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人员针刺伤探究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护理人员针刺伤探究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护理人员针刺伤探究

1针刺伤及对护理人员的危害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病原体能经针刺伤传播,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

针刺伤危害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经此传播。1981年Mc-cormi。k等闭首次报道针刺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以来,国际上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并证实:护士是医院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s,6〕,他们在操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epatitisBvirus;HBV)、丙型肝炎(hepatitisCvirus;HCV)、艾滋病(humanimmu-nodeficieney、irus;HIV)等感染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液性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一30%、1.2%一10%、0.2%一。.5%[v]。国内还有针刺伤致寒性脓肿报道[8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CDC)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4人是护士),其中48人是由皮肤刺伤而造成感染的闭。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闭,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人快速增长期[’。〕。一位护士在给病人注射时不慎扎破了手,5d后得知该病人是艾滋病患者〔”〕。

据报道[l2〕,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80%以上的临床护士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8,’3〕;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据统计〔’‘〕,全世界发生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统计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针对针刺伤的严重后果,1996年1月,美国医院感染控制行动指导委员会推出标准预防: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

2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原因及环节

毛秀英等t0]通过对参加全国护理学术会议及北京7家医院的临床护士共1075名,在2000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显示:针刺伤率高达80.6%,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60%,远高于1983美国HO-moryHB的针刺伤年发生率61.1%。

针刺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对针刺伤的认识、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未按操作规程执行、技术不熟练以及医疗设备的简陋等有关。其中医务人员对针刺伤认识不足是导致针刺伤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l6〕。刺伤时间图可发生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其操作后发生率最高,主要是因为重套针帽、取下针头、浸泡针头、收废弃针,与任小英〔’5〕董叶丽〔”〕研究结果相似;操作中操作者刺伤自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粗心、技术不熟练压’8〕,其它如病人躁动引起、配合中被刺伤、被其他操作者刺伤。经调查显示:护师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护士和主管护师,可能与忙时忽略个人防护有关〔”〕。任小英等[20〕随机抽查武汉市一所综合性大医院343名护理人员,结果显示与何美玲研究结果〔’‘〕相似: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被针刺伤频率差异存在高度显著性,门诊注射室、急诊室、手术室由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其针刺伤发生率也相对高。不同病区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发生的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病区以心内科、外科针刺伤频率较高,而传染科因防护意识强、工作量小损伤率明显较低。

意大利18家具有感染疾病病房的城市急救一护理医院的调查显示,针刺伤危险率与工作任务、形式和不同病区护理的复杂性有关。伤后的上报制度,有上报制度的仅占10.2肠。目前只有《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在北京协和医院的试用报道。

3针刺伤后的处理

一旦针头刺伤皮肤,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挤出部分血液,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zl〕,再用碘配、乙醇消毒,并采取其它相应措施。如果在发生针刺伤后立即运用一些如AZT等抗病毒制剂或联合用一些蛋白酶抑制剂,可能会降低感染率;处理混放的污染针头而刺破皮肤应立即进行有效处理,并在24h内及一个月各肌肉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跟踪观察[22〕,如条件允许,应定期检测HBV抗体。一旦感染了HIV,除了不断治疗以控制症状外,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加坡某医院对护士意外被针刺伤管理条例规定了严格的处理程序:(1)现场处理:立即脱去手套,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不断挤出血液,同时在流水下不断冲洗伤口,然后用3%碘伏消毒浸泡3min,待干燥后再贴上无菌敷贴;(2)报告护士长或感染控制护士;(3)抽血检验:到指定地点抽血,填写意外伤害报告“AeeidentReport,,;(4)将检验结果填人“意外受伤报告”内,并报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备案;(5)治疗:如被刺护士和病人血检报告呈阴性,护士应在三个月后再次复查;如果病人血检报告是乙肝阳性,则被针刺护士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并接受其它的预防措施。

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eeupationsafetyandHealthAdministration,OSHA)早在1991年就已经规定,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发生的情况。而且采用了维吉尼亚大学JanineJag-ger,M.P.H.,Ph.D.等建立的“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PreventionInformationNet-workEPINet)”。并制定了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以达到对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的控制与管理。目前EPINet系统除在美国应用外,英国、日本、加拿大、澳洲等国对其修改后也在使用。美国CDC也倡议各医院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以便在发生针刺伤后对医务人员做必要的检查哪〕。然而迄今在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尚未制定相关制度,绝大多数医院也没有严格的刺伤发生后的上报制度。毛秀英等闭人的调查中,67.8写的人员回答医院无发生刺。

4防护

2000年n月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有关针头安全操作及预防刺伤的法令,并要求:使用更加安全的装置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锐器刺伤;医疗机构需向直接或间接负责病人医疗护理工作、并可能受到锐器伤害的医护人员提供安全有效且可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医院管理者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站在护士的角度研究加强职业防护的氛围,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积极改善工作条件,合理配置人员,减少护士因工作忙乱而引起的损伤。提供先进、安全的医疗器材,如普及使用真空采血系统,无针密闭输液接头,防漏、耐刺、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等。鼓励护士在接触血液和体液操作时戴手套。Barbara等[2s〕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增强对护理人员针刺防护知识的培训,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由医院控制感染科或职工保健科负责锐器(针刺)伤报告登记、监测管理、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单位特点、实际情况,讨论归纳出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及培训方案。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大力提倡安全操作并进行督导,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操作中避免针刺伤的技术,并在操作者相互提醒,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机会,帮助护士从针刺伤困惑中解脱。

护理人员应主动增强针刺伤防护意识,尤其是护师,改变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禁止用双手重新盖针头帽,禁止护士用手去掉注射器针头及运输未盖帽的针头,在注射器使用后立即丢人锐器收集箱卿〕,如不慎发生针刺伤应积极进行有效处理,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