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作用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作用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风险管理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进行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作用和与体会。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15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在治疗护理后的一年,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精神科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实现风险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为护理质量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提供保障,同时对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安全

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中风险因素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由于精神科患者不受主观能动性的支配和控制,使其经常会出现精神以及行为异常等状况,如出现冲动、伤人、攻击以及自伤等危险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风险管理[1]。本次研究通过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让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程度得到提升,进而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2年8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1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9例。观察组中男49例,女30例,平均年龄(43.2±5.6)岁,平均病程(3.1±1.7)年;对照组中男50例,女29例,平均(44.2±5.8)岁,平均病程(3.2±1.6)年。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待158例患者入院后对其相关手续进行完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常规护理以及风险管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理,其具体护理操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护理人员加强风险教育,即给没有经过风险管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护理教育,并通过对此前发生过的案例以及经验教训等进行分析,让护理人员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为其提供相关的医疗事故处理手册和完整的法律法规,让其参与到预防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知识讲座中,进而实现增加其自身法律意识和防护意识的目的[2]。(2)对护理风险进行妥善的监管,即利用三级护理管理制度的方式,让护理人员能每天对精神科患者进行随机检查,并定期对其质量进行控制,通过交接班查房和节假日轮流值班的方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3]。(3)创建完善的风险预防体制,针对不同病原以及不同病症的精神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评估,如对有容易破坏物品和走失以及自杀现象的患者加强看管,在进行交接班的过程中需要由上一任值班人员将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定期进行查房,关注患者的病情和情形变化。(4)对医院的服务环境进行完善,将简单和安全作为改善服务设施的标准,并确保病房内地面的整洁和干燥。(5)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为实现让患者的病情状况被其家属了解,并进行配合治疗和护理,需要由护理人员将此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排除,同时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及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6)合理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安排[4]。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护理记录加强管理,做到和医生的诊断记录相一致,并定期有相关的人员对其各种检查项目进行评分,并对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嘉奖。

1.3观察指标

每一个病区由精神科护士长组织病房内护士长开展护理管理的检查工作,即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构成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检查,并对其检测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和准则,评定满分为100分,其中包括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等,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此外对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比较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将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25,P<0.05)

3讨论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不能对自我意识进行控制,这就使得其发生意外的可行性和风险率比其他病症患者要高出许多,并且由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各种类型药物,这就使得在此过程中极容易因为用药错误而造成危险,为此将风险管理合理应用到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相关风险管理制度的作用,能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被显著提高,进而确保精神科患者的人身安全。此外,在精神科中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对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使医院的声誉得到有效提升[7]。相关研究表明,在进行精神科的护理过程中合理进行风险管理有着显著的作用,包括:(1)让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主动让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在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结合家属进行配合治疗,进而让因为交流不畅造成的危险因素得以下降。(2)让护理人员对相关护理文书的书写更加规范和合格,使其能按照实事进行实时记录,进而让患者在服务过程中的病情得到完整的记录,方便医生的治疗和诊断。(3)使用该管理让精神科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让患者以及家属满意程度得到提高。(4)对于风险体制外存在的缺陷以及漏洞等能及时被发现,对其进行认真的核实并查找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的方式让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8]。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5月-2012年8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158例进行研究,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后的情况以及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观察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晚间进行查房质量以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程度等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接受常规护理配合风险管理指导进行护理治疗的最终成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效果,并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由此可见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合理使用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记录书中的规范标准和夜间查房质量以及患者满意程度和整体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该管理措施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被广泛的推广。综上所述,在对精神科护理的过程中实现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为护理的质量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程度提供保障,同时对于培养护理人员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宁,田素英,张蕊,等.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44-45.

[2]江春梅,王晓娥,金淑娟,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实施消防演练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258-259.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杨艳.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4):5,7.

[5]袁薇,苏偏.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的应用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6-687.

[6]姚宁,田素英,张蕊,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976-977.

[7]刘惠卿,肖凤新,李伟丽,等.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3(23):128-129.

[8]孙彩娥.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4(1):364-365.

作者:彭欣 单位:文山州人民医院新平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