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儿童心跳呼吸骤停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心跳呼吸骤停(cardiopulmonaryarrest,CPA)为儿科危重急症,是指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由于血液循环终止,全身器官处于无血流或低血流状态,临床上表现为意识丧失或抽搐、窒息、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监护仪示心率极慢或停搏。小儿心跳呼吸停止与成人不同,突然的、原发的心跳停止在年幼儿童中很少发生。
心跳呼吸骤停(cardiopulmonaryarrest,CPA)为儿科危重急症,是指心跳、呼吸突然停止,由于血液循环终止,全身器官处于无血流或低血流状态,临床上表现为意识丧失或抽搐、窒息、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监护仪示心率极慢或停搏。小儿心跳呼吸停止与成人不同,突然的、原发的心跳停止在年幼儿童中很少发生。常见的是损伤或者疾病造成的呼吸或循环衰竭,伴有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最终发生心跳、呼吸停止。此时患儿面临死亡,如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往往可起死回生。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跳呼吸停止者采取心肺功能抢救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使患儿恢复自主心律和呼吸。
一、护理问题
1.感知的改变。
2.低效性呼吸型态。
3.肺组织换气障碍。
4.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常。
5.潜在并发症休克,猝死综合征。
6.知识缺乏。
二、护理目标
1.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保持足够的通气。
2.采用相应措施使患者肺组织换气正常。
3.发现和预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积极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
5.了解疾病相关知识,能够掌握相关急救措施。
三、护理措施
(一)心肺复苏现场急救措施
1.A——assessment+airway(判断和通畅呼吸道)
(1)判断患者意识
(2)判断呼吸:在畅通呼吸道后,用看、听、感觉同时判断呼吸。
2.Bbreathing(人工呼吸)
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是现场急救时快速有效的方法。借助术者用力吹气将气体吹入患者气道,以维持肺泡通气和氧合作用,减轻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建立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3)婴儿和儿童的心肺复苏要点(<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
1)判断婴儿意识:拍足跟部,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人工呼吸:抢救者可用口贴紧婴儿的口与鼻,施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婴儿头不可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托颈,以保持气道平直。
3)检查肱动脉:婴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
4)胸外按压部位及方法:
①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
②方法:a.婴儿仰卧在坚硬的平板上,根据抢救者的手和患儿胸廓大小的不同,用2~3个手指轻轻下压2cm左右。注意,应避免按压胸骨最下部的剑突。b.用抢救者的一只手及前臂托住婴儿的背部,有效抬起婴儿的两肩,使头部后仰,保持气道通畅的位置,另一只手作有外按压。c.儿童仰卧在坚硬的平板上,用一只手掌根按压,频率为100次/分,婴儿频率大于100次/分,新生儿频率为120次/分。d.胸外按压频率与人工呼吸的比:儿童和婴儿均为5:1,新生儿为3:1。
4.d——defibrillation(电击除颤)
心肺复苏的黄金程序为A—B—C—D,但对于目击倒下或心电示波为室颤时,应将D放在首位。立即行非同步电击除颤。
(1)部位:除颤仪的两个电极板,一个放置在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另一个心尖部的电极板放置在左侧腋前或腋中线第5肋间。
(2)电极板的大小:成人使用电极板10cm左右,儿童8cm,婴儿4.5cm。
(3)方法(步骤):①选择能量:成人首次200J(W/S)电功率,如无效第2次200~300J(W/s),第3次360J(W/s)。儿童首次2J/kg,不成功则4J/kg。②充电:按除颤仪或电极板上的充电按钮,立即充电到所需的能量。③放电:同时按两个电极板的按钮,给予电击除颤。
(4)注意事项
1)电极板上涂导电糊,以增加电流的穿透能力,防止皮肤烧伤。
2)牢固按压电极板,约用25磅的力,以减少胸壁阻力。
3)电击前观看左右前后,在场人员离开,不要触及病人的身体,喊口令“你让开,我让开,大家都让开,电击”。
4)反复多次除颤可引起局部皮肤灼伤,可局部涂用蓝油精。
5)连续3次除颤,如不成功则进行药物除颤。
6)快速电极板观察心律:①使用时机没有脉搏或没有循环现象的病人,并且无心电监护仪,紧急情况下可用除颤仪电极板快速观察心律。②使用方法a.直接将电极板放在病人胸部右侧及心尖部位.b.打开示波屏观看心电图波形
(二)一般护理
1.整个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适当地提高室温,必要时在辐射加温装置下进行复苏,防止低温损害。输库血时,应先在室温中复温后再输注,避免加重体温下降。
2.反复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
3.胸外心脏按压时,应定位正确、用力均匀,既能保证有效的心搏出量,又要防止骨折和内脏损害。
4.建立至少一路以上的可靠静脉通路,患儿病情稳定后应及时拔除骨髓腔通路。
5.做好基础护理,保持五官及皮肤的清洁,复苏过程中各种穿刺及用药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
6.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应将患儿病情的危险性和治疗、护理方案及期望治疗结果告诉家长,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并得到他们的配合。
(三)临床观察内容
对于各类急危重症的患儿应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通过各系统的评估及时发现呼吸衰竭和休克的早期症状,通过及时的对因及对症处理,避免患儿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1.呼吸功能的快速评价
(1)呼吸道能否独立维持开放。
(2)呼吸频率改变。
(3)呼吸力学如三凹征、呻吟、鼻翼扇动、辅助肌的应用。
(4)呼吸音及胸廓的扩张度。
(5)皮肤黏膜的颜色与温度。
2.心血管功能的快速评价
(1)意识情况,瞳孔大小,对声音、疼痛的反应性,肌张力。
(2)心率、心律、心音强弱。
(3)血压变化,尤其是脉压的改变。
(4)周围脉搏的强度。
(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肢端皮肤的颜色与温度。
(四)复苏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复苏后的患儿仍面临脑缺氧性损害、心律失常、低血压、电解质紊乱以及继发感染等威胁,因此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护,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防止心跳、呼吸的再次停止,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超级秘书网
1.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及电解质的变化。
2.注意神志、精神、瞳孔、肌张力及周围循环的变化并记录,对预后做出初步的估计。
3.监测血糖的变化,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4,仔细检查全身情况,注意有无皮肤破损及骨折,如有发生,应给予相应的处理与固定。
5.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胸部物理疗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如继续应用人工呼吸机者,按呼吸机的常规护理。
6.做好皮肤护理,经常翻身,保持患儿的体位舒适,防止褥疮和坠积性肺炎。
7.注意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维持有效的循环及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保证热卡供给。
9.备好一切急救用品,以备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