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护理学全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护理学全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护理学全程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互联网技术为全程线上教学的实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循证护理学基于自建的成熟MOOC教学资源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课程再审视、学情分析、思政融入、教学活动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再设计,搭建了SPOC学习平台,顺利完成全程线上教学。并充分利用以往数据进行了效果对比,初步认为学生的循证实践知识、技能两个方面均较开课前年级水平有所提升(t知识=8.367,P知识<0.01;t技能=2.803,P技能<0.05),且循证能力3个维度与去年面授班水平一致(P>0.05),取得了预期效果。同时对整个过程进行深刻反思:学情须动态分析,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线上课程注重仪式感,教学互动还存在改进空间,积极制定多重应急预案,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循证护理学;全程线上教学;小规模限制性线上课程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全程线上教学已经具备了实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甚至为师生提供了多种选择。面向社会学员,国内外已有多个平台开展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且在护理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2]。结合MOOC,很多高校积极开展了面对在校学生的小规模限制性线上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POC),多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线上结合线下方式进行[3-4]。然而,基于SPOC是否可以做到全程线上教学?以及效果如何?相关报道较少。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自2018年联合校循证医学中心教师精心录制循证护理学MOOC,后在清华学堂在线,已成功完成3轮MOOC线上教学(选课1.7万余人);2019年申报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020年成功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指委优质线上课程。课程积淀和积累了丰厚的资源和经验。本次线上教学提前准备,策划,在以往构建的MOOC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情况以及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重新思考。从课程再审视、学情分析、思政融入、教学活动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多个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了再设计,重新搭建了学习平台,顺利完成全部9周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做法、效果及反思总结如下。

1线上教学分析

1.1课程再度审视

循证护理学是为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循证护理概述,循证问题的提出,证据检索及资料提取方法,文献的严格评价,Meta分析方法,证据的应用以及常见研究类型的报告标准。该课程之前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学生小组实操为主,从构建循证问题-检索文献-严格评价-解读系统综述-评价文献报告质量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其间环环相扣,对学生参与度要求较高。虽已建设了循证护理学MOOC,但该MOOC并非为本校本科生专门拍摄,为了能使更多社会学员受益,其内容非常丰富(总时长近600min),适合本、硕、博3个层次学生根据情况有选择的学习。因此,在应用于本校本科生时(课时为18学时),还需对资源内容与教学大纲进行一一比对,适当增减内容,确保其与授课学生的教学大纲内容完全贴切。

1.2学情多轮分析

课程对象为大学三年级护理专业(对外交流方向)学生,共计28人,年龄集中在(21±1)岁。本课程授课的整个过程中,共计实施了3轮学情分析,均采用问卷星调查。第一轮在授课前两周,主要了解学生的线上学习的设备和能力情况。第二轮在授课两周后,了解学生对目前教学方式的感受及线上学习的实际感受。第三轮在授课结束后,收集学生对整门课程的线上教学的感受、效果评价及建议,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循证护理学的混合式教学。

2课程平台的建设及方案设计

2.1建设专属SPOC课程平台

联合清华学堂在线技术人员,开课前两周建立我校专属的循证护理学SPOC的课程平台。所有教学资源均由主讲教师逐一添加,反复检查资源链接的正确性。确认无误后,方导入学生名单并授予权限。任课教师在开课前集中接受平台使用的培训,确保后期平台的使用。经过第一轮学情分析发现:所有学生均表示愿意接受全程线上教学,96.43%的学生认为已经具备线上学习的能力,1名学生由于居住地偏远和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具备线上学习的硬件条件,32%学生的学习终端只能使用手机。可见,对于线上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并不抵触,且具备线上学习的技能和基本设施。除了自建SPOC平台外,辅助的平台选用学生既往使用率最高,较为稳定且熟悉的BB平台和微信,穿插以签到、问卷星等微信小程序辅助。尽量减少学生不必要的软件下载和安装。

2.2线上教学资源匹配及方案设计

通过对课程及学生的特点分析,对课程重新设计,为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正式开课前3周课程组对教学方案多次讨论,并于开课前15天上交至学院教指委,根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修改,开课前3天形成最终稿。具体设计如下。

2.2.1思政融入及课程社会价值认识

结合循证护理学的特点,任课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讲授临床真实循证护理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本专业的价值和地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情感。将本学院循证护理研究团队所参与的相关社会活动,循证护理科普的系列推文,推送至班级群,使学生们认识到本课程所学知识技能的重要实用社会价值。

2.2.2教学资源裁剪及增补

根据教学大纲,对现有MOOC教学资源进行裁剪,并适当增补。裁剪后的教学资源,直接导入课程平台。须增补的两个内容:循证资源的检索方法和临床研究报告标准及解读部分,则由负责讲授的教师采用录屏和直播的方式,对课中的重、难点知识精讲和学习指导进行增补录制。反复录制以追求最佳的呈现。

2.2.3考试环节的精心设计

循证护理学的教学目标重在学生具体循证方法的实操之上,故本课程的最终考试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PPT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提出循证护理问题,检索过程,针对其中1篇临床研究进行方法学及报告标准的评价,以此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评定各小组成绩。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汇报完全可以实现,反复斟酌各平台优劣性后,采用腾讯会议PPT汇报进行。考虑到个别同学网络条件较差的客观原因及考试的公平性,可自愿选择直播或先行录制后播放。

3实施过程

为确保教学的有序和获取学生反馈的及时,建立了四级管理微信群(主讲教师-学习委员-组长-学生)。在开课前3天,完成教学平台及各小程序的测试。以整门课程的自主学习指导为测试的内容,带领所有学生将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线上教学环节进行全面测试,重点在于线上操作细节的测试。

3.1开展线上教学

教师提前5天将本次课的教学视频、学习指导以及相关拓展资料传至SPOC平台。课前1天在微信群内明确通知学生具体学习要求及课堂安排。学生提前1天下载所有资源,当日完成课上签到,观看教学视频时可能据网络情况选择在线或离线,按照约定的时间完成教学视频的学习。在微信群中通过语音或文字提问、展开讨论。这个课程中,教师灵活采用投票、问卷星小程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2多种方式的教学互动

教学互动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且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其源于教师的精心设计,一方面,课上教师有意的留白;另一方面,知识点学习结束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思考题,如试评价1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在微信群中的提问从闭合式问题开始,由易到难,同时要保证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线上回答的时间。而互动时首先鼓励生生互动,鼓励其他学生来解答,教师可在其中积极引导。为学生创造无尴尬的互动环境,互动方式渠道尽可能多元化。如平台留言,讨论或微信群内或私信教师,互动方式可采用文字,语音。

3.3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经课程组讨论后上报,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最终考核方式确定为分小组汇报。汇报内容包括提出临床问题,检索过程,方法学评价以及报告标准的评价。具体成绩评定以期末小组汇报占100%。汇报具体内容如下:①提出一个结构化循证问题以及简述问题的背景;②列出检索式和检索数据库,并截图其中3个数据库的检索结果;③选择主题相关的1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评价及报告标准的评价;同时注意列出每位同学的贡献。报告形式采用在腾讯会议上进行PPT汇报,每组12min(包括学生汇报,组间提问和教师点评)。报告文档由课代表收集,集中提交。

4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班级管理层级,采用问卷星或腾讯投票程序逐层收集学生反馈。在反馈时主要考虑3个方面:①线上教学方式的学生感受。包括学生平台使用的情况,线上教学的接受度、参与度以及总体满意度;②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授课结束后对学生循证实践能力进行匿名评估,采用中文版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量表(分为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维度;各维度内容效度均大于0.8,重测信度为0.912~0.946;采用李克特评分法1~5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感知的循证实践能力越强)进行评判,与所在年级选课前平均水平及去年完成循证护理学面授班的学生水平进行分别对比。另外,主动询问课程督导专家意见,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调整完善。初步效果如下:

4.1线上教学学生接受度较高且可行

在线上学习所涉及的网络技术上,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无障碍,但有32%(9名)学生仅能通过手机(家中无计算机)来进行线上学习。以手机作为上课设备,可能会减慢学生对教学资料的切换以及课上反应的速度,故在授课时教师适当地设置等待时间。课中和结课时的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线上课程能够接受,且能跟上教师节奏,提示该课程线上教学是具有可行性且学生能够接受的。

4.2教学互动学生参与度尚可

在最初教学设计时便与学生约定,除答疑环节外其他互动大多以小组为单位,少部分思考题开放给全班学生,但答题满5人即停止回答,主要目的为减少刷屏现象,影响听课质量。据统计,所有小组均参加了每次课的互动。各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次数虽未统计,但通过组间线上讨论时组内成员互相补充的发言情况看,也可间接反应组内互动较好。

4.3期末汇报成绩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

通过期末小组汇报综合考查了学习效果,总分在80~90分区间。在具体PPT汇报时,各小组学生的表现良好。提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各知识点,并且掌握了基本的循证护理方法。对于教学方法和课程的总体效果,95%学生认为较为满意且收获较大。

4.4循证实践能力较之前的年级平均水平有提升

在参与循证实践能力量表调查的20人(71.42%)中,其EBP态度达到(3.99±0.350分,知识(3.52±0.40)分,技能(3.47±0.59)分。相比前期收集到的年级平均水平,技能和知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学生的循证实践能力在其两个维度中均有提升。与去年接受循证护理学面授课程的学生各维度情况的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线上教学在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效果上与面授班基本相当。4.5督导专家评分较高学院督导专家从线上教学内容、采用的方法、教师的态度、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线上平台运行6个方面进行了3次课程的全程督导,均分为96。提示本课程的教学及效果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

5教学反思

5.1学情分析不应局限且须动态分析

本课程中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共计3轮,均采用问卷星在教学微信群中进行调查且做到匿名。学情分析不仅包括对学生的分析,还包括对课程的分析,以及全程线上教学对前两者产生的影响分析。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等,全程线上教学,还要调查学生线上学习的设备,态度和感受。而课程则须重新思考教学的顺序、内容的呈现、资源的组建、互动及评价的多渠道及多形式等。本课程的学情分别在课前、课中及课程结束时进行了多次分析,以及时把握学情动态的变化以及时作出调整。课前分析不仅给了授课教师很大信心,同时也让教师对学生有了更多的把握。

5.2教学方案的灵活微调

尽管教学方案的终稿在开课前已经形成,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灵活微调。本课程的第一轮微调在测试后进行:学生视频学习的完成时间点不做具体限定。由之前在课堂上统一规定时间段调整至当堂课前完成即可。学生可更加灵活把握时间,尤其对偏远地区网络条件差的学生更有意义。第二轮微调在第二周第二次学情分析、同行线上教学的经验交流及督导专家意见反馈后进行:增补应急预案。第三周结束后,增加了两份阶段性的课后作业,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且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分别为:①提出1个质性和量性的循证问题并将其格式化;②分析1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方法学质量。

5.3线上课程注重仪式感

全程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复杂,大多在家中,存在诸多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本课程反馈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存在较多干扰因素,如自身的耐心不够,学习环境复杂等。上述情况可能使得学生难以集中专注。仪式感可提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本课程采用与学校完全一致的铃声,严格按照上、下课时间进行播放。另外,在每次课前10min和课后10min内,使用签到小程序。

5.4教学互动仍有改进空间

全程线上教学,完全没有面对面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很多教学互动环节。互动中发现,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而且能结合中医护理学科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如有学生提问“中医护理学中讲究整体观,而且没有客观的临床数据作为证据,所以加大了研究的难度,在西医护理操作中,有具体的数据支持,所以循证护理在西医护理操作中的研究更成熟。是这样吗?”尽管有些偏颇,但仍属于经过思考的水平较高的问题。这也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到以往课程讲授时间太多,互动不够。但同时也发现尽管开放了多种互动渠道和多种方式,但学生全部采用微信文字的方式进行互动。但文字提问有时会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或表达不够准确的情况,而提问的学生一般倾向于退缩,不再继续追问或进一步表达清楚自己的问题。以往面授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进行提问,但线上教学很难做到这一点。故提示线上教学在师生互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再思考如何改进。

5.5多套应急预案制定

在本课程前期测试时,部分学生反应课程平台出现登陆、使用故障的问题。尽管沟通相关技术部门,会进行后台重新设置以保证稳定性。但课程组仍然制定了两套应急预案:①将所有教学资源转存网盘,若课程平台出现问题,可通过网盘下载;②在微信群内采用PPT结合语音分段直播授课,以应对网盘崩溃。以此确保全程线上课程的顺利进行。对于已有MOOC资源的成熟课程,进行SPOC全程线上教学虽已有很好的基础,但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重新审视、设计、思考。本文对循证护理学线上教学的设计、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充分利用以往数据进行了效果对比,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初步认为全程线上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学生接受度、参与度及满意度均较高,最终期末考评成绩良好,通过量表测量其循证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且与去年面授班相当。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认为动态学情分析,灵活把握教学方案,注重线上课程仪式感,制定多套应急预案是全程线上教学的关键举措。为将来拟开展线上教学的相关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做法和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赵琼玲,秦赵琼玲,秦月兰,等.慕课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15):26-29

[2]李晓军,张慧欣.MOOC教学对我国护理相关课程教学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全科护理,2019,17(25):3201-3204

[3]刘培培,吕利明,王硕,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9,33(11):1880-1882

[4]吴林秀,周小雅,张丽娣,等.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36(8):83-86

作者:周芬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