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陈家祠装饰艺术元素分析及应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陈家祠装饰艺术元素分析及应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陈家祠装饰艺术元素分析及应用

摘要:陈家祠建筑装饰图案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文章通过对陈家祠的实地调研,从建筑装饰图案的类型入手,探讨陈家祠装饰的特点及审美意趣。立足后儿童时代的审美要求,借助形式美学法则在陈家祠建筑装饰的视觉文化中找寻嫁接点,进行丝巾设计的开发,扩展了陈家祠装饰图案的精神内涵与形式外延。

关键词:陈家祠;建筑装饰;传统图案;设计应用

“后儿童时代”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掀起的青年文化潮流,其表现为对儿童心理及行为的追溯与模仿。现代的生活节奏与社会竞争,令人们不自觉追溯起天真无忧的儿童时代,人们通过行为或衣着上的“扮嫩”,来寻求某种心理上的慰藉。[1]因此,减龄化、趣味性的设计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广州陈家祠建筑经数百年而光芒不散,其装饰图案浓缩了岭南文化的精髓。陈家祠建筑装饰图案作为民间文化意识的物化形式,不仅反映了民间大众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意趣,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符号。[2]目前就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装饰艺术的分析或建筑中某类工艺的特征解析,少有装饰图案的应用研究。因此,笔者从图案创新出发,分析和归纳陈家祠建筑装饰图案的类型及特征,融合后儿童时代下的审美观念,选取鳌鱼图案进行萌态化的丝巾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服饰品的图案表现,也对图案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考与借鉴。

一、陈家祠装饰艺术元素分析

陈家祠装饰博采众长,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与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陈家祠装饰图案题材多来源于瓜果花卉、珍禽瑞兽、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历史故事、岭南风物等等,大多采用比喻、谐音、联想等手法,将不同图案形态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以表达岭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种种向往与祈盼,并有一定的引导和教化意义。[3]

1.植物元素分析

陈家祠的植物图案有瓜果、蔬菜、花卉、树木等,其中最具岭南特色的要数杨桃、柑橙、菠萝、佛手、荔枝等地域化水果,不仅形象生动,且具有特定的吉祥寓意,如牡丹象征富贵,石榴寓意多子。植物图案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石雕和木雕。石雕中,有以中心围合式将特色果品应用于望头柱、石柱础的适合形式;也有以缠枝式的花草图案应用于月台栏杆及石梁柱架的连续形式。木雕中,以雀替和花罩的应用居多。譬如分别雕有菠萝和葫芦的雀替及雕有葡萄缠枝纹样的花罩,都采用镂雕的方式,凸显图案的立体,极具装饰效果,又不影响整体空间的通透性,能表现出玲珑古拙、清静雅洁的艺术效果。砖雕集中在廊门檐下的条带形装饰,以各类植物或添加以花鸟、蝙蝠、器物等,运用二方连续的组织形式将植物图案融合于带状装饰中。譬如“庆基”廊门檐下的砖雕局部,刻有荔枝、佛手、杨桃等瓜果组成的散点式二方连续纹样,凸显岭南风情的建筑装饰之美。

2.动物元素分析

陈家祠的动物图案主要有凤凰、蝙蝠、鳌鱼、麒麟、狮子等祥禽瑞兽,最具典型特征的要数蝙蝠,与其他建筑装饰的蝙蝠不同,陈家祠的蝙蝠体态浑圆,造型可爱。动物图案常为组合形态,把具有象征寓意的不同物象巧妙搭配,比如蝙蝠与钱币的组合,寓意“福在眼前”;又如喜鹊与梅花的组合,寓意“喜在眉梢”等。动物图案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石雕和灰塑。石雕中,石狮造型居多,主要应用于台阶两旁的望柱头、台阶垂带、斗拱,其他常见的动物造型还有金蟾、蝴蝶、鳌鱼等。灰塑中,以山墙垂脊、山墙内沿及连廊顶上居多。譬如山墙垂脊上蹲伏的独角狮及随处可见的蝙蝠,其造型形态都是岭南风格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独角狮作为山墙垂脊的主要装饰,立于前缘,是民间用“以怪治怪”的方式,来祈望国泰民安,造就了张口翘尾、面目狰狞的形态特征(见文末表1)。[4]

3.人物元素分析

陈家祠的人物图案有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其中最具典型的要数中西混搭的小天使造型。与中原地区不同,岭南有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地域优势,体现在陈家祠建筑中,艺术工匠将西方小天使加以改造,配上传统中式儿童发髻和肚兜,更加符合中国传统审美与习俗,融贯中西文化为一体。[3]人物图案的造型多是依托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并搭配动植、器物等,以组合形象出现。人物图案应用主要体现在首进大门彩绘、木雕人物雀替、石鼓基座、石头柱及垂脊局部,通常为两、三人一组。比如,首进大门的一对彩绘门神,运用勾线重彩技法,红脸秦琼黑脸尉迟恭,神情威严,气宇轩昂。又如,山墙垂脊局部的日神、月神灰塑,与正门两侧石鼓基座正面的传统日神形象不同,灰塑日神面容轻松,似有笑意,右手插兜,左手比“V”。较之传统威严正气的日神形象,更是多了一丝萌态与诙谐。

4.器物元素分析

陈家祠的器物图案主要以宝瓶、古钱、法器、花篮为主,多是与其他图案共同组成画面,比如花篮里盛禾穗、鲤鱼,有“岁岁有余”之意。器物图案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陶塑、灰塑和石雕。陈家祠的正脊脊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陶塑脊饰,下层是灰塑脊饰。譬如韩湘子的横笛,能使万物焕发生机,寓意生机勃勃。灰塑脊饰依据屋脊长度由“主画”和“小品”组成,一幅、三幅甚至更多,但必须为单数。在“主画”与“小品”的接连处有或圆或方的孔洞装饰,称为“花窗”,花窗内常装饰有竹篮和宝瓶,极具装饰效果。

二、陈家祠艺术元素在丝巾中的应用

丝织技术承载着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华夏土地上绵延至今。其因色彩细腻、柔软亲肤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夏季服饰及高档礼服中。其中,丝巾也在日常女装的穿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点缀效果,不仅能够提升穿着者的气质,又能强化着装风格。下表为笔者设计的丝巾图案,将陈家祠图案作为设计元素进行丝巾图案的创新设计。丝巾图案一:图案构成中,整体运用了围合式的骨骼框架,主体图案为陈家祠鳌鱼形象,姿态跳跃、活泼动感,为达到醒目效果,将图案主体进行描边处理,白色宽边线迹的勾勒,让鳌鱼图案犹若儿童贴纸,让人不禁回想起快乐的童年。而背景图案则以直线形的框格色块为主,色彩上基本沿用了建筑装饰实物的色彩,以蓝绿色调为主,橘红色为辅,白黄两色起点缀效果。为了增加整体画面的层次感,框格线形有粗有细,并穿插有色块的交替变化。另外,在粗框格内装饰有陈家祠的器物图案及植物图案,是由韩湘子的横笛与岭南佳果-荔枝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表现方式采用白色线形勾勒,在丰富画面的同时,呼应了主体鳌鱼的轮廓,使各个元素间和谐统一(图1)。丝巾图案二:图案构成中,整体运用了发散式的骨骼框架,利用盲画方式设计并组合的复形图案,通过复形图案的旋转叠加,构成四方连续的图案,再复制多层图案,后通过图案中心式的等比缩放,产生视幻般的线迹发散效果。[5]为填去四角的空白,笔者将复形图案的鳌鱼头部进行扣取,并做去线化处理,得到没骨平涂的图案形式,与发散图案的中心遥相呼应。色彩上保留了盲画设计部分的复形色彩,因其四周鳌鱼线形本身具有的渐变色彩,所以经过叠加、大小变化的图案层次丰富并富有韵律感。在丝巾底色上,吸取了复形变化前鳌鱼头部的勾线色彩,与中心主体图案的渐变暖色形成冷暖对比,使图案造型更加凸显(图1)。

三、结语

笔者通过对陈家祠建筑装饰图案的收集、归纳与分析,融合后儿童时代的审美要求,对传统的陈家祠图案进行新式设计,并将设计图案应用于丝巾设计。在设计实践中,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建筑装饰的借鉴与传承,更是对传统元素的形式创新,使其具有时尚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建筑装饰图案的发展也从未间断。正是如此,人们理当在传统建筑装饰图案的应用中,勇于创新,乐于创新,使之贴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

参考文献:

[1]丁菊,王传棨.Kidult——值得关注的成人孩童化现象[J].中国青年研究,2010(08):71-76.

[2]广东民间工艺馆.陈氏书院[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3]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氏书院建筑装饰中的故事和传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

[4]段勇,刘桥文.中国传统建筑中动物雕刻纹饰的吉祥文化特征[J].中国包装工业,2014(22):48-49.

[5]薛宁.装饰图案设计创新方法研究——基于网格系统的两次图案设计实验[J].服饰导刊,2019,8(05):51-58.

作者:曹孟莎 单位: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