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骨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研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本次调查中被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皮肤或黏膜13人次,高达26.0%。创伤骨科患者病情急、重、创面出血多,决定了创伤骨科医护人员暴露于污染的血液、体液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创伤骨科医护人员常在未完全明确诊断传染病前即投入到对患者的处理和抢救,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创伤骨科治疗时医护同患者近距离接触,操作时,血液、体液的飞溅使医护人员可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导致创伤骨科医护人员成为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患者血液、体液发生喷溅使眼睛、皮肤或黏膜受污染时,极易造成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及肿瘤的种植生长,可发生职业暴露,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
锐器伤易传播血源性感染性疾病
本调查中被针头刺伤11人次,占22.0%;被安瓿割伤10人次,占20.0%;被小器械、缝针、刀片划伤7人次,占14.0%。锐器伤是一种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意外伤害,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损害[1]。创伤骨科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群体,与创伤骨科手术患者较多、工作量较大、病床周转快等因素有关。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针刺伤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2]。创伤骨科器械种类多,如克氏针、牵引针、剥离子、电钻、骨凿、复位钳等,在操作这些器械时所需要的力量大,如受到伤害所致的伤口较深。针刺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从而增加传染病的危险性。术中对不能直视的部位,还需用手指去探查,容易被骨折断端和内固定物刺伤,以上均决定了创伤骨科医师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较多。
防护对策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制定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流程,建立职业暴露档案、确定伤后追踪观察和处理等,使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及时报告,并得到及时的咨询和处理;定期分析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寻求更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
更新观念严格做好标准预防
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要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强调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双向保护,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均视为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3],接触这些物质时应做好各项防护。
提倡使用安全医疗护理器具
目前使用安全医疗器具已成为减少职业暴露危害最好的防线,应尽快接受医疗、护理新产品。建议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大面积严重软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创面。VSD是一种设计思维独特、对传统外科引流作出了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透明的粘贴薄膜完全封闭创面,利于对创面的观察。一次负压封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3~10d[4]。患者免除频繁换药之苦,医务人员免除频繁换药之劳,减少了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机会。
本文作者:尹志改作者单位:邢台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