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急诊科初诊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家属自行送至医院救治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6.7±1.2)岁。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2±1.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发病后由急诊科初诊,在入院前开始急救护理。
(1)急救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前以电话方式指导家属做基本急救护理,让其注意患者情绪波动,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少说话少活动,宜就地平卧,有条件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
(2)急救护理人员抵达现场后快速为患者描记心电图,探查ST-T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给予安慰和鼓励,控制患者情绪波动。检测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等,了解疾病史。
(3)考虑缺氧对心脏功能的直接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救护理人员要快速给氧,病情严重者供养浓度可为6~8L/min,一般患者供养浓度为2~4L/min。
(4)最快速度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急救药物能有效输入。(5)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以快速、安全为原则转运患者,并在运送前线保证准备工作已经完毕、急救药品齐全,以合理的搬运方式移动。与此同时检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保证供氧基静脉通路畅通,合理补液。对照组患者则是由家属在发病后护送至医院,医院接诊后进行常规急救。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临床并发症、死亡等预后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欧美国家急性心肌梗死非常常见,其中美国发病率约为150万/年。我国最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每年新发病50万人次以上,患病者达到200万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这也是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患者发病24h内若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将高达33%,即使存活也遗留后遗症。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有持久剧烈的胸骨后疼痛,硝酸酯类药物及休息都不能缓解,还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升高和心电图进行性变化,易导致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发病早期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则可挽救生命。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就是生命,院前有效的急救护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效果及临床预后。目前,各国都在开始研究更新急诊服务体系,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是关键的第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院工作者要掌握院前急救技术及技巧,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急诊中广泛应用的院前急救护理是非常必要的,专业的护理人员以精湛技术为患者作出早期评估和诊断,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救治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安全转运,为患者争取宝贵的生命抢救时间,这些对临床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更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对于发病当时就需给予急救措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救治时间,有利于后期转运、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萍 单位:烟台市北海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