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护理学教学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摘要: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护理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结合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介绍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评判性思维能力;工作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环境日益复杂,护理人员已经成为独立的工作者。评判性思维是护士的基本核心能力,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是护理人员独立进行临床护理决策的基石,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国际护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与举措,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应该将学校教育与临床需求接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评判性思维概念及其重要性
1.1概念
评判性思维也译为批判性思维,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作为批判理论和思维方式提出来的[1]。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境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的过程[2]。
1.2重要性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其主要组成部分是解决问题和反思性思维,护理人员能迅速进行独立判断,做出决策,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护理措施,具备评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3]。评判性思维无论是在护理临床实践中,还是在护理教育、科研、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护理学基础的课程特点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教学模式,此课程将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机融合,突出了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形式主要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
3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时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前提是教师已经具备了评判性思维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灵活培养,并注意反馈效果。
3.1学习相关理论
在护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前提是护理教师首先要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深刻理解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含义、重要性以及掌握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教师应该明确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情感态度因素,而情感态度因素又包括自信负责、诚实公正、好奇执着、谦虚谨慎、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只要掌握了有关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素,才能在教学中找到合理的切入点。
3.2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既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如果永远都是“一言堂”,那么就会让学生的学习特别被动,无法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启发学生,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机会和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3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的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质疑、反思,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有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巩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地掌握评判性思维能力。
4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但是一定要结合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日积月累,从教学中的许多“点”入手,才能带来真正的“面”的改变。
4.1横向联系,全方位培养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各科教师、班主任“并肩作战”,对于整个校园的文化环境都有要求。
4.1.1阅读
阅读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职学校的学生阅读能力较低,开展读书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水平,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去分析、推理,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取舍,同时也是一个思维加工的过程。
4.1.2学习日记
学生养成记录学习笔记的习惯,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情感和态度发生的变化。在记录中学会自我反思,师生可以分享学习日记,共同探讨。
4.2角色扮演法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安排上,有很大比例的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法,模拟一个临床情境,或者设计一个病例,由学生分别扮演护士、病人、病人家属。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特定的临床模拟情境中扮演角色,通过换位思考和移情作用,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情感领域更高层次的目标[4]。
4.3学生参与评价
实验教学传统的考核形式都是由教师进行评价,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就应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比如考核静脉输液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静脉输液的操作评分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探讨评分细则。在考核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参考评分标准彼此“找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参与了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提高了主人翁意识,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技巧和能力。经过调查显示,学生更加喜欢这种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在评价中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技能的掌握也更加娴熟。
参考文献:
[1]蒋艳,沈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3):196-198.
[2]万衡,李小明,胡柠杉,等.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方法的培养[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11-413.
[3]董蓓.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护理研究,2010(6):192.
[4]朱秀丽.护理教育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护理教育,2005,2(4):171-173.
作者:王雪 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