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项目化教学急救护理论文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项目化教学急救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项目化教学急救护理论文

一、项目化课程结构

为培养适应医院岗位需求的高质量急救护理人才,课程组对我院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医院进行岗位调研,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以岗位分析为手段、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背景,突出实践技能的项目式课程结构,实现了课程内容结构由学科结构到工作结构的转变。课程组依据“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遵循以临床案例或情境为先导,以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流程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课程设计理念指导下,将急救护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即一类工作任务,然后根据工作任务的大小,将一类工作任务再分解成若干子任务,按照子任务进行课堂教学,完成各子任务后,按照急救护理工作流程,即可通过综合情景模拟演练完成整个工作任务,即完成了一个单元,以此类推,即可完成整个急救护理的教学任务。急救护理教学内容根据工作情境分为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救护、院内重症监护三个单元。院外救护分为院外急救程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术、呼吸道异物梗阻病人的救护、综合情景模拟练习等子任务;院内急诊救护分为急诊救护程序、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的使用、气管插管及人工气囊的使用、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综合情景模拟练习等子任务;院内重症监护分为院内ICU监护程序、注射泵及输液泵的使用、循环功能监测及护理、脑功能监测及护理、ECS监护演练等子任务。

二、项目化课程实施实施

项目化课程,“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由“讲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由“灌输知识的接受者”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者”。学生活动成为主要学习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5人。学生活动包括布置工作任务、分组讨论任务、小组人员分工协作查阅文献、实施工作任务等四个过程,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所有的教学场所均在一体化教室进行。

1.任务主线,驱动研究。项目化教学的任务要体现五大特点:一是真实性。所有教学项目均来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整体性。分解工作任务时,任务不要过于琐碎,要保持任务的完整性,从而给学生较大的探索和创新空间。三是开放性。为保证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在制定任务目标时,方式可较灵活,次序可颠倒。四是可操作性和适当性。可操作性指任务目标是具体的、能够实现的目标;适当性是任务难易程度适中,因为难度很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分简单则不能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五是协作性。完成任务均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离不开协作和团队的合作。如急救护理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其中院外急救设计时,要求达到:在院外能够对灾难事故、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对伤员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护措施,向全社会普及紧急救助知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院内急诊科救护设计时,要求达到:在医院内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和处理,能够配合医生完成高难度的抢救工作,各种急救技术的应用符合我国对高素质、高技能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院内重症监护病房救护设计时,要求达到:在医院内利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救治手段为危重症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技术和医学监护,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2.学生主体,自主探究。为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项目化教学必须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检测自己的实际操作流程,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与操作过程进行反思。首先,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创新性,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设立各种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将更多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应用,使知识“外化”。最后,在实际工作任务中,让学生能够根据临床真实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制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开放环境,自由表现。为了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在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敢于说话、敢表现、敢尝试,让学生自主表现、探究、质疑、反思和评价。在新知识教学前,让学生展示通过预习获得的学习心得和设想;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解决或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尝试,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学习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去展示,大胆创作,发挥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相互协作、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以肯定的、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的表现,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注意多层面的教学设计,目的是在思考、讨论和尝试中锤炼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急救护理项目化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导向,以救护流程为主线,进行“明确任务(评估)→任务准备(计划)→任务实施(实施)→任务评价(评价)”的任务式教学设计,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评、情境演练、相互评价这些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全面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

4.多元整合,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将能力培养渗透整合至教学的全过程。如院内急诊救护单元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护的教学,充分利用院内急救实训室的教学模型和教学环境,运用声音、录像、文字等媒体,将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从病例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制订方案、模拟演练、效果评价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全模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5.构建网站,丰富手段。为使项目化教学立体化,方便师生交流学习,构建了急救护理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展示师生心得,组织网上调查,开辟互动空间等,并置网站于校园网服务器,方便师生随时访问,使项目化研究和师生交流学习开展得更及时、丰富、先进、科学。

三、考核评价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发生了由单一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即“重能力、过程和质量”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措施,因此,在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全过程,彻底改变以卷面考试为主的考核形式,使学生完全从被动应付考核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评价方除我校的老师外,还邀请附属医院的急救护理人员参与其中。急救护理的考核评价,目的是考核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等。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单元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考核是在课堂教学前,课程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商定该急救项目任务的各环节考核评价表,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环节进行过程考核。整个急救护理单元考核是按照工作任务设计2~3个“任务考核”内容,学生进行工作任务的实践考核。终结性考核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是考核学生对患者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评价能力,实践是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院外救护、院内急诊救护、院内重症监护三个单元在课程考核中的权重分别为30%、40%和30%。过程考核中同一小组成员成绩相同,根据小组完成任务时的合作程度给予一定的分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这样,把教与学、学与考有机地联系起来,使考试真正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课程的发展,成为客观评价教学的有力杠杆。

四、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1.教学目标设定恰当。在进行项目化教学前,首先对本课程——急救护理按工作任务进行分解项目,然后确定各个单元的整体目标,再把单元的整体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基础知识目标和项目目标,同时,确定项目及子项目内每一任务的教学目标。

2.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配备以项目为单位,统一思考、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筹考虑项目整体、(子)项目主题和任务课时三者之间的关系。急救护理的课时在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仅36学时,所以在进行任务分解过程中,不能将三个单元中的课时进行平均瓜分,况且每届学生甚至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所差异,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配课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评价、协作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讨论、评价中实现培养目标。

.教学活动通盘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减少知识传授的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前提,并增加学生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工作任务实现的方式方法,如是合作探究还是个人自主探究等。当然,活动开展的多样化,是指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要配合不同的教学时间长度来整体安排,不能为多样化而形式化。

4.教辅用书创造使用。由于项目化教学中的每个工作任务都是相对独立的,每门课程在我校均安排了适当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教材仅为教学辅助用书,彻底弱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实际,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作者:王群魏志明卞龙艳单位: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