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现场猝死急救护理思考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现场猝死急救护理思考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现场猝死急救护理思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院前急救及到急诊科现场猝死患者,目击者认为发生猝死时间在3min内(排除久病衰竭死亡患者及重度外伤患者);(2)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心脏恢复自主搏动和(或)自主呼吸,窦性心律超过12h;(3)复苏成功时间是指从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到自主心跳恢复并成功维持时的时间。选择2009年1月一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58例为观察组,男40例,女l8例;年龄32—67(40.58±12.63)岁。另选择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现场猝死患者116例为对照组,男78例,女38例;年龄3l~65(41.66±12.40)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根据医嘱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由科主任及护士长在临床路经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心肺复苏的治疗护理最新进展,制订现场猝死患者急救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按2005心肺复苏指南对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确定无心跳呼吸后立即进入急救护理路径。院前现场第1步由护士1min内给予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置El咽通气管)并置呼吸气囊,然后由护工或司机协助按压呼吸气囊(在急诊科或医院内抢救可由另~名护士行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由医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第2步要求护士在2min内建立静脉通路(首先选择上肢较大血管进行穿刺,全部采用留置针)。2min内行心电、血压、血氧监测;并遵医嘱用药,同时做好除颤准备。第3步根据患者不同状况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1.3观察指标比较

2组患者复苏成功时间、抢救成功率及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4-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问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43.1%(25/58)高于对照组的22.4%(26/116),平均复苏时间为(12.84-3.2)min短于对照组的(18.94-3.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8.6%(34/58)低于对照组的72.4%(84/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

3讨论

现场猝死患者多见于原发心脏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脏停搏及无脉的电活动是非常的常见,医务人员能否及时立即提供有效的基础生命支持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因此,需优化现场猝死的急救路径,使现场的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急救路径,避免大家忙乱而延误时间。查询心肺复苏循证理论,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及很多相关报道对急救理论上的报道很多,对现场医务人员间的配合及分工,特别是护理人员到底该先行什么操作,及操作的时间要求探讨不多。在抢救猝死患者过程中,由于所遇医师不同,业务技术熟练程度不一样,有些医师对护士的工作不理解,根本不顾护士做事的时间和顺序,使护士不知所措,无形中耽误一些时间。现场猝死急救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针对急诊科及猝死患者的特点,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达到预定的急救护理目标,目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缩短对患者的急救护理时间,从而缩短冠状动脉开通时间。急救护理路径可使急诊护士有预见地、有标准地、主动地沿路径内容进行工作,对于急性心脏骤停患者来说,争取有效的抢救时机就是争取了患者的生命。急救护理路径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从时间上预测患者下一步的救治措施。例如在建立静脉通路时,直接脱去左侧上肢衣服,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护士也知道自己首先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快速做好。本文结果显示,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复苏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l或P<0.05)。总之,在开展现场急救规范化护理路径的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的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抢救时间和复苏成功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的时机;降低并发症,使急性心脏骤停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