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探析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探析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沟通技巧对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技巧精神科护理质量影响。方法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此期间进入本院治疗的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样本,94例患者经过随机分组后形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主要使用沟通技巧与常规精神科护理相配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然后利用口述记录、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后把患者异常情况(语言、行为、抑郁、失眠等)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护理工作满意度统计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语言异常、行为异常等异常事件发生率15起,观察组则为4起,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从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来看,沟通技巧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弱化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角色感,从而让护士更好地与患者生活与治疗相融合,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此举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沟通技巧;护理质量;精神科不良事件

沟通技巧是一种人类传递信息的技能,更是提升人与人之间交流顺畅性的工具,对于精神科护理来说,部分精神类疾病病患心里相对脆弱,更需要良好的语言沟通来提升护理效果[1]。但是良好的沟通技巧通常需要耐心观察、情绪感知、肢体语言、文字、语气、声调等多种形式配合来体现的一种沟通能力[2]。精神科患者存在一些特定情绪,制约了他们真实、准确、合理地表达自身情感或者感受。故此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更是需要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来提升护理质量。本院在2019年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起止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将进入本院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全部为住院治疗患者)的相关信息统计完成后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全部病例总计为94例,平均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家庭背景等)以及病情基本情况(病情、病程、治疗方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研究开始前,本院专家组通过会议讨论确定了一套沟通技巧培训方案,然后随机选择精神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期为3个月,完成培训后作为观察组护理工作人员。对照组护理人员未接受沟通技巧培训。利用问卷统计的形式在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研究,客观评价患者对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对护理工作中的资料进行整理,对比两组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并且由本院专家组给出判定,确定原因。主要培训的沟通技巧包括如下几个。①情感支持培训。首先需要进行形象改造,让护士能够以良好形象面对工作,尽可能给患者带来阳光、乐观、积极的印象。然后在沟通过程中需要热情、积极、真诚、友善的交谈,并且针对性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缓解患者情绪。②专业技能强化培训。针对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进行细致的专业培训,通过强化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知识储备来提升护士对患者的病情感知,进而能够在有限的沟通中准确了解患者诉求,方便护理操作的进行。③心理疏导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护士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一些负面情绪相对较重的患者可以进行部分心理疏导,尤其是利用一些正向引导语言、行为,甚至是游戏或者娱乐活动等,来进一步避免患者的情绪激化。轻松心理是保证护理氛围的关键,尤其是一些病情较重或者病程较长的患者,在长期精神类疾病困扰的情况下极易出现焦躁、易怒、厌世等情绪,所以护理人员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融入患者的生活之中,避免对精神科疾病患者产生心理上的二次伤害。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SPSS16.0为本研究主要软件。计量资料统计完成后进行方差对照分析,齐性方差数据采取LSD-t法分析;非齐性方差采取Tamhane’sT2法分析,显著性检验概率值P<0.05作为显著判定标准。

2结果

2.1精神科患者满意度对比情况。在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上,观察组患者普遍认可精神科护士的良好沟通技巧,对照组则不太认同护士的护理工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完成后不同精神科异常行为发情况。主要的异常情况包括行为异常、语言异常、精神类疾病复发、焦虑、抑郁、失眠等。观察组患者中仅有少量发生行为或者语言异常、精神类疾病复发等,其余心理异常未发生;对照组的精神异常行为发生率较高(P<0.05)。见表2。

3讨论

近些年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部分人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或者是因为遗传等因素[3],出现精神疾病,近些年精神科患者有低龄化发展趋势,给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甚至给陌生人也带来一定的负担。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加强患者安全看护,否则容易产生刺激,给患者本身以及他人带来伤害,破坏社会稳定,加强护患沟通是强化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方法之一[4],精神科患者由于其经常受到疾病的损伤,生理或者心理上会存在一些脆弱点,尤其是入院治疗之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角色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本研究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沟通技巧的强化培训,旨在利用沟通技巧减缓角色冲突,让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依从性。针对不同人格的精神科患者,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沟通技巧,精神科患者可分为偏执型、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狂躁症、抑郁发作、躯体形式障碍等,具体沟通技巧如下:①偏执型人格。此类患者注意在和其交流时不要太热情,究其原因在于,此类人格患者,其非常多疑和敏感,有着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警惕性非常高[5],因此护理时不能怠慢患者,同时也不要太热情,偏执型人格患者,其观察力非常强,护理工作中,首先要正视患者,同时保持一定距离,在光线充足且空旷的地方交谈,语言尽量简单明了,不要有过多的表情,并且也不要触碰患者,以免患者多加猜疑,若患者有猜疑的心理,可以以一些实际行动来消除其观念,例如患者怀疑水中有毒,护理人员可在患者面前尝试,若要整理患者的床铺,先征得其同意,保持适当距离,慢慢建立信任感[6]。②反社会人格障碍与狂躁症。此类患者对社会表现得非常反感,可能会有犯罪行为,无愧疚感,无情,狂躁症患者表现为思维活跃,活动频繁,心境高涨,此类型患者要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经常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异常表现,狂躁患者若病情发作,可能出现心衰[7],甚至死亡,故要加强安全看护,予以适当保护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③抑郁发作患者。此类患者表现为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心境低落,容易有失望、悲观的心理活动,甚至自杀,与此类患者交流时,首先做好耐心陪伴,观察其行为和情感变化,采用简单易懂的语句与其交流,鼓励患者倾诉,采用一定方法帮助患者发泄情绪。④躯体形式障碍。此类患者需做到耐心倾听,同时评估患者负面情绪程度,找到源头并制定解决方案,和患者说明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同时疏导患者情绪,使其心理负担减轻。护患沟通一般是指言语沟通,但同时也包括非语言性沟通,现如今非言语沟通在临床护理中引入,精神科很多患者不愿意开口说话,长期保持沉默状态,为了不打破其沉默行为,需要用到非语言沟通技巧,例如手势、眼神等[8],对于精神科患者而言,可能会取得比语言沟通更好的效果。从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在良好沟通技巧下普遍对护理工作有更好的认同感、异常行为发生情况都有明显的降低,这也证实了沟通技巧能够很好地提升护理质量,进而让患者缓解了精神压力,更能够让患者减少对治疗的恐惧,这也是提升治疗效果的主要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病患家属与护士之间的交流比较多,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让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赖、沟通态度等都有明显的提升,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护患矛盾,同时家属也可以提供更有力的家庭治疗支持。综上所述,在护理中采用沟通技巧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建立更加和谐、健康的护患关系,提升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优异程度及护士工作效率,适宜在医院内进行推广。

作者:张沙沙 张鸿昌 刘新爱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第988医院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