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精神科护士培育现况及前景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精神科护士培育现况及前景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精神科护士培育现况及前景

本文作者:李峥姚秀钰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国内外精神科护理教育的模式

1国外

在国外,精神科护士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专门教育模式,另一种为普通教育模式[15]。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多采用专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学生在入学时就选择好今后的执业方向,如内、外科护理学与精神科护理学等。如英国著名的国王学院为入学护生提供了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精神科护理、成人护理及儿童护理。学生入学前就需选好专业方向,入学后根据其方向接受相关方面的课程教育和培养,学生毕业后也只能在相关领域进行护理实践[16-17]。美国、澳大利亚等多数发达国家则采用了普通教育模式,该种模式允许学生在入学时暂不选定日后的执业领域,接受相同的基础护理教育和相关专科教育[18]。此类学生毕业后即取得执业资格,此时可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执业领域,如接受精神科护士专门教育并通过考核,则取得精神科执业资格。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随着“去机构化运动”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专门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护士难以适应新的医疗环境,其弊端日益突出[19]。因此,目前趋势是将此两种模式融合,各取所长,在精神科护士的教育和培养中既注重基础知识又体现精神科专科特点,强化注册执业前的教育项目[15]。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将此种教育称为毕业护士教育项目,通过此种过渡期教育来培养精神科护士的专科技能和能力[5]。为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精神科护士的教育方式为终身性,各种继续教育项目得到日益规范和完善。如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士委员会规定,注册护士每年必须参加20小时以上的在职继续学习项目[20]。也有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认为此种教育项目有助于自身的专业发展,除传统的授课方式外,护士还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等接受此类继续教育[21-22]。

2国内

与国外类似,我国精神科护理教学也采用了融合模式。绝大多数学校将精神科护理教育纳入临床护理教育中,与内、外、妇、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并列,作为一门护理专业课程讲授[23]。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取得相应学位,通过考试取得执业护士资格后再选择进入某一领域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如护生选择了精神科,用工医院或所在科室多会提供精神科护理相关的岗前培训项目,护士接受此类培训后方可进入精神科进行临床实践[24]。此外,精神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在我国日趋受到重视和推广。继续教育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为主的终身性教育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适应新时期护理工作的需求,指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执业能力,对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5]。张槐平等[26]认为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单位组织的护士学习、科室组织的学习和护士个人自学等,通过实行学分制管理使继续教育与护士的聘任、评比、晋升等挂钩。有调查显示,精神科护士接受继续教育主要为了提高业务能力、满足学分管理及晋升需求,其首选形式则为参加各种学习班[27]。根据护士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考核制度并建立激励机制可协助精神科护士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国内外精神科护理课程简介

1国外

国外精神科护理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获得作为精神科护士的基本资格,如具备整体护理理念,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及应对病情变化的能力等。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各有特点,没有使用统编教材,各院校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多种形式的资料,如书籍、文献、影像视频资料等[28]。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9]。教师的责任不再是单纯地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课程设置上各院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不同方式。如美国的匹兹堡大学护理学院为本科层次学生开设了精神科初级卫生保健实践者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技能和精神科临床护理能力[7]。通过该项目护生能够对常见急、慢性躯体和精神疾病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并评价。美国的耶鲁大学护理学院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精神科开业护士的教育课程[30]。通过此类教育,学生可达到美国护士协会及美国护士资质认证中心对精神科高级临床实践护士的相关要求,通过取得相关资格认证承担起精神科高级护理实践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除传统的讲授外,还多使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网络学习,使用标准化病人进行情景教学等形式[31]。此外,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各学院都非常重视临床实践,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临床实习纳入到课程设置中,有相应的学时要求[32]。这种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的安排方式会由于有及时反馈而对学习有更强的指导性,同时也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到一起。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多方面的,综合小组讨论、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等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国内

顺应护理教育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的精神科护理教学也改进了课程设置,综合并精炼了课程内容,建立了以专业知识和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各护理院校持续重视精神科护理教学,根据学生的培养层次和学时要求选择了相应的精神科护理教材,努力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推动精神科护理教学的发展[28,33]。不过由于学时数及实习医院等条件的限制,许多护生对精神科护理的认识并不十分充分,再加上文化和目前精神科护士执业情况对学生的影响,使得绝大多数护生,特别是高学历护生毕业后选择精神科从事护理工作的寥寥无几[34]。因此,进一步合理安排护生在校期间的精神科知识学习,不断加强和深化学生对精神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了《护理学本科专业规范(初稿)》[35]。该规范要求针对护理本科学生的精神科护理教学在24~4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至少20个,实践学时至少4个,规范还要求在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应包括2~4周的临床实习时间,这是现阶段我国本科层次护理教育中精神科护理教学的最低标准。

展望

作为护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各护理院校持续重视精神科护理课程,改进教学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善学生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同时不断借鉴和学习国外相关经验,推动了我国精神科护理事业的发展[32,36]。由于文化背景、教育制度等的差异,我国在精神科护理的教育和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不足,教学手段仍不够多样化,专科护士培养方法、资质认证尚未统一等。尽早识别和正确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保证其尽快解决,促使学科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赖于学校或医院、学会,更需要多方面力量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不断增加投入,更新理念,合理借鉴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使精神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既能与国外接轨,又能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在精神科护理的基础教育阶段,各学校应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不断增强对精神科护理教学的重视,以专科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知识、技能、态度、护理职业素质和职业情感培养,增强护士对职业的价值和情感的理解。在精神科护士的专业/高级实践教育阶段,应完善以专科学会为指导、以院校为保障、以临床为基础的各种培训项目并不断提高教育层次,帮助护士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理念,培养和强化专科护理技能。在精神科护士的日常继续教育中,医院管理层应大力鼓励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学习并不断为其创造和提供学习机会,帮助护士更新专业知识和理念。包括全国精神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等在内的各种专业学会则要加强引导,进一步规范和统一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的标准、内容和资质认证,使精神科专科护士培养、认证、使用等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临床工作需求。

总之,作为医学教育和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及进步的标志之一,精神科护理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院校、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精神卫生学会的引导、支持和协作。通过对国内外精神科护士、精神科高级实践人员的培养、资质认证等进行比较,可为我国精神科护理教育提供借鉴和创新的思路,推动我国精神科护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