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论文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
2012~2013年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院前急救、转运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23例(不包括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呼吸心跳已停止和现场抢救无效的死亡病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1岁,平均65岁;发病现场到医院距离最远21km,最近0.5km。临床症状有胸闷、胸部压榨感、紧缩感者10例,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便急、尿急者6例,胸痛、胸憋、呼吸困难者7例。所有病例均有出汗、焦虑和恐惧。有明确冠心病史者14例。23例均经现场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为ST段抬高型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1.2护理方法
1.2.1电话指导
接到呼救电话后,在出诊的同时通过电话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者,如患者取平卧位,绝对卧床,减少搬动和说话,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如果身旁有速效救心丸可舌下含服。
1.2.2发病现场护理
a)保证现场环境安静,留患者亲属1~2人在场,其他亲友、邻居等人离开患者所在房间。b)向者家属询问病史简明扼要,对患者暂时隐瞒病情,向家属告知病情风险时避开患者,以免患者得知真相后情绪波动而加重病情。c)在给患者吸氧、含服硝酸甘油、镇痛、嚼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d)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1.2.3转运途中护理
a)搬动前告知患者搬动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挪动,不能用力去配合别人的搬动,避免加重心脏负担。b)告知搬动方法,在抬起时保持患者头、躯干、四肢在一个平面,放置于担架上时动作要轻柔。c)抬上救护车后帮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时发生窒息。d)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潜在并发症。
2结果
安全转送至院内21例,1例在距离医院约0.5km处发生室颤,1例在进入急诊大楼走廊时发生室颤,2例均行心肺复苏术和电除颤抢救成功。
3讨论
3.1电话指导
患者采取合理的救护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的心肌急剧缺血缺氧或坏死,病情进展快,随时危及生命,救护必须争分夺秒。在接到呼救电话而医护人员又不能立即到达时,通过电话指导家属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3.2将心理支持融于护理工作中
因为剧烈胸痛、恐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情绪紧张、焦虑、烦躁,或有恶心、呕吐、便急、尿急等症状,这些因素又可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加大心肌坏死面积,使病情恶化。因此,稳定患者情绪给予心理支持是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3.3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体液外渗,便于肢体活动的优点,是急诊科常用的急救技术,操作简单,可以在患者发病现场或救护车内实施,还可以链接三通管,随时输入不同的抢救药品,有利于出现突发情况时的抢救。
3.4合理运作
转运途中的每一个细节将患者从发病现场安全转运至医院,除给予对症治疗及转运前的准备外,搬动患者是关键的一步。合理的搬动可降低患者组织耗氧量。转运途中应保证氧气管道无折叠、被压,氧流量保持在3~4L/min,静脉输液通道畅通,无外渗。需注意心率、心律变化,以便在发生心律失常时立即采取措施。医护人员一定要坐在患者身旁予以安慰和心理支持,使患者有安全感,提高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
3.5医护密切配合是提高
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病情瞬息万变,一旦并发室颤,在医师做电除颤准备的几秒钟,护士应迅速先为患者做胸外心脏按压,建立起有效的血液循环,保证血氧供应,为成功除颤奠定基础。本组2例在转运途中发生室颤,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医护配合默契。
3.6保证医疗护理的连续性
患者被转运至院内后,将其症状、体征、治疗过程及用药情况作好记录,并详细转达院内接诊护士,保证院前院内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在院前急救中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更要有熟练的技能和面对突发情况配合医师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的能力,各项操作须敏捷、准确。平时苦练基本功,夯实护理基础,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是关键。
作者:李满娣陈秋莲单位: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