,人物众多、刀工圆润流畅,构图饱满,一片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木雕和家具制作一样,转向了繁复、精细,开始脱离原先的大气、质朴,建筑装饰中的结子使用增加了装饰效果。同时,雕刻题材具有了丰富的内容,在建筑的装饰上,有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同治以后,受外来文化和玻璃普遍使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花格窗的纹饰又一次发生了转变。其中,玻璃的使用使格心的基本组成方式发生了变化,影响到了格心纹饰的变化。这一时期,战争使人们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在生活装饰中人们开始以连环画的新式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如《西厢记》等。而民国初期,彩色玻璃的使用面积增加,花格窗的人物雕刻讲究神态,比例准确,装饰手法细腻,雕刻作品趋于繁琐,雕刻内容的空间布局也更加合理,雕刻手法程式化。

3.花格窗纹饰的美学意义。相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文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更善于借助文字、图像等媒介表达出来,因此,一些纹饰具有了“君子”的品格。如:梅兰竹菊等。而受文人的影响,拥有社会财富和地位的商人,成了观念转变最快的一个群体。他们在选择纹饰上,为了显示出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转变,通过立体的图像,追求一种华丽和繁复。而普通人的财力不如商人,文化修养不如文人,但是具有很强的跟随性。因此,苏州花格窗不仅制作精致、选材考究,使技术、艺术、审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审美水平。同时花格窗上的纹饰超越了单纯装饰意义,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各种造型被匠人栩栩如生、精美生动地雕凿出来,满足了人们的审美要求,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善意祈求,构成了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同时看似简单的纹样排列,具有一种无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美,夹杂着移花接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体现出了对称、重复、比例等韵律。另外,受中国哲学中的“易者,逆数也”的影响,艺术扩大了形式张力,产生了艺术升级。在纹饰布局上,苏州花格窗匠心独运,注重雕刻小细节,讲究国画中的留白。并且随着光照的变化,既实又虚的窗格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想象。

4.苏州花格窗的艺术特点。首先,清代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匠人的社会地位,缩小了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工匠和文人之间的鸿沟,出现了工匠“至有与缙绅坐者”的场景。同时,文人和商人的收藏之风,将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人希望自己居住空间达到一种空灵境界。受其影响,商人和市民阶层也表现出了文气,从而使花格窗的艺术也表现出了“文气”。如:位于西山仁本堂新屋东花厅楼下的长扇上雕刻的山水裙板。其次,受吴门画派的影响,花格窗的“秀气”从纹饰的布局和细节的刻画上透露出来,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脱离了“院体”画派的套路,呈现了世俗化的倾向,题材多取自草虫、花木等。格心木条与木条之间有疏有密,突出了主体,如:仁本堂西花厅两侧厢房上的“万事如意花格窗”。结子呈间隔排列,富有节奏和韵律美。另外,苏州从宋元以来就是中国手工业密集地之一,为了生存,民间匠人就要发挥自己的巧思构想,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提高,为了节约成本,匠人往往会对材料进行精心的设计,如:香山帮匠人“巧”之说,工艺精巧细致,如《园治》中对门窗的各种棂条的搭交是“嵌不窥丝”。而仁本堂墙角上冰裂纹的使用,更能看出花格窗中的“巧气”。

作者:张亮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