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护理专业教育研究(3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护理专业教育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护理专业教育研究(3篇)

第一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护理专业素质研究

摘 要:国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的总和。国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道德水平,陶冶情操,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格,而且能端正学生专业态度,促进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综合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使之成为有博爱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文化传承者与专业精英。基于此,分析研究国学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及路径,以期为护理专业教学提供更好的方法和借鉴。

关键词:国学教育;专业素质;护理专业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之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国学理论凸显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中职卫校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专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护理专业是关涉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服务更是集科学、艺术、爱心于一体的工作,护理专业学生是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也是医德医风的维护者、创设和谐社会的践行者。所以,用国学思想浇灌学生心灵,用国学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学行并举,知行合一,把国学理论与护理专业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竞争力的合格人才。

1 国学理论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意义深远

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是在中专环境和护理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较为稳定的身心要素与结构水平,是其在毕业时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态度的总和。在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引入国学理论,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树立救死扶伤的博爱精神。

1.1 国学教育可以端正学生专业态度,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中职卫校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往往存在问题,进而导致情绪低落,厌倦学习,行为懒散、消沉,自卑或自负,克服困难的意志较薄弱,专业学习方法和策略缺失。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对护理工作有偏见,认为护理工作既脏又累,是伺候人的工作,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缺乏认同感,更不用说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了。用国学理论教育学生,让其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过去,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用国学的主体思想,即“以安身立命”为终极追求的生命哲学,浇灌学生心灵,为学生打开安顿精神生命的智慧之门,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端正学习态度,明白护理不光是一项谋生的技能,更是生活的技艺,有一技之长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乐得其所。同时,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用“穷而弥坚”锤炼其意志;用“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思想激励其学会学习,持之以恒。

1.2 国学教育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的学习起到促进和补充作用

进入 21 世纪,护理模式已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现代护理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容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处处蕴涵着国学思想和理论。例如,护理伦理学要求护理人员应具有德、善、爱、术,这与传统国学思想完全契合;“人处疾则贵医”“医者仁术”“有德胜有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与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以及医德、生命伦理的要求一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领悟这些道理可以更好地学习人际沟通课程;老年护理中的临终关怀,也体现了国学理论的“孝亲”之道、“伦常”之礼,可结合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对学生施教,让学生懂得“仁义”是儒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关怀着人之初,守护到人之终。妇产科护理、康复护理及中医护理、养生保健等专业课程中,更是充满了中医理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思想,结合国学理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增强其学习兴趣,使其在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夯实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完善知识体系。

1.3 国学教育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为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虽然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扩建以及外资医疗机构的进入需要大批护理人才,但只有具备较好沟通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以及高雅的气质仪态等综合素养的学生才有职业竞争力。国学思想中的“阴阳中和”“大易之道”,被称作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国学著作《中庸》《道德经》等所讲的“仁和、柔和、圆和”之理,正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百折不挠、变异创新、与时俱进、拼搏进取、勤劳勇敢的体现,也是厚德载物、包容宽厚、谦虚谨慎、以柔克刚精神所在。“阴阳中和”的基本精神还与时代精神完全融通,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与心和谐相处,社会才会进步,学生的事业才能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理励志,专业综合素养不断提升,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2 在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措施

2.1 加强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国学理论知识水平,尤其是把国学理论与护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首先要使教师深刻认识国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深远影响,增强国学理论渗透意识,树立新的护理教育观念;其次要加强护理专业教师国学理论等人文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使其能有意识地把国学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把国学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另外,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仪态风貌等,都会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国学素养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2.2 开发校本课程,让国学教育与护理专业教学有机结合

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教材专业性强,编排呆板,人文知识较少,对于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中职生来说,不仅难以理解,还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校本课程,寻找切入点,通过故事、案例和漫画等形式把国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深更快地领悟专业知识和技能。

2.3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国学教育一定要改变以往简单诵读和吟唱的传统形式,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以及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与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国学理论学习。

2.4 学行结合,知行合一,促进国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临床见习和实习是护理专业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各科室轮转实习、与病人接触及亲身体验护理操作,不仅使学校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还能学行结合,知行合一,体验国学理论在救死扶伤、护理沟通、医患和谐中的魅力。国学理论中“阴阳中和”“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标本兼治”“顺应四时,护养结合”等思想对护理技艺有指导作用;“孝悌之道”“大医精诚”“仁者爱人”等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使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

2.5 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与志愿者服务开展国学教育

中职卫校国学教育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社团活动与志愿者服务等。可以成立诗词古琴吟诵社、书法绘画社、陶艺剪纸社;通过护士礼仪大赛、护士形象设计大赛、《论语》故事演讲、孝亲摄影大赛、戏剧小品大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还可以结合养老院和社会福利院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国学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音、体、美、劳全方位培养学生,使其成为具有高尚人格、博爱思想,兴趣广泛,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国学理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不仅与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通,还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指导意义。具备国学素养的护理专业人才既是护理事业的接班人,又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社会和谐昌盛的维护者。因此,对国学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中的意义和路径的研究很有价值

作者:庞红梅 1,孙一琪 2 单位:1.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2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

第二篇:合作、互动”提高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

护理人员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本文针对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从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态度与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授课、师生互动三方面探讨提高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教”与“学”的含义,既是指教师与学生两大教学主体,更是指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教与学要结合成为“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唯有师生密切合作、加强互动才可实现。我校采取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对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学生方面

1.1 肯定医学护理的专业性,建立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当今社会有人对护理工作者存在一些偏见,护理人员就只是伺候人的,不需要多少知识含量,只要按医生的指挥干活即可。殊不知,任何一种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离不护理人员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治疗疾病,护理病人,发展到家庭、社区的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人体的生理、心理疾病,甚至临终关怀护理等,都是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社会知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护理工作。护理专业医学生是经过高考选拔上来的优秀学生,其知识结构并不比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医学生低,他们对医学事业是充满热忱和憧憬。当社会大众对她们的专业表现出一些歧视时,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并产生一些失落感。作为她们的入门基础课这一 ——人体解剖学的老师,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教导,肯定护理职业的责任与荣誉感;同时利用各种途径努力消除人们对他们的误解和偏见。老师要尊重学生,对所有医学生一视同仁、一样的要求;老师要充分肯定护理工作的专业性,护理工作者不是医生的附属,而是医生的工作伙伴,工作质量对于减轻患者的病痛,帮助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肯定护理的专业性,就能帮学生建立职业自豪感,他们会充满动力的学习医学知识。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端正学习动机的护理专业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往往比其他专业医学生,学习态度更好,学习更刻苦更努力。

1.2 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与护理专业的学生经常交流,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如询问她们为什么会选择护理专业,有大部分人是因为喜欢白衣天使的护理工作,这样的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学习积极性高;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认为护理专业好找工作,好就业才让孩子选护理专业;还有一部分是服从专业调剂来学习护理的。后两种同学在学习意愿、学习积极性上可能就差一些。我们就要引导他们爱上这门专业,如果没有对专业的热爱,将来很难承受繁重复杂的临床护理工作。

2 教师方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生的学习态度好,学习积极性高,教师的教学也就会发挥事半功倍效果。教师应如何施教呢?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护理学生医学入门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大,概念多,怎样把这门课讲好,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一些经验。

2.1 精心备课,不断更新知识

不论你的教学工作时间多久,都不能忽视备课。现在是信息膨胀的时代,且科技日新月异,因此,教师应多花时间,翻阅参考书籍,查阅最新的学科进展,基础医学教学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备课,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尊重自己的职业。

2.2 严于律己,对知识点的掌握应精确,讲授要流畅

玩再多花样都是虚的,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可以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体现,只有知识才是金标准。因此,教师要多下功夫吃透教材,吃透知识,才能准确掌握知识点;熟习内容,在正式上课前多模拟几次讲课,多给自己讲几次,才能在正式上课时流畅地授课,也能把握好时间的合理分配。

2.3 重点突出,联系临床护理工作实践

当我们讲授的解剖学知识点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时,要重点强调知识点的临床应用意义。如讲脉管系统时,指出桡动脉最表浅的部位,在桡骨茎突的内上方仅被皮肤筋膜覆盖,是临床触摸脉搏的常用部位,让学生们在自己身上或同学相互之间触摸;讲静脉时,让学生找一找体表那些明显的静脉注射的部位和采血的部位;讲消化系统食管时,强调食管的 3 个狭窄位置及与中切牙的位置,以便于在临床插胃管的操作时,遇到狭窄的部位,注意动作轻柔不要伤到食管壁,以及判断何时到达胃内。让学生通过实践的感受,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点深刻牢记。

3 教学互动

3.1 教师通过提问,带动学生回顾掌握重要知识点每次课结束前,留 5~10 min 总结当堂课重要知识点,和同学一起回顾,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说。并提出几个重点问题,随机请几个同学来回答。无论学生能否回答正确,他们通过回答问题,都会牢固记住重点知识。如回答正确,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她,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建立自信,以后会更加认真学习,其他同学也会好好学习争取今后优异的表现。

3.2 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师生互动讨论

课上、课下鼓励学生随时多提出问题,加强师生互动,让教学双方都增加参与感,教学更有乐趣和收获,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问题可能反映出教师讲授内容的不足之处,那么可以进行补充解释,还有些问题可能是你自己之前都没想到过的,你可去翻阅书籍,查找资料,待下次课再给学生解答。这样就会弄懂一些之前也不明白的问题,教师对知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这就是教学相长,老师教授学生知识,同时学生也帮助老师进步和提升。近年来我校通过实施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把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和荣誉感。实施了基础医学教学与护理临床应用和实践相结合,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积极性高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丁自海,汪华侨,黄文华,等 . 我国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 20 年回顾与展望[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4):505-506.

作者:李莉 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第三篇: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认知的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认知程度,比较他们在慕课的起源发展、慕课的机遇挑战、慕课对学习的利弊、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4个维度上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各6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研究生对慕课的整体认知处于较高水平;大专、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在慕课的起源发展、慕课的机遇挑战、慕课对学习的利弊、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4个维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专业研究生对慕课的整体认知水平较高,应在本科生、专科生中推广和应用慕课,建立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慕课课程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享用优质护理教学资源。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慕课;认知;对比研究

“慕课”伴随着教育的创新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将引发教育的第二次革命[1],使大规模、开放、在线的课程学习成为可能。由于慕课在世界范围内井喷式的发展,对高校教育也引起不小的冲击,正以其独特的思维理念颠覆着传统的教学方法[2]。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试验田”,是连接校园和社会的最终载体,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部分慕课医学课程已经在各高校平台上线,但目前慕课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在线学习不够持续、教学资源不够完善等问题,并且大部分高校学生对慕课所提倡的自主开放和翻转课堂、课程设置等有着局限的认知[3]。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认知现状,分析认知差异,为建立适合我国高校护理教育慕课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

方便抽样法,分别选取河南省5所医学高校大专、本科、研究生(各60名)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1.2方法采用

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预调查后修订而成,重测信度为0.78,内部一致性Cronbachc’s值为0.80[4]。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口学资料,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籍贯,专科学历层次,是否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对就业前景所持的态度等。第二部分是学生对慕课的认知现状调查,包括4个维度,共50个条目。4个维度分别是:慕课的起源发展(10个条目)、慕课的机遇挑战(12个条目)、慕课对学习的利弊(13个条目)、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15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制,“完全同意”为5分,“完全不同意”为1分,分数随同意程度的下降依次递减,每个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法。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80份。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描述(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5]。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80名在校学生年龄为21~25岁,平均(23.54±1.23)岁;男性12名(6.7%),女性168名(93.3%);籍贯:城市93人(51.7%),农村87人(48.3%);对护理专业的喜爱程度:喜爱65人(36.1%),无所谓72人(40.0%),不喜爱43人(23.9%)。2.2正态性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得出,护理专科生的正态性检验P=0.251,本科生的正态性检验P=0.619,研究生的正态性检验P=0.356,可认为符合近似正态分布。

2.3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认知调查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护理专业研究生对慕课的认知得分高于本科生、专科生,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慕课对学习的利弊、慕课的机遇挑战、慕课的起源发展。

2.4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认知情况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在4个维度的认知上有显著性差异。

3分析

(1)护理专业研究生对慕课的认知得分高于本科生、专科生。原因可能是:①经过本科阶段系统的学习实践,大部分护理专业研究生已经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因此他们急需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当出现在线共享的网络课程时,他们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充实和完善自我,尤其是对于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他们总是有很强的学习动机;②大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术领域有一定的见解,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对慕课等新兴网络课程所带来的自主开放的学习体验、如何规范学习评价体系和持续在线学习等利弊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判断;③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比较高,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能将传统学习方法与网络开放学习方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6]。

(2)不同层次护理专业学生对慕课的起源发展、慕课的机遇挑战、慕课对学习的利弊、开展慕课教学的需求4个维度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是:大专、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学科专业上有所不同,如大专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本科更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生更注重科研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正因如此,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存在差异。研究生会在短时间内接受并学习使用网络时代的教学资源,并且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本科生可能在闲暇时学习,但往往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董银凤等[7]的调查显示,仅17.8%的本科生对慕课有基本认识,大部分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而专科生可能因基础知识薄弱,对此不感兴趣。

(3)当前慕课的热潮使教育更加公开透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等教育。如何结合我国护理学课程特点和形式,建立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与适合教师的翻转课堂模式等都是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传统的护理教育“邂逅”大规模的网络在线课程时,会进一步优化护理生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8]。

4结论

护理专业大专、本科、研究生由于自身因素和外在影响,对慕课的认知存在差异。我们期待慕课在高校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推进各个阶层优质护理资源的共享,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冰寒,严巧元.国外慕课发展及其对我国护理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5,30(9):73-76.

[2]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095-1099.

[3]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4]颜虹.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5]樊建楠.慕课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全科护理,2105,13(13):1251-1252.

[6]董银凤,张华,刘慧敏.护理本科生对“慕课”认知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66-68.

[7]李玉玲,吴莜莜,陈京立.慕课的发展及其在护理教育应用中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317-321.蒉

作者:赵梦媛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