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脑梗死失眠患者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护理的57名老年脑梗死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48~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岁。其中伴左侧偏瘫者24例,伴右侧偏瘫者1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28d,平均住院时间14d。57例病人的肢体肌力都在1~4级。
1.2护理方法
1.2.1脑梗死疾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针对脑梗死患者,如果患者无意识障碍,可在发病后第2天或病情稳定后的7~10天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患者选择体位,每1~2h翻身1次,配合功能锻炼运动,上下肢体所有关节的内旋、外展、屈伸,每组动作均做50~100次,在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次增多,每天做2~3次。本文的57例患者无褥疮的发生,也无肌肉萎缩或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出现。对于患侧肢肢的摆放要求,使用健侧卧位时,患者肩胛骨应处前伸位位置,患者患侧的肘关节要伸直,掌心要向健侧。采取仰卧位时,患者胛骨应处于前伸位,而且患侧的上肢也垫枕。患者下肢正确的摆放可防止患者髋关节的内收、内旋。该护理措施都能为患者康复打下基础。对患者进行按摩时,按摩顺序应该从远心端到近心端,力道应该先轻后重,由慢而快,由浅至深。每日按摩2次,每次按摩20分钟。对于脑梗死病人,按摩区域应为上肢应该从手指道前臂和肩关节周围区域,下肢应从患者的脚趾到小腿再到大腿,患者的髋关节周围轻缓按摩。通过对患者进行按摩,发现有42例患者反映感觉舒适满意,15例患者也反映良好。
1.2.2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疾病患者面临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进行康复护理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创造整洁良好的睡眠环境,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患者睡眠环境也影响着患者的睡觉质量。患者面对陌生的病房环境,生活习惯随之改变,再加上身体状况不适等因素,会使患者丧失安全感,进而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另外,患者对疾病康复状况的担心,检查治疗活动对患者身心的影响,都会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严重影响脑梗死疾病患者的恢复。这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切实做好生活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做到关心体贴,增强护患勾通,让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进而了解脑梗死疾病患者的需要和情绪变化,和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鼓励患者树立勇敢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
2结果
进行干预前,57例患者中,失眠症患者49例(86.0%)中,轻度失眠27例,占47.4%;严重失眠22例,占38.6%。干预后,57例患者中,失眠症患者9例(15.8%),轻度失眠6例,占10.5%;严重失眠3例,占5.3%。说明护理干预效果良好。进行问卷调查之后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为27例;其次是心理因素,为16例;而疾病本身的影响,为14例。
3讨论
脑梗死疾病患者的患侧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极易出现不良症状。在制订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康复计划时,要对疾病有充分考虑,康复计划对患有脑梗塞的患者康复有举足轻重作用。在急性期,脑梗死疾病患者的早期训练幅度适宜,以减轻脑梗死疾病患者的肢体疼痛。卧床期的脑梗死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目的是使肢体维持正确姿式,防止不良症状的出现。患者离床期,就要根据患者病情和肢体功能,依照循序渐进原则来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还大大减少患者致残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我们发现对患者进行早期床边康复,进行语言训练,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并发症,能有效提高脑梗死疾病患者的肢体功能,对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有积极明显的效果。护理工作除了配合医疗工作,还要独立发挥护理工作的职能。与患者的接触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建立新型友好护患美系,以此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鼓励和支持,提高护理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对脑梗死疾病患者实行功能锻炼,有简单易行,康复效果显著等优点,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值得在脑梗死疾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广泛推广。
作者:陈纪花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