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风康复病人心理护理初探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中风康复病人心理护理初探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风康复病人心理护理初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中风病人100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l3;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O例,观察组5O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7岁~75岁(57.O岁±3.2岁);出血性脑血管病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32例;住院时间19.0d±2.5d。对照组5O例,男2O例,女3O例;年龄39岁~78岁(60.0岁±3.5岁);出血性脑血管病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住院时间18.0d±2.3d。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①护士应首先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人突然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肌体偏瘫,大多会伴随紧张、焦虑、烦躁及不安等负性情绪,此时护士应及时主动安慰病人,并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制订康复目标,让病人看到康复的希望,缓解焦虑情绪,从而积极面对。对于抑郁的病人,护士应鼓励其勇于倾诉内心的不快,并针对问题所在找出症结,采用心理开导措施化解病人的抑郁情绪。②对病人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满足病人的认知需求。护士应每天按护理程序给予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目的及注意要点等事项,使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具体化,并将检查报告结果主动反馈给病人。③护士应与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获取家属的配合与支持。通过宣传小册、多媒体或讲座等方式,向家属讲解有关中风的病因、性质、病程等,说明康复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强调良好的心态对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应耐心听取家属的意见,给予病人强大的心理支持,做到护患配合,为病人创造一个稳定、满意的治疗环境。

1.2.2观察指标及标准病人康复期间接受护理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随访2年后,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症患病情况。抑郁症的评定标准,正常(无抑郁症状):指数<50;轻度抑郁:指数在5O~59;中度抑郁:指数在6O~69;重度抑郁:指数≥7O。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人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2.2两组病人随访2年后抑郁症患病率比较随访2年后,观察组病人中正常36例,轻度抑郁11例,中度抑郁2例,重度抑郁1例,抑郁症患病率为28.oo;对照组病人中正常23例,轻度抑郁15例,中度抑郁7例,重度抑郁5例,抑郁症患病率为54.00。两组病人抑郁症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发病年龄大多在4O岁~7O岁,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5]。病人一般突然发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及偏瘫情况,其生活能力降低,同时其各种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不仅可影响康复效果,且会引起疾病的再次发作,因此对中风病人在康复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2年后,观察组抑郁症患病率为28%。O,对照组患病率为54.O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康复期对中风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焦虑水平及抑郁症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