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写康复医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作者:张音李威作者单位:苏州市中医医院
针灸对康复训练的作用
中风偏瘫的软瘫期(脊休克期),虽然可采用异化技术的促进方法,如快速擦刷、快速牵伸肌肉、挤压肌腹、短暂冰敷、皮肤刺痛等[22],但这些治疗方法费时费力,其刺激量相对较小,疗效持续的时间相对较短。此时用针灸醒脑开窍法,针刺水沟、内关、合谷、尺泽、三阴交、委中,给予大幅度提插捻转产生强针感,临床显示该方法有较好疗效[23]。冯斌等[24]认为刺激涌泉或涌泉周围的足底,与外周感觉反馈性促进技术中的利用逃避反射的诱发作用相类似,刺激后出现明显的屈曲反应,既可直接兴奋下肢屈肌,又可预防与减轻伸肌的痉挛,此法以运动力学为基础,通过早期神经反射弧的建立以促进瘫痪的肌力迅速恢复。针刺可提高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意识。郭泽新等[25]在治疗中体会到,选用头针疗法后病人的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配合医师锻炼的意识明显增强,医师可获得理想的训练效果。研究证明,针灸可刺激改善周围循环状态,激活感觉功能[26],改善颅内血液循环[27],而且还可以改善人体大脑皮层电活动[28],从而有效地减少康复训练中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全面康复。针刺可缓解痉挛状态。当脊休克恢复后肌张力逐渐增高以至出现痉挛,解除痉挛状态、抑制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促进分离运动、速度运动、精细运动成为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任务[29]。严伟等[30]运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缓解中风偏瘫痉挛,针刺以患肢痉挛肌附近穴位为主,降低了牵张反射,使肌张力降低,结合康复训练中的抗痉挛、神经促通技术,可缓解偏瘫痉挛、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及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周光辉等[31]在BrunnstromⅢ期后,瘫痪肢体出现痉挛时,选取拮抗肌一侧的穴位,可加强中枢的双向调控作用,达到抑制兴奋过高的脊神经的目的。
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的意义
传统针灸疗法虽然促进了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但若缺少针对性的练习和正确指导,就很容易产生代偿运动和不正确的运动模式,而这种代偿运动和异常运动模式很难纠正[32];所以患者只有通过系统康复训练,分阶段、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反复动作强化训练,从而导致大脑运动皮质区动作定型的完成[33]。在康复学理论没有普及之前,人们缺少运动模式的概念,随着康复评定标准的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中医师认识到“独取阳明”实际上仅适用于中风后瘫痪早期(BrunnstromⅠ、Ⅱ期)。在BrunnstromⅢ~Ⅳ期,主动肌肌张力恢复并增强后,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协同运动,某些关节可以出现独立运动,此时上肢的屈肌过屈是由于伸肌未能过伸,下肢的伸肌过伸是由于屈肌不能过屈所致,故此期的针灸治疗应以抑制痉挛为主,采用阴阳经穴相配,减少对原屈(伸)肌的针刺,而改在相对应的原拮抗肌的针刺治疗,协调及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及控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34]。
1患者的心理
患者由于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自身的病痛,往往会产生一些消极心理。这些心理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无法适应陌生环境患者在得病初期,往往会不适应周围的环境,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心理状态,往往会形成病人与健康人之间的转换的心态。这种心态不利于治疗,也使得患者无法安心养病。这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设法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习惯住院治疗、打针和吃药。
1.2有强烈的孤独感患者由于患病导致心态失衡,存在严重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的产生会使患者的焦虑水平上升,而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对于病痛的恐惧感。而某些患者由于接触陌生的环境,情绪十分紧张,往往会产生怕痛、怕手术的心理作用,甚至有的患者还对医生产生本能的抗拒,这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十分不利。患者受到这种消极情绪的刺激,容易产生心烦意乱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在易怒、焦虑、恐惧、失眠、厌食等症状的产生,尤其是在病情加重、准备接受手术和接受特殊检查时。
1.3疑心加重患者在得病期问,往往会变得情绪过敏,缺乏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经常会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这种心态往往表现在曲解他人的用意,怀疑自己病情,身体某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胡乱猜测,惧怕意外和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而且注意力会集中于身体变化,对于自身的心跳、呼吸,甚至胃肠蠕动的声音都异常敏感。这时由于身体活动减少,四周安静的环境更能突出自己身体的响动,不仅仅对于外界刺激如温度、阳光、声音异常敏感,而且还对被子的轻重,床单平展与否,枕头高低都会产生异常的感觉。
2医护人员应该注重患者的精神护理
本文作者:郭平于艳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干休所
加强基础护理,监测生命体征
儿童颅外伤与成人颅外伤不同,要根据儿童特点加强基础护理,注意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包括口腔卫生与眼部卫生,均有助于患儿的康复[2]。对于部分患儿,急性颅外伤早期可出现深快呼吸[3],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应密切注意观察。另外,颅脑损伤患者WBC[4]及高血糖[5]也是影响其康复的因素,要定期检测其变化情况。
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继发颅内感染的发生:颅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甚至导致死亡。为防止和降低感染的发病率,除加强及改善规范化治疗措施外,提供科学的护理及监护措施也是必要手段之一。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化操作规程,并遵医嘱及时准确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2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由于颅外伤患者常出现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特别是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抵抗能力下降,细菌易到达下呼吸道,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机率,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要合理改变患者体位,将患者躯体与头部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这样有利于将口腔中分泌物流出,同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降低肺部感染的机率,并给予持续氧吸入以防止缺氧的发生[6]。鼻导管法吸入氧浓度计算法: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7]。
本文作者:於伟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系
互动式教学
当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都讲究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互动式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且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合理应用互动式教学,对于康复医学的教学,将会大有益处。我们开展互动式教学方法时,是由学系专业教师指导,利用合适的教学选材,创设逼真、生动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课堂讨论。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指正和总结。宋为群等[5]认为,通过互动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求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善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勇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并从讨论中使自己获益。而邢凤梅[6]等认为,互动教学的还可使学生在课余认真查找相关资料,并加上自己的理解,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我们尝试此教学方法改革时发现,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了,教学效果也非常不错。经过调查,学生们也非常欢迎和支持互动式教学的开展。
问题导向式教学
现在各高校对于PBL教学使用得比较多,研究得也比较多。PBL教学的优势在于“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旨在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7]。”我们在前人使用PBL教学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康复专业的学习特点,创造性地在康复教学中引入PBL模式,通过和之前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我们发现新方法让学生参与更多,更加主动。黄华兴等[8]认为PBL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诊疗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创造。
案例教学
本文作者:李红作者单位:江汉大学
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开展短期的康复护理培训十分必要。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等临床专科的需求,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应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1适当增加学时